好了,这个案子写完了,接下来就是我说的关于这个案子的一些暴论推测。
这个案子我肯定写的是和原作完全不同的。
但是,必须要明确一点,我写的不一样并不意味着,我否认了原作柯南的推理。
先声明,我是一个坚定的原作党,青山认定的事情,柯南的推理,是绝对不会错的。在漫画里如此,在这本同人里同样如此。
我从来没攻击过柯南,也从来没有刻意踩过柯南,现在没有,之前没有,以后的剧情里也不会有。
在明确了这一点后,我们回到羽贺响辅案本身。
很清晰的事情就是,在原作里,毛利小五郎一行人到达设乐家后发生的两起杀人案,凶手很明确,就是羽贺响辅。
这一点毋庸置疑,柯南没有抓错人。
但是,这个案子有一个非常违反推理小说常识的地方。
那就是,羽贺响辅在认罪甚至想自杀前,亲口承认过,前两年生日上死的两个人,也就是咏美和降人,都不是他杀的。
再结合三十年前只要设乐家的人想要把斯特拉迪瓦里拿出来公开演奏,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
你很难相信在推理小说里,会出现这么强相关的“巧合”,即使原漫画里,就是这么解释的。
他就是用巧合解释过去了。
和羽贺响辅说了真相后就坠楼的咏美是巧合,撞到坏了的栏杆掉下去摔死的降人也是巧合。
这太违反常理了。
你要知道,除此之外,我印象里,不管是漫画还是原创,“腐烂的栏杆”出现次数不在少数,从来没有任何一次是真的意外。
而且…
推理小说不是现实,这种强相关的巧合在推理小说里是绝对没有任何生存空间的。
更何况,在本案里,你可以说三十年前的几次不致命的巧合,是某种带有灵异色彩,偏向于“万物有灵”特色的彩蛋,主人被害死的名琴不想被凶手使用,也不是不能解释。
可偏偏三十年后的两次死人,明明可以被安排在羽贺响辅头上,已经有一个杀了两个人的凶手了,再让他为了报仇多杀两个人,有什么问题吗?
但是青山却没有这么做。
他甚至为了让这两起案件和羽贺响辅无关,还特地设置了一个音阶暗号。
众所周知,在柯学世界,暗号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暗号是绝对不可能出错的。
那么,我们就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即,羽贺响辅杀了弦三郎和绚音,却没有杀咏美和降人。
事情到了这里,你就必须要接受,两种可能。
就像本案里纪一提到的,第一种可能,简单的,这一切都是巧合,但是,青山在明明可以写的没bug的地方,刻意制造bug,甚至就连音阶暗号都显得那么刻意,他只需要调换受害者顺序,就可以完美的让羽贺响辅,成为无懈可击的凶手。而你要知道,羽贺响辅案,是一个超长篇,并且本案创作的时间节点,应该是青山创作水平的最巅峰,并且,羽贺响辅还是第一个登上钥匙孔的犯人。
在如此之多创作buff的叠加下,你说青山就是创作失误,就是强行用不该出现在推理小说里的“巧合”生硬地解释了一切…
要么,你就只能相信第二种,更深一层的,却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的,他故意为之。
因为,在羽贺响辅杀了两个人之前的案子,另有深意。
为了解开这个迷题,我们就必须回到漫画本身。
这是漫画里羽贺响辅对于咏美坠亡的回忆。
我们需要注意,这里的一切,都是羽贺响辅的单方面陈述,柯南对于案件的推理,是完全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作证的,这一点也很奇怪,熟悉漫画的人应该很清楚,一般情况下,柯南破案至少会一定程度上推测出犯人的动机,但是很诡异,本案里完全没有,柯南只是解释了作案手法和为什么羽贺响辅要在可以杀掉绚音的情况下去救出绚音,这也是和大量“巧合”一样非常不符合推理小说常理的内容。
本案的谜底,至少有一半是通过犯人,而不是侦探说出来的。
再看这里,在羽贺响辅的视角里,他马上就要死了,所以,这段话显然应该就是他的遗言。
如果他真的杀了降人,就没有任何必要隐瞒。
注意,我这里的说法,是如果他真的杀了降人,就没必要隐瞒,而不是说遗言一定是实话。
实际上,他的话本身就和前面有一点冲突。
按照他本人的说法,不能容忍绚音和弦三郎在同一场火灾里去世,是因为他无法忍受两个相邻的音同时发出不和谐音。
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他非常在意音阶,甚至到了一种强迫症的病态。
可是,在这里,他却一边说着以C开始到C循环结束的音阶,最后却突然变成了德语顺序。
有一种强迫症到了最后,突然歪了,变成逼死强迫症的美。
除非你相信青山在本案里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地再一次失误了。
否则,只能说这一切都是故意的。
到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所有的矛盾,都不是失误,而是故意留下的线索,那么,让我们回到没有柯南证明,完全由羽贺响辅本身供述补完案件的原点,咏美的坦白。
如果,羽贺响辅所说的一切,都不是完全的真相呢?
再结合推理小说没有巧合的原则,咏美一定是被人杀害的,可这个犯人却一定不是羽贺响辅…
别墅里还有第二个人有动机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管家津曲红生。
那么,咏美案的真相,则会变成,咏美在被羽贺响辅逼问后,没有直接回话,慌乱地离开。
可她被羽贺响辅逼问的过程,已经被管家津曲红生看在了眼里。
于是接下来,真正和她对峙,并让她说出了真相的人,其实是津曲红生。
然后,津曲红生把她推下了楼梯,让这个凶手,和自己曾经的主人以同样的方式死去。
只不过恰好这一次,又被因为对咏美的回答心生疑惑想要继续追问从而跟过来的羽贺响辅看到了全部。
因为杀父之仇,羽贺响辅没有声张。
这样,到了下一年。
这一次的描述则更是模糊,漫画里根本没有提到任何细节。
但是,损坏腐烂的栏杆,对于有一年时间筹备的管家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就这样,到了第三年,也就是柯南介入的时间点。
甚至我们可以更大胆地假设,津曲红生原本的计划,就是以音阶的顺序杀害每一个当年的参与者,而恰好最后,就是如她所说,以自己结束。
甚至原文里,关于设乐家的人人名可以组成音阶还是津曲红生亲口说的。
因为调一郎快死了,所以津曲红生的时间已经不多,必须要在这一年结束循环。
可是,羽贺响辅并不想再让津曲红生继续做下去了。
为了保护也好,为了亲自报仇也好。
他决定抢在津曲红生最后的疯狂前,自己来结束这一切。
这样一来,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在临终前,会突然把音阶变成德语。
甚至于,他一定要让绚音死在弦三郎后,也是因为这样一来,自己在临死前,可以清楚地说明这是严谨的顺序。
毕竟,自己已经提出了顺序,就不会有人去想其实案件本身并非同一个凶手。
甚至于,就连案件每一话的标题,似乎都在暗示。
本案第一话叫前奏曲,因为恰好在本话结束的时候,出现火灾,即第一个羽贺响辅杀死的受害人,这是字面上的意思。
第二话叫狂想曲,按照音乐术语定义,狂想曲对应的是一种幻想性格的器乐曲,形式自由,不拘泥于固定结构,常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带有英雄气概和民族特色,即羽贺响辅从火场救出绚音的英雄行为。
第三话叫安魂曲,字面意义上解释,是羽贺响辅演奏的安魂曲,同时也暗指还有下一个死者绚音的安魂曲。
第四话叫即兴曲,即兴曲的即兴实际上表示作曲当下创作者的灵感和乐想的自由与偶发性,这里可能指的是柯南在这一话获得了破解案件的灵感,也可能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因为即兴曲常因见词生义常被认为具有一种随兴和即席演奏的特征,但是实际上多有一定的结构与形式,进而暗指案件深层存在的联系,对应即兴曲看似混乱,其实有结构和形式。
到了第五话,就很奇怪了,明明是解谜章,却叫幻想曲。
幻想曲在音乐上,其实才更贴近于我们理解中即兴演奏的“即兴曲”,它最初来源于即兴创作,因此它的形式很少符合任何教科书中所提到的音乐形式(本案的解谜不符合大多数推理小说的解谜形式),巴洛克时期的一些弦乐音乐也被称为幻想曲,有部分作品的特征是快速的赋格片断与慢速的片断交替,有时不和谐的和弦(本案里主动提及不能忍受不和谐音,却反而是幻想曲的特征,那么是否有可能是在表明,不和谐的和弦本身才是问题的关键?)
当然了,对于标题的解读,大家也不一定要当真,很可能只是过度解读,甚至,全篇可能都是过度解读,所以这也是我自己称之为暴论的一个原因。
综合以上,我们就可以得到我在这段剧情里写到的,可能隐藏在原作谜底之下,更深层的隐藏谜底。
津曲红生,是隐藏的,脱罪的凶手。
但是,这还不算完,更暴论的地方还在后面。
那就是,柯南到底知不知道。
这一点,原作里没有任何展示。
但是我倾向于,柯南知道。
原因很简单,柯南是一个对真相非常执着,非常认真的人。
甚至有时候,一些其实可以被解释的地方,他都会拿来当做“疑点”,敏锐到让人怀疑青山在先射箭后画靶。
可到了本案里,柯南就像是被下了降头一样。
咏美死的楼梯他去看过吗?
降人坠落的栏杆他去看过吗?
你看,到了这里,柯南已经明确意识到了本案与前两年的案子不同,但是他却没有反驳“连续杀人”。
这里柯南的确没有意识到真相是什么,也没有确定羽贺响辅是凶手。
可是,按照柯南的常态,到了这一步,他会不去思考两年前,乃至三十年前的真相吗?
他现在已经意识到了,但是偏偏在解密的时候却只字不提。
更何况,明明自己推测的是音阶,却能在最后破解羽贺响辅的德语字母顺序。
这正常吗?
接下来,将进入到我整个观点里最暴论的地方。
柯南不仅知道,还默许了羽贺响辅接下来为津曲红生脱罪的行为,甚至,自己对此闭口不言。
这会让柯南人设崩塌吗?
不会,因为在此前的女偶像聚会案中,他已经放过了一次凶手。
只不过,那一次受害人没有死,青山取了个巧,给柯南在道德层面上圆了回来。
到了这一次,因为是真的放过杀人凶手,所以青山选择了非常隐晦的表达。
而与此同时,因为案件已经闹得这么大,必须要有一个犯人,柯南的原则又不能允许自己乱指控,或者不破案。
所以,他最终的选择是,只解决案件的后一部分,帮助羽贺响辅实现“拯救”津曲红生的愿望,但他同时也要拯救羽贺响辅的生命。
因此,在这种暴论的解释下,这并非是一个“意难平”的好人报仇却被抓,而是真真正正的,在罪恶的设乐家,互相救赎的案件。
我觉得只有这么理解,才能解释为什么羽贺响辅能够成为第一个登上钥匙孔的犯人。
以上是纯属个人推测的暴论,只是分享给大家看个乐。
当然了,这也是我本案这么写的理论依据。
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