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泽从宋纁得到消息,赵贞吉赵阁老支持自己的改革奏疏,就将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奏请厘清兵部职能以革除积弊疏》送到内阁。
内阁支持苏泽的意见,奏疏送到内廷。
高拱、张居正赞同奏疏中“集权于内廷”的提议,犹豫于设立总参谋部的内容,对于增加兵部职权也表示认可。
赵贞吉支持你的奏疏,高拱、张居正放弃票拟,诸大绶反对将武监和水师学堂的教官考核交给兵部,认为这是礼部职权,不应该被侵夺。
奏疏送到内廷,隆庆皇帝也对强化内廷指挥权很感兴趣,但是对设立参谋总部保持疑虑。
奏疏发往外朝,果然遭到了兵部和科道的反对。
兵科给事中李己、张书冒死进谏反对。
隆庆皇帝支持了你的两部分,设立内廷统一指挥权,强化兵部职权,搁置了设立总参谋部的提议。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5600。
若要完全通过你的奏疏提案,需要支付10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果不其然,反对的主要就是总参谋部的部分。
其实苏泽也明白,如果自己不加这部分,奏疏大概率不需要威望值就能通过。
而皇帝和内廷,是无法承担所有的军事工作的,这些武监出身的武官,必然会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等那个时候再上书,再追认总参谋部,那也几乎不会消耗多少威望值了。
内阁就是这样一步步“上位”的。
遇到一个喜欢使用军事系统的皇帝,比如自己的弟子小胖钧,这个速度还会加快。
这是消耗威望值最少的办法了。
但是苏泽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是”。
叮!威望值已扣除,宿主已在现实中提交奏疏,模拟结算将在奏疏执行后进行!
剩余威望:4600。
苏泽合上手提式大明朝廷,他并不准备等待。
随着军队专业化的推动,各种专业化的行政工作,必然会催生总参谋部。
就说苏泽要求各军汇报的《形势报告》,这在旧军队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旧军队没有胜任这项工作的新军官,无法完成这样的统计和汇报工作。
而这些文书工作,必然也要进行汇总整理。
这项工作必然会落在专业化的军事参谋手里。
就算是这次朝廷不批准,总参谋部也会诞生,只不过是偷偷的诞生。
但是苏泽不愿意这样。
原因也很简单,那样成立的总参谋部,“名不正言不顺”。
名正言顺是很重要的。
大明内阁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因为“名不正”,内阁在大明的官僚系统内部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
阁臣做事畏首畏尾,受到多方的掣肘,想要进行各种改革都会被拖累。
内阁都这样,如果总参谋部也如此成立,结果只会更糟糕。
“名正言顺”,这对于总参谋部也是一个制约。
先制定的规矩,确定总参谋部的职权范围,那总参谋部的成员,也就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明白禁令和底线在哪里。
如果没有这些制约,就无法明确权力的边界,那获得权力之后就会失控。
原时空独走的军事机关,几乎都是这样的过程。
在顶层设计的时候含糊不清,没有明确军事机关的权限,将这些军事机构当做房子里的大象不理睬。
等到“这头大象”觉醒之后,就会肆意摄取权力,最终成为一个恐怖的权力怪兽,将整个国家都变成巨大的军事机器。
最好的办法,就是确定参谋总部的职权范围,让参谋总部的工作也放在阳光之下,而不是通过依附皇权成为密谋政治的工具。
这也是苏泽宁可花费这1000点威望值,也要明确总参谋部职能的原因。
就是不知道系统要如何的发力,通过这份奏疏了。
苏泽的奏疏送到内阁,高拱看着这份奏疏,陷入到思考之中。
苏泽上书之前自然是和高拱通气了,对于其他部分,高拱自然是支持的,但是总参谋部的部分,高拱犹豫了。
身为文官集团的首领,高拱自然要为整个系统考虑。
顾问参谋的权力,很容易变成实际的权力,越是专业化的机构越是这样。
内阁实在是太懂了。
但是高拱也不想要反对。
正如苏泽提出的实学纲领,实学就是要实事求是。
除了这些武监出身的军官之外,谁还能处理越来越专业化的军事事务?
还不如先将总参谋部规范起来,限定好他们的权力。
高拱清了清嗓子,对着其他阁臣说道:
“此事关涉军机要务,本官就不发表意见了,张阁老怎么看?”
从政治理想上,张居正比高拱还要更反对一些。
但是一想到总参谋部的设置,若是自己长子能归航,调任他去总参谋部,自己父子又能同在京师为官了。
张居正也清了清嗓子说道:
“本官也支持高首辅的意见,此奏疏就不表态了。”
两人目光都落在了赵贞吉身上。
赵贞吉立刻说道:
“两位阁老,新军新政,这些日子兵部闹出的笑话诸位都知道了,将本该运输到辽东的冬衣送到广西,兵部改革势在必行!”
“老夫支持苏检正的奏疏!”
赵贞吉表示支持了,诸大绶只是反对苏泽奏疏中的一条,反对将武监和水师学堂教官的考核任用权力交给兵部,这点上也无伤大雅,最终只有赵贞吉负责票拟了意见,送到了内廷。
奏疏送到了皇宫。
果然和苏泽所料的那样,隆庆皇帝对于指挥权的改革非常赞同。
身为皇帝,最担心的就是大权旁落。
新军的战斗有目共睹,这一套军事集权,皇帝通过《形势报告》,就能知道每一支军队的情况。
这种汇报虽然只是书面上的,但是让皇帝心中安全感大增,有了完全掌控军队的感觉。
这套制度,也能让皇帝更好的了解前线的情况,从而进行更好的决策。
就算是皇帝本人的军事能力不足,也可以通过内廷进行辅助决策。
唯一让隆庆皇帝犹豫的,就是总参谋部的设立。
将李如松调任禁卫营,皇帝就是准备让他偷偷的参赞军务,以备垂询的。
之所以偷偷这么做,也是皇帝担心外朝的反对。
大明文臣是将军权看得很牢的。
苏泽这样公开提议设立总参谋部,隆庆皇帝害怕外朝反对,刚过完年,身体稍有好转的皇帝,也是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
但是苏泽的提议还是太诱人了。
隆庆皇帝决定还是先将奏疏发往外朝,看一看外朝的反响。
要是外朝反对激烈,那就先将设立总参谋部搁置再说。
户科给事中严用和正准备请假回家“养病”。
老戏骨最重要的是什么?
那自然是察言观色了。
戏台上唱戏的人,最擅长就是把握观众的情绪,在节目高潮的时候吆喝上两下,就能引来阵阵喝彩声。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在戏班里也永远是二流。
事情到了再装病,那时候就会被人怀疑。
严用和从正月十六,上衙第一天就感觉不对劲。
中书门下五房如今和六科在一个地方办公,刚刚正月十六整个中书门下五房就非常忙碌。
兵房主司宋纁,经常穿梭于苏泽的公房和内阁之间。
必定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严用和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今天他去六科,向同僚交代一下最近的工作,就准备返回家中躲上一阵子。
严用和未雨绸缪,交代完了手上的事情,正准备出门的时候。
恰好就撞上两名从兵部回来的给事中。
兵科资深给事中李己,兵科给事中张书。
这位兵科资深给事中李己也是个猛人。
隆庆皇帝继位之初,就因为他的刚正名声,擢升他为兵科给事中。
李己担任兵科给事中后,上的第一份奏疏就请求皇帝裁撤江南织衣局。
江南织衣局,是为了隆庆皇帝织造龙袍而专门设立的机构。
其实这件事,皇帝也没有大错。
嘉靖皇帝驾崩后,时间仓促,隆庆皇帝登基时,用的还是宫里的旧龙袍。
设立织衣局,织造龙袍,也是为了国家的典礼仪式。
李己为这个事情进谏,给隆庆皇帝气坏了。
最后因为这件事,李己被廷杖,贬官。
但是江南织衣局在督办织造了两件龙袍后,隆庆皇帝也就裁撤了这个机构,召回了织造太监,又重新启用了李己。
隆庆皇帝和他的父皇不同,很少廷仗大臣。
也因为这次廷仗,让李己在科道中的名望很高。
在六科中,李己的资历也仅次于严用和。
两人在六科之中,也是经常暗中交锋。
李己不像是其他给事中那样,他看透了严用和的演技,认为他根本就是沽名钓誉之辈,竟然腆着脸占着六科之长的位置。
严用和则认为李己和自己是同类人,仗着当今皇帝宽厚,故意讨廷仗扬名。
看到李己气势汹汹的样子,严用和暗道不妙,他立刻折返,准备从侧门离开。
原本严用和都快要离开了,却被李己见到。
李己连忙喊道:
“严给事中!请留步!”
严用和听到李己叫自己,他暗道不好,正准备加快脚步离开,却被另外一名兵科给事中,年轻的新任给事中张书给堵住了。
看着后方步步紧逼的李己,这下是一根筋变成两头堵了。
严用和只好又是一阵咳嗽,装出一副虚弱的样子。
李己不理会严用和的演技,直接掏出了苏泽奏疏的抄本。
他召集其他的六科给事中:
“这是今日发往六科的奏疏,这份苏检正的奏疏关系军制改革,在下拿到之后就去了兵部,兵部看完都义愤不已!”
听到“苏检正”,“兵部”几个词之后,严用和就更想跑了。
兵部改革的呼声不小,又和苏泽有关系,必然就是这件事了。
兵部如此反对,改革的内容必然惊世骇俗。
严用和已经不想要知道苏泽奏疏的内容了,他现在就想要在家中美美“养病”。
可李己似乎不准备放过他。
李己拉着严用和道:
“严给事中!此时乃是国家大政,你不可再逃避推脱了!要给大家一个明确态度来!”
众给事中纷纷围上来,看完了李己手里的抄本后,都看向严用和。
严用和知道自己逃不掉了,他整理了一下衣服,这才拿过苏泽奏疏的抄本,开始认认真真的读了起来。
看完之后,严用和的脑子也转的飞快。
分管兵部的阁老赵贞吉赞同不稀奇,其他阁臣都没有反对。
皇帝既然将奏疏发往兵部,自然也有犹豫,大概是内心赞同,但是害怕兵部反对,试探外朝的态度。
明白了皇帝和阁老们的态度之后,严用和又开始思考自己的立场。
兵科和兵部的立场一致,自然是反对武官干涉国家军政。
李己也一贯反对苏泽,他的立场可想而知。
严用和看向四周,其余的几位给事中的神情被他收入眼底。
年前,六科跟着中书科,都从中书门下五房手里分到了房子。
这解决了六科官员上班奔波之苦,不少人都承了苏泽的人情。
如果是以往,李己振臂一呼,这帮给事中都要跟着他去叩阙了。
但是今天大家也只是嚷嚷,并没有多少实际行动。
明白了这一点后,严用和心中已经算计完毕。
他拿着苏泽的奏疏抄本,笑着说道:
“诸位,在下倒是觉得,苏检正的这份奏疏,是个好事儿啊!”
李己听完,怒视严用和,厉声道:
“严给事中!你是要做六科的叛徒吗?”
看到李己发怒,上来给自己扣帽子,严用和反而不怕了。
他说道:
“李给事中是什么意思?不赞同你的意思就是叛徒?难不成李给事中已经是六科之长了吗?我们六科何时有部门之长了?”
李己一顿,大家都是言官扣帽子这招实在是太弱了,甚至都没让严用和破防,反而自己被反将了一军。
严用和继续说道:
“设立总参谋处,绝对是一件好事!”
请: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