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272章 入场江南

  “叶总,谭经理,我这菜看着还行吧?”

  陈家志还没过马路,就冲马路对面的两人喊道。

  叶璨江回过头,笑道:“岂止是还行啊,陈老板,你这菜场管理得太好了。

  我也算走南闯北,各种各样的蔬菜基地都见过,但像这样的清爽的菜场很少。”

  陈家志上前与两人握手。

  谭秋也说:“陈老板,没想到你除了荷兰豆,还有这么大一片青椒,这看着也要丰收了啊!”

  叶璨江说:“说起荷兰豆,陈老板,年初你囤那批荷兰豆,恐怕是早有预判了哦。

  这真是你不发财谁发财?”

  听着两人一人一句吹捧,陈家志挺受用,也感觉这时的江南市场确实很普通。

  他也对批发市场的经营有一套自己的理解,逻辑其实就和滴滴打车一样。

  先用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商户和买家进来。

  等形成垄断优势或者流量大到一定程度,就开启各种收费。

  像后世巅峰时期的江南市场,市场里拉货的三轮车都要牌照,档口老板不能自己送货,送货全都要交由有牌照的三轮车,一张牌照最高时高达30万元。

  相当于市场方间接收了配送费。

  其它各种入场费、停车费、抽水也都很夸张,甚至二级市场的买家进场也得交档口费。

  不过,如今的江南市场面临着周边越秀、东旺等市场的竞争,还处于引流阶段。

  甚至都还没完全开业。

  有实力的商户对市场也很重要。

  几次接触下来,陈家志对自己的实力也有认知,算不上大户,但在江心菜场加持下,有了上桌的资格。

  他带着两人沿着省道来回走,南北两片都是挂满了果实的青椒和荷兰豆。

  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拿得出手。

  不久后,就回了办公室喝茶聊天。

  陈家志说:“叶总,现在我的档口和仓库能定下来了吧?”

  叶璨江问道:“陈老板,我有个疑惑,你执着于租仓库是为了什么?不可能是为了囤货吧?”

  陈家志摇了摇头,说道:“我是另有其它业务,暂时还不便说,等以后做起来了,叶总自然就清楚了。”

  叶璨江又看向谭秋,“阿秋,你觉得呢?”

  谭秋想了想,说:“我觉得可以,目前市场缺拥有自有基地的商户,陈老板有菜场,至少能保证基础货源。”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叶璨江又伸出了右手,“陈老板,欢迎入驻,合作愉快。”

  档口和仓库就这么拿了下来。

  也没具体谈租金,因为江南的租金很便宜,100平方出头的档口月租金也就300500元。

  但还要收入场费:2元/吨。

  假如一天20吨菜,每天入场费就是40元。

  以及可以想象的,随着市场客流大起来,还会增加各种费用。

  相比收高额租金的批发市场,江南的经营模式很灵活,这也许也是它未来能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只是现在才起步,如今的陈家志经过近半个月的拉扯,也算较为轻松的拿下了一个位置。

  整体来说,这个市场在招商时,主要还是看商户的竞争力。

  相比国营的批发市场,没有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

  次日早上,陈家志就带着李才、陈正旭去与市场方完成了签约,租下了鲜菜区63号档。

  以及一个有些偏僻、但面积宽敞的平房做仓库,计划用做分拣配送中心。

  租金可以月付,也可以年付,陈家志一次性付了15年,也就是15万元。

  他其实想签永久租赁合约,但谭秋很错愕的表示暂时没这个选项。

  能签15年也不错了。

  市场方也并不亏,租金占它的收入比重很小,更多还是靠入场费等收入。

  反而尽快回笼资金,还有助于它下一步开发建设。

  完成签约后,陈家志、李才和陈正旭便到了63号档,也是目前的尾档,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面积约120个平方,有三四个挂车车位大小。

  档口里空荡荡的,啥也没有。

  陈家志说道:“李才,后面可以买个桌子放这里,以后坐着写单。”

  李才问:“要不要买拖车板车或者三轮车?”

  陈家志摇了摇头,“以后装卸搬运都请搬运工来,不用买这些运输工具,你们也轻松些。”

  跟着三人又去了用作分拣配送的仓库,在市场的角落,连门牌号都还没有标。

  位置也确实很宽敞,有快200个平方,用作分拣足够了。

  陈家志也调整了职责分工,李才负责档口销售,陈正旭负责分拣配送。

  除了一档口一配送中心,陈家志还让两人在周边租了宿舍,这样也不用来回跑。

  运输可以交给江心菜场的司机严浩。

  至于外部采购,陈家志决定先带着薛军去试试。

  这就是现在的格局,各条线都有了负责人,不一定合格或者优秀,但陈家志暂时感觉这些人是靠谱的。

  四月初,档口、配送中心都相继开始运营。

  很平淡的就开业了,当天的菜也不多,依然只有几千斤荷兰豆,由李才售卖。

  但江心菜场的300亩甜椒马上要上市了。

  相比荷兰豆,甜椒的单次亩采摘量要多得多。

  按目前的挂果量,一次采摘十几吨轻轻松松。

  这才是江南63号档开业后的重头戏。

  而陈家志在四月头两三天则每晚上都呆在海珠的56号档,与老客户交流换市场。

  也再一次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大多是不愿意换市场,因为本身量小,同时距离也变远了。

  当然,也有不少人对他的新档口感兴趣,比如卷毛,最近也有在增搓路附近拿菜。

  还有市场里的其他档口老板,陈家志也都去做了交流,大多数人都挺感兴趣。

  尤其57号档口胡老板,得知近几天他有一大批青椒要上市时,更是目瞪口呆。

  “陈老板,你哪找来的那么多青椒,最近青椒开始有点不好买了啊?!”

  “我自己种的。”陈家志笑道:“胡老板,要是有兴趣到时可以来买点试试。”

  胡老板怔怔点头,想起陈老板这段时间隔三岔五就会和他聊青椒。

  原来是早有预谋啊!

  “有机会我一定来捧个场。”

  “好,那我提前谢谢胡老板了,记住地点哈,白云增搓路江南市场鲜菜区63号档口。”

  本市场哪些人喜欢卖青椒,哪些人喜欢卖叶菜,陈家志早就调查得一清二楚。

  这些二级批发商都是他的潜在客户。

  片刻后,又到了老吴的18号档。

  老吴郁闷道:“你怎么想的啊,才拿几天货,怎么又要走?!”

  陈家志:“你别急。”

  老吴微怒道:“我能不急吗,你早就决定了要走,为什么还把我拉回来?

  我是说你为什么会喊我回来买菜,原来耍我好玩是吧!”

  陈家志摸出烟,笑道:“抽不抽,不抽我就不解释了哈。”

  老吴瞥了他一眼,感觉他很有底气,“抽!怎么不抽!我倒要看看你要搞什么花样?”

  陈家志给他点上烟,自己也慢悠悠抽了一口,说:“如果你舍不得你的18号档,不想去江南,我可以按你的标准、每一单重量给你分拣包装好,再统一给你送过来。

  当然,价钱也不一样,不过你也会轻松很多。

  但我更建议你也去增搓路,如果你了解过花城的交通和城市规划,你就会发现那边的地理区位优势很明显。

  而现在这个市场呢,去市中心要跨过珠江,过桥的路只会越来越拥堵,尤其是早上,乌泱泱的全是各种车辆,很多市区采购都不愿意来,潜力早已经耗尽了,搬迁或者就此消失都是很可能的事。”

  陈家志走了,同样的话术他说过不少次。

  而老吴在档口里抽着闷烟,他想起一句话,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

  ‘河南’指的便是海珠,‘河北’主要的指的是西关和越秀。

  ‘东山少爷,西关小姐,河南烂番茄’也是老广流行的一句俗语。

  可见海珠等级地位。

  市里的机关单位也大都在河北,所以每天早上老吴都要过桥送货。

  他真切体会到了这几年交通的拥堵,一月比一月堵。

  原本他来海珠,便是因为在城里马路市场批发蔬菜堵车太严重,菜价又贵。

  这才来了菜价更便宜的海珠。

  但如今这么一分析,感觉这里也处处不合适。

  “白云,增搓路”

老吴打算找人问问,看看那边的地理位置究竟有没有那么好  如果好,那就也换地买菜,就是这18号档口,有点可惜了。

  有不少人都抱着和老吴同样的心思,要么找人打听,要么准备亲自去看看。

  毕竟,这一年里,许多人都见识了一个小菜农的逆袭之路。

  从只能蹬自行车卖菜,到如今动不动就一两车货,靠的不可能只有运气。

  也许眼光也有独到之处。

  又一晚上卖菜结束,副驾驶位置上的陈家志不由回头看了眼空荡荡的56号。

  现在是新人胜旧人,曾经56号是小甜甜,以后连牛夫人也不是了。

  四月七日下午。

  时隔两个半月后,江心菜场除了荷兰豆之外,又迎来了辣椒的大丰收。

  满目青椒翠如翡玉,挂满枝头,菜工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采摘、装袋、装车…

  对陈家志来说,这就是视觉盛宴。

  更惊人的是产量,粗略估计,首次采摘产量可能有20吨!

  请:m.llskw.org

哎呦文学网    1994:菜农逆袭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