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红霞洒落稻田,两道人影从满是杂草的田埂上踩过。
“地势有些低,容易被淹。”
绕着新租的地走了个遍,易定干如此点评。
陈家志说:“江心菜场原本也是这样,地势平坦较低,容易积水。”
易定干:“这次也要大改吗?”
“改要改,但没必要大动。”陈家志说道:“成本太高,新拿的地主种冬春季,夏天随缘吧,可以多种空心菜。”
这种地势低的稻田,没改造就拿来种叶菜,夏天睡不好觉。
但如果改造,那就走了江心菜场老路,投资很大,没实力不要去碰。
陈家志舍得投钱,但不愿意一上来就把资金投在基础设施上。
早稻还要个把月才能采收,等割了稻,接收了地,再改造一番,也得八九月份了。
等九月份在稳扎稳打的种半年好菜,这成本可能也差不多就能回来。
用这块地的收入再投资是他更能接受的选择。
看了新基地,两人又往回走,其实这片地就挨着北片三组,再往西就是邻近的东升农场。
走过一条条田埂后,江心菜场的繁忙再次入眼。
依旧还在紧锣密鼓的栽苗。
敖德良的青甜椒也拔苗了,6月初栽的一百亩,以及最近的7天500亩计划。
总共600亩都要在半个月内完成移栽。
两人到了育苗棚。
陈家志查看着育苗情况,强调了育苗工作也得跟上。
这次梭哈不一定能成,失败了就继续移栽下一批,陈家志不相信现在的烂市有多厉害。
现在菜场人手也足。
这几天碍于村上和镇上面子,又招收了一批本地人,让菜工人数扩大到了300人。
新招的人主要分配在了育苗和包装两个环节,工资稍低一些。
菜场里工资最高的环节还是收菜,也是要求最高的工种。
简易的大棚里穴盘苗琳琅满目,除了菜心,也夹杂有上海青、小白菜、油麦菜等蔬菜,生长期都较短。
品种太单一,赌中了会很爽,但行情不佳时,也会很难受。
如果这几天出的菜品类能丰富些,其实不至于如此被动。
市民的菜篮子里不缺菜了,就会开始尝试各种蔬菜,等品类也丰富了,就会追求品质 现在国内蔬菜行业已发展到了第二阶段,让选择更丰富。
除了菜心,油麦菜、芥兰、芥菜、小白菜等蔬菜也要适当发展。
看了大棚,到了冷库,陈家志又对出入库做了要求。
非必要不要打开冷库。
同时出库装车时,优先装入库时间更久的菜,把冷库作用发挥好。
谁也不知道行情要低迷多久。
东升农场。
老板区景泰带着草帽,像普通农民一样踏入了隔壁的江心菜场。
去年他很少关注江心菜场,但最近这几月他和李继勇可没少来。
一茬荷兰豆,一茬青椒,让多少人羡慕。
只是最近一个月江心菜场的动作让他看不懂。
“阿勇,江心菜场天天都栽苗吗?”
“嗯,每天都是两百多号人在栽,栽苗进度很快,估计要不了几天就能栽完”
“年轻人赌性太重!”区景泰说道:“这样的种法,迟早得栽跟头。”
李继勇说:“可能是前两次的好运气,让他们膨胀了吧。”
区景泰眺望着菜地里小跑着干活的菜工,说道:“我们工人干活效率不够快,得想办法提起来。”
李继勇苦恼道:“没办法呀,他们工资给得高,有奖金和提成,工人干活都和拼命一样。
东升想提高效率,也只能给工人大幅上涨工资。”
“这不可能。”区景泰说道:“几百号工人,如果一人涨100块,一个月都要多支出好几万,不能涨!
只能加强监督管理,时刻看着,减少偷奸耍滑的人…”
李继勇听得直撇嘴,合着是既不想出钱,又想让人出力呗。
走了一会儿,区景泰又注意到了敞开的小拱棚,薄膜放在畦沟里。
“都6月份了,这薄膜都还不收起来,不怕坏了吗?”
前半年都主种的荷兰豆和青椒,区景泰并不知晓薄膜的作用。
但李继勇已经知道了,他挠了挠头,说:“薄膜好像是拿来防雨水,下雨前会把薄膜盖上。”
“有用吗?”
“用处有限吧。”李继勇有些疑虑,“除了冬天那一季青菜,今年只有月初出了一批菜心,但都没卖上价,产值一般。”
区景泰问:“这种盖膜方式一亩投资多少?”
“物资一亩五六百元,主要是人力成本。”李继勇沉吟道:“盖膜揭膜很频繁,感觉要下雨就得干,工作量很大。
我看过一次他们盖膜,几百号人浩浩荡荡往菜田里冲,和打仗似的,盖膜效率也很高,二十分钟内就能全部盖完 东升可能比不了,盖膜慢了,也发挥不了防雨水的作用。”
区景泰也听明白了,一涉及到人工的工作,东升农场都比不了。
按东升现在的效率,组织几百号人盖薄膜,可能得用半下午时间才能盖完,发挥不了防雨的作用。
说白了,还是工资。
没有高工资,江心菜场栽苗效率不可能如此高。
环环相扣。
区景泰其实在听到小拱棚能防雨后,其实也眼前一亮,但一盖一揭又让他打消了这份心思。
区景泰没走多远便开始返回,才到菜场,便有管理人员上前。
“李场长,区总,今天能采收点菜吗?这菜薹已经在开花了。”
“我那片也是,再不采收,就有点晚了。”
李继勇也看向区景泰,说道:“区总,确实有两批菜早到了采收期,再过几天可能就只有烂地里了。”
“那就烂地里。”
区景泰给出了答复,又看向江心菜场的方向,按江心菜场的栽法,后续情况只怕更难。
年轻人赌性太重可不是好事。
这天早上,陈家志又一次来到63号档口,档口菜不多,总共也就10来吨菜心。
行情一般,档口没必要放太多货,反正走精品路线,不用靠量吸引人气。
最近几天,63号档都是间歇性发货。
下午发一车,晚上发一车,早上发一车。
为了省运费,今天早上这车菜还是陈家志带来的。
“昨晚卖得怎么样?”
“老样子,一般,断断续续卖了大约9吨,差点一万块钱都没卖到。”
“也还行了。”
守摊的薛军,李才应当是换班回去休息了。
把车停在档口卸货,陈家志又去了配送中心,沿途档口的菜都还不少。
也难怪行情差。
但靠谱鲜生的配送仍旧做得不错,单量仍然保持着增长趋势,并不受市场行情影响。
甚至因为采购成本下降,毛利润略有上涨。
“江晓艳,你会用电脑吗?”
“不会。”
“哦,找地方学一学,过段时间会买电脑,销售数据都要做记录在电脑上,到时每天可以邮件及时发给我。”
陈家志查看了这几天的账目,都是手写的,便提及了电脑。
江晓艳问道:“必须得学吗?”
“也可以不学。”陈家志说:“我再招人就是了。”
“呃…”
“我这几天试了试,也不难,你年轻,又读过高中,很快就能上手,等学会了,工资我再给你调一点。”
先打一棒再给颗糖,江晓艳当即就点头同意,“可我去哪找电脑呀!”
“这就得你自己想办法了。”
陈正旭一大早就外出拜访客户去了,陈家志便没在配送中心多呆。
而是又去了在市场外买的两层小楼,装修进度也并不慢。
一共两层,一楼敲了几面墙,宽敞了不少,主要用作分拣和办公,二楼则是住宿。
站在大街上看着这栋小楼,陈家志是越看越欢喜。
这地理位置还真不错。
别看周边不少田野,但江南市场以后想往外拓,还只能是这个方向。
更别提旁边还有越秀、东旺等其它批发市场,采购也很方便。
等条件成熟了,配送也不必局限于蔬菜,生鲜嘛,除了蔬菜,肯定还包括了肉和水果。
“滴滴”
一辆疯狂摁喇叭的车吸引了陈家志的注意力。
车上是竹筐装着的青菜,车去的方向也不对劲,钻进了小楼旁的小道。
那后面除了一条河,什么也没有,拉着去后面干啥?
倒菜?
陈家志心里下意识就出现了答案,他跟着也往河边走,没走一段路,就又看到了那辆车。
果然在一筐筐的把菜往河里倒。
他没再往前走。
如今这条河被戏称为‘黑龙江’,河里又黑又脏,想来这段时间又增加了不少腐烂的菜。
行情不好时确实很能影响人心情。
两三天时间,往河里倒菜的商户更多了,市场里也出现了蔬菜垃圾堆。
这就是没有冷库的结果。
稍微滞销几天,蔬菜要么烂在地里,要么烂在市场。
庆幸的是,江心菜场有品质和包装优势。
如果不是价格要高出近一半,其实出货量能高许多。
但有冷库,完全可以慢慢卖,没必要贱卖,毕竟品质也要付出成本。
三日晴,一日雨。
要说雨水也不少,就是太过于温和。
江心菜场还得盖薄膜,注意到有下雨征兆,听到指示,菜工就风风火火行动。
都形成本能了。
可是雨水冲击力弱,露天菜苗很难被打趴下,菜地也没有被打板结。
唯一作用就是高温高湿下,蔬菜品质下降,以及储藏困难。
江心菜场的品质优势再一次凸显,能卖到7毛/斤,高出市价近一半。
但行情没有根本性改变。
6月10日,东乡菜场于5.26日开始移栽的菜心也开始采收。
6月15日,易定干博行情的300亩菜心存货全部销完。
但江心菜场最早移栽的100亩,也采收入库,库存一天天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