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350章 交流

  王大鑫也是能禹镇的蔬菜种植户,今年也同样种的黄瓜。

  只不过和贵叔不同,王大鑫的苗在9月初时就完成了移栽,10月份开始采摘,至今也有两个月,总体收获还不错。

  只是夜间温度降下来了,黄瓜基本不怎么生长,也停止了开花结果。

  然而,今年以来一直被众人看轻的贵叔,其地里的黄瓜藤蔓依旧绿油油的,开花、结果、采摘,一样也没落下。

  他已经为此观察了大半个月了,仍未看到其黄瓜产量有明显减少的踪迹。

  这让他愈发诧异。

  心情也由此变得不好,因为前两个月贵叔找他买过瓜苗,而他没卖,两家人的关系并不好。

  他也不好直接去问原因。

  但今天,自家已经在拉秧拔苗了,而贵叔仍然采摘了几箩筐黄瓜,黄瓜品质也极好。

  这让他心里很不平衡,极不平衡。

  贵叔是老庄稼人了,种菜经验丰富,王大鑫当初刚种菜时也多次向贵叔请教,只是贵叔喜欢藏私,很多技术和经验都藏着捏着,王大鑫为此走了不少弯路。

  今年贵叔种苗出了问题,这让他私下经常偷着乐,还当着不少人贬低贵叔过时了。

  尤其是当贵叔临近10月份又重新种下黄瓜时,更是让他极尽贬低嘲讽。

  10月份种黄瓜,即使能结果,产量能有多少?

  典型的病急乱投医嘛!

  贵叔要遭重了哦!

  就当他和不少农户抱着看戏的心态时,事情的走向一点点偏离了预期。

  贵叔家的黄瓜挂果了,采摘了,产量好像不低,嗯?不对!怎么还有那么多?

  靠,都12月了,还能有黄瓜,有完没完啊!

  拉秧拔苗的王大鑫心里很不爽,和两位同样郁闷的菜农坐在田埂上抽着旱烟。

  “又一扁担黄瓜挑回家咯!”

  “这黄瓜还挺好!”

  贵叔挑着两箩筐黄瓜,扁担压弯了他的腰,嘴角若有若无的笑容却藏不住。

  有菜农搭话道:“大贵,你家黄瓜可以呀,都这个季节了还能摘这么多,来歇一歇,抽杆烟再走。”

  “还得是老菜农哦,你这种瓜的本事在我们这是最出挑的!”

  贵叔停顿了下,扁担却没放下来,“你们聊着,我还忙着干活呢,下次,下次一定。”

  等贵叔走远后,王大鑫戏谑道:“你们俩就别想从他嘴里学到东西了,想想大贵老俩口都不会给你们说。”

  有菜农问:“王大鑫,你就不想知道他怎么种黄瓜的?”

  “想啊。”王大鑫笑道:“但这事得动脑子,我这观察半个月了,思来想去也只有一个可能。”

  “快说,别藏着,你不会和大贵一样,啥都想藏着吧?”

  “哼,我是那种人吗。”王大鑫沉吟道:“前两天大贵去了元马镇,给那里新来的蔬菜育苗场送了鸡蛋。”

  另两人沉思了片刻。

  能禹镇在县城南边,元马镇在北边,大贵没事跑元马去送鸡蛋干嘛?

  还是给育苗场。

  “咦大贵家种的黄瓜苗是育苗场免费送的吧,听说是装在穴盘里的,还是嫁接苗。”

  “莫非是这个原因?”

  “八九不离十。”地里拔了苗后也暂时清闲了下来,王大鑫沉吟道:“一起去元马看看怎么样?”

  “什么时候?”

  “现在。”

  “走!”

  三个年轻菜农的行动很果决,下午就赶到了元马镇星火村。

  平坝上的大棚很显眼,大棚周围也都是绿地毯似的菜田,夹杂着红的、绿的、紫的果实。

  “不是,这个季节了茄子都还没拔苗?”

  “看样子也快了,都没几个果,而且品相还不好。”

  “重点是这个吗?”

  从看到茄子那一刻,王大鑫就知道找准了方向,除了已是暮年的茄子,黄瓜和番茄仿佛都还在壮年。

  “这他娘的要没鬼,老子姓氏倒着写!”

  同伴嘴角一抽,倒着写不也是‘王’吗?未必还能变成王八?

  不过这菜田确实有点门道。

  三个年轻菜农脚步不停,继续往前走,不止一次感慨要是自家瓜田也还能再采摘就好了。

  多摘一天都是钱啊!

  何况大贵也远不止多摘了一天,这都快大半个月了!

  走了片刻,便遇上了在菜田里干活的工人,比起大贵家的黄瓜,箩筐里的黄瓜更加标准。

  大小、长度、颜色统一,乃至全部是笔直的黄瓜。

  番茄有些乱糟糟的,然而,在一处空旷的地方,铺了篷布,工人正在给番茄分拣。

  同样的统一大小,一个个番茄整齐的在箩筐里铺了一层又一层,就像军队站军姿一样。

  不一样。

  真的不一样。

  “大鑫,他们这样搞不麻烦吗?”

  “麻烦。”

  “那为了什么?”

  “可能这就是卖得更贵的原因。”他们刚才已经和工人聊了聊。

  王大鑫沉吟道:“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原因找到了,根源就在种苗上。”

  “听说种苗不便宜,1毛5/株,栽一亩地就要好几百块钱。”

  “是啊,太贵了。”

  “但能至少多摘大半个月黄瓜,乃至更久。”

  事实上,元谋冬早露天黄瓜进入11月后,产量就会出现下滑了。

  王大鑫在进行头脑风暴,几分钟后得出一个结论。

  就算种苗1毛5/株,但每亩产量很可能能增加1500斤以上。

  只要黄瓜卖到3毛/斤以上,种植嫁接苗都更为的划算。

  按这两年的价格,最差的年份都远不止3毛/斤。

  而且据他观察大贵家的黄瓜,增产可能还不止1500斤,而且他感觉还有其它没发现的好处。

  “大鑫,要去育苗场看看吗?”

  “啪!”王大鑫一拍手掌,“靠,我在这瞎琢磨什么,直接去找苗场问啊,他们要卖苗,肯定不会藏私!”

  随后几人就知道苗场暂时没苗了,但大棚里的瓜果却再次吸引了三人注意。

  那黄瓜、番茄和茄子的植株比一般的高多了,挂果量也很惊人。

  探头看去,视线里每个角落都充斥着瓜果的身影。

  王大鑫眼睛都看直了。

  “你们就是来买苗的吗?”

  陈家志迎面走了过来,和他一起的还有李明坤,以及星火村的书记仲家凯。

  王大鑫接过看起来有些高级的烟,拿在鼻子前嗅了嗅,“我们来问问。”

  顿了下,王大鑫指着露天的黄瓜地,“这黄瓜现在还能结果是不是和你们的苗子有关啊!”

  陈家志笑着点了点头,心里更是暗爽,哎哟喂,都这么久了,要么不来人,要么就扎堆来。

  除了眼前这三人,还有其他发现蹊跷的菜农过来询问。

  能有这种主观能动性的人真不多,至少都是略微有些见识的农民。

  “当然有关,你们都是种黄瓜的吗?”

  “是,能和我们说下嘛。”王大鑫点上了烟,又补充道:“明年我们也可以种你的苗。”

没说买  有点鸡贼啊。

  不过陈家志也没当回事,“先去办公室里坐着喝酒,除了你们,还有其他人,等会晚点一起说。”

  除了这三自己跑来的菜农,云岭农场自家也有许多菜工发现黄瓜的生育期变长了。

  这些天在附近也传开了,许多人对此都很有兴趣。

  其中也包括村书记仲家凯。

  刚好今天要入驻新办公楼,陈家志便趁这个机会再让人杀羊做菜,晚上搞个聚餐,顺便做个小小的培训或者技术交流。

  除了自家人,他还邀请了在元谋农场搞育种研究的几个课题组。

  现在也勉强混熟了。

  他这才知道几个蔬菜制繁种的科研团队其实早知道了育苗场,也知道其好处。

  奈何,农业课题组大多经费有限,花钱买苗有些奢侈。

  加之李明坤定价又高,就没人下订单。

但过来做技术交流还是可以的,顺便也吃顿羊肉,打打牙祭  时间慢慢流逝。

  云岭农场愈发热闹。

  新办公楼外搭好了灶,已经在做饭,干活的工人也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往办公室走来。

  大会议室里很快坐满了人。

  有工人,有管理团队,有村干部,有附近课题组的专家,还有来打探种苗信息的菜农,拢共上百号人齐聚一堂。

  眼看人差不多到齐了,站在门口的陈家志笑道:“李场长,等会儿你要不要讲话?”

  “我就不了吧。”李明坤有点心虚,这场面他哪经历过。

  “怂了?”陈家志揶揄道:“怕什么,在这个位置上,迟早都得经历这些事。”

  李明坤迟疑。

  “就这么说定了,随便说点什么,实在不知道啥,就说你是怎么种黄瓜的。”

  “这个行,那我就说这个。”

  “进去吧。”

  陈家志拍了拍他肩膀,实则也是为自己打气,如此场面他经历的也少。

  进了会议室,前两排是附近课题组的专家。

  随着陈家志走上台前,会议室里也安静了下来。

  提了口气后,陈家志笑道:“我就不啰嗦直入主题了哈,闻着外面的肉香,我也有点等不及了。”

  “哈哈”

  恰到好处的笑声缓解了陈家志的紧张,准备好的腹稿也徐徐道来。

  “各位都是冲着嫁接苗来的,我也先介绍下云岭农场目前各种穴盘苗和嫁接苗在这段时间内的实际表现。”

  请:m.llskw.org

哎呦文学网    1994:菜农逆袭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