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357章 颇受欢迎

  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

  陈正旭穿着黑色外套,从车上搬起泡沫箱封装好的水东芥菜,走进了东湖酒楼的大堂。

  “小陈,什么菜啊,还劳烦你亲自送过来?”

  老板丁宏就在店里,他习惯了早起,早上在酒楼便接到靠谱鲜生的电话,通知有品质极佳的新品上市,先免费赠送10斤试菜。

  和靠谱鲜生合作了那么久,对对方的配送服务他一向满意。

  但除了刚开始时有过赠送,还没有特别赠送过某种蔬菜。

  且还强调了品质极佳。

  这勾起了他的兴趣。

  陈正旭笑道:“公司出品的芥菜,口感特别好,没有苦涩味,建议丁老板亲自试吃,比较推荐的做法是配合猪肥瞟进行生炒。”

  他当面揭开了泡沫箱,露出茎部肥厚的水东芥菜,轻轻一用力就掰断一片。

  “看,又嫩又脆。”

  “你们卖多少钱一斤?”

  丁宏直指问题核心,免费的东西他还能真免费啊?

  就像这配送价格一样,和自己去买的差价在不知不觉间就有了细小变化。

  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免费,最后很可能还是他们买单。

  陈正旭说:“你先试吃,如果觉得可以,我们再谈价。”

  丁宏撇了撇嘴,又说:“我现在就觉得挺不错,想知道价格,如果和市价差不多,我以后就要这种芥菜,如果价格不合适,你就拿走。”

  这老狐狸还不好忽悠啊!

  陈正旭沉吟道:“价格肯定和普通芥菜不一样,就现在的行情,至少得收你1.8元/斤。”

  “拿走,拿走!”丁宏连连挥手,“赶紧拿走,我不要了,你爱送给谁就送给谁,不要放我这。”

  “我给你放厨房去了。”

  陈正旭抱着泡沫箱轻车熟路去了后厨,放下就走,管你丁宏怎么说,这菜今天我是送定了。

  丁宏看着芥菜默然不语,见过强买强卖的,但强送还是第一次遇到。

  快到早茶时间了,有厨师问道:“老板,这菜怎么处理,拿去倒了吗?”

  丁宏抬眼瞪着厨师,别人说得天花乱坠的东西,你说倒就倒?

  “先做一道生炒芥菜出来尝尝。”

  在老板的注视下,厨师很快便将芥菜茎叶分离,食材处理过程中就察觉到了不凡。

  “这菜不错。”

  “嗯,先做。”

  丁宏对自家的大厨很信任,即使觉得他多嘴了,也没说什么,就站在旁边看着一盘生炒芥菜出锅,跟着便品尝叶梗。

  入口脆嫩无渣,让他眼前一亮,感受到了与普通芥菜的明显不同。

  大厨见他无言,也跟着尝了一口,很快脸上便浮现出了享受的神色。

  “老板,这菜好!”

  丁宏现在很后悔刚才没听大厨的话,该直接拿去倒了。

  但菜好吃这点没法不承认。

  大厨再度品尝了一口后又说道:“尤其是在宴席中,把这道菜作为解腻清口菜肴,搭配白切鸡、蚝炸等油腻菜品食用,肯定大受欢迎。”

  丁宏想了想,说:“今天先推一推,看看效果吧。”

  吃都吃了,现在倒是不可能倒了,也得亏他试了菜,要是错过如此菜品,那才是亏大发了。

  靠谱鲜生的几辆车不停歇的在城市里穿梭,在一天之内,所有的餐饮老客户都收到了免费赠送的水东芥菜。

  甚至陈正旭还分兵多路,去给未拿下配送的酒楼酒店送了货。

  跟着便是不约而同试菜。

  在岭南饮食文化中,十分推崇‘追求本味’的饮食哲学。

  自然,食材就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

  而水东芥本身质地嫩滑、纤维细腻,经过生炒后保留了清甜爽脆的原始风味,咀嚼时无渣感,断口处无拉丝,触感清脆。

  一经试菜,很快就征服了大量酒楼酒店的主厨,推上餐桌后,也收到了众多食客的好评。

  到这时候,1.8元/斤的价格完全不重要了。

  温蓉是靠谱鲜生配送中心的文员,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接听电话,记录配送订单,每天傍晚时是她接听电话最忙碌的时候。

  但今天比平常还要忙一些。

  “菜心125斤,黑皮冬瓜5个…好,都记录下来了。”

  “再加30斤芥菜,要今天送的那种,好,没问题”

  “芥菜是吧,我知道,今天有免费给你们送过”

  “嗯,只要芥菜?”温蓉意识到是有新客户了,“好,请说下地址和联系人。”

  电话一个接一个,除了老客户,还夹杂着新的客户,而新客户都是冲芥菜来的。

  等电话沉寂下来时,夜色也深了。

  陈正旭、李才、周小熊、王兰等人也相继从楼上的宿舍下来。

  温蓉面带喜色的喊道:“旭总,今天芥菜订单爆了,还多了不少新客户!”

  陈正旭也露出喜色,“水东芥?”

  温蓉点头道:“嗯,基本所有新客户都是点名要水东芥,也有人愿意让我们试一试其它蔬菜的配送,可能还需要你们去沟通。”

  “好,你把订单信息记录好给我。”陈正旭想了想,又说:“下班前再算一下水东芥的总量,我得找老板再发货。”

  既然有效果,那肯定要乘胜追击,往更多的酒楼酒店,更广的范围去赠送水东芥。

  陈正旭已然看到了配送规模再上一个台阶,乃至多个台阶的可能!

  李才下楼是准备去市郊的蔬菜周转站调研市场,此刻听着水东芥取得突破的消息,也是又惊又喜。

  他有想过效果会不错,但没料到来得这么快,几乎是立竿见影呐!

  同时也颇为羡慕陈正旭。

  由于从地头收购,收购价只有4毛/斤,又省掉了多个中间环节,直接配送进高端餐饮店,配送价1.8元/斤,差价达到了1.2元/斤。

  即使扣掉运输、加工、包装等成本,都还有丰厚利润,且明显还有上涨空间。

  比档口强出不止一筹啊!

  陈家志看到留言给陈正旭回电话时,小冷库里的水东芥存货已经不足以再支撑免费给其它餐饮店送菜。

  这他哪能忍!

  这水东芥还得继续送。

  通常,作为南菜北运的蔬菜基地,村里固定电话都不会少,陈家志先是联系当地的货运站找车。

  找好车后,又通过预留的电话,很快就联系上了刘海涛。

  “老刘,割菜,我跟着找车来拉,你的芥菜都给我留着哈!”

  “陈老板,这价钱?”

  “每斤我再给你加5分钱,但割菜装菜时得给我弄好点。”

  刘海涛一听这么果断就同意涨价,心里暗道喊低了,想再喊个高价,但他的人品不允许他这样做。

  陈家志感觉到了电话另一头刘海涛的欲言又止,心里其实无所谓。

  他在水东考察时和好几户菜农打了交道,最终才挑中了更年轻的刘海涛,性格也更直爽。

  就算他反悔也没影响,因为陈家志有打算到水东建基地,刚好也可以在附近投资小型育苗场,相互还能照看。

  但现在得先把市场调研做完。

  回广州后,他把调研的目光放在了珠三角的蔬菜市场和各大城市市郊的叶菜基地。

  中山、广州、佛山、东莞、惠州、深城,每个城市都要调研取样。

  这是个庞大工程。

  也是陈家志第一次全力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

  每到一座城市,都是他坐镇指挥。

  然后薛军,市场部的谭忘机,采购部的黄军,以及从菜场被临时拉来支援的潘大成等人都会去到城市的批发市场、市郊的蔬菜周转站、市郊的叶菜基地搜集基础信息。

  最后再汇总到他手上。

  很繁琐,而且很多是无效信息,或者过时了,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极少。

  然而,珠三角的叶菜消费本身就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各个城市的叶菜信息汇聚起来,再结合江南市场的核心价格数据。

  有关菜心、芥兰、芥菜、上海青、生菜、油麦菜、小白菜等主要叶菜品类过去一年的价格走势图就绘制出来了。

  同时通过现场走访,也可以了解各个区域菜地面积的变化。

  比如核心城市广州和深城,其城市化发展很快,市郊的菜地在不断被侵占,总体面积在减少。

  且叶菜基地在向中远郊转移过程中,中小菜农的配套基础设施没能跟上,产量和品质受影响。

  这都会让叶菜菜价趋于平稳并不断向上爬,一旦有自然灾害,或者哪一样蔬菜突然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叶菜行情很可能就会起飞。

  而茄果、瓜豆类蔬菜远郊菜地能种,稍远一些的城市也能种,甚至还有北方南下的蔬菜,价格自然会长期萎靡。

  所以,江心菜场不会再涉及种植茄果和瓜豆类蔬菜,而在连州的合作基地则可以参考着调研做种植规划。

  而且,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还能反推农户的种植心理。

  左右菜价的因素,除了人为炒作外,主要就三点。

  一是国际政治因素。

  二是天灾等自然因素。

  三是作物的种植面积。

  前两者,发生概率较少。第三个因素最为关键,也最能影响价格。

  也是叶菜类未来十年在蔬菜整体行情下跌时,逆势上涨的主要原因。

  而在农户心理上,就更简单了,价格暴涨扩种面积价格猛跌,亦或者价格猛跌缩减面积价格猛涨。

  通过这一心理,再结合手中数据,陈家志便能大概推断出哪一茬菜该侧重什么菜。

  在保障基础供应的原则上,适度去博行情,博取更高的收益。

  深城,布吉农批。

  也是此次市场调研的最后一站,陈家志手里的数据愈发详实。

  他嘴角微微上扬,透过这些数据,他已然看到了很多明媚的风景。

  忽而,他感觉前边一背影很熟。

哎呦文学网    1994:菜农逆袭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