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365章 来去匆匆

  从土路走下小山坡,便瞧见一群人在院里聊天,俨然是村口情报站。

  附近还有一群小孩在玩耍,突出一个热闹。

  陈家志才从土房子一旁的小路露出头,便被人注意到了。

  “秀才和李秀回来了啊,不早了哦,马上都过大年了。”

  “还叫啥秀才,别人俩口子现在是大老板。”

  陈家志冲众人笑了笑,上前给男人散烟,给女人小孩发糖。

  也有人冲大田对面喊了一嗓子,“家英,你弟娃回来了!”

  村里是浅丘地带,坡不高,坡上都是地,坡下就是水田,一个队的人基本在水田两边。

  吼一嗓子,大多数人家里都能听到。

  略微寒暄了几句,陈家志便告别往前走,老爹老娘定在明天过年,三姐陈家英可能也回娘家帮忙去了。

  一路上走走停停,遇到人就发烟发糖。

  逢人说他发家了,有钱了,他就客气几句,诉说菜场经营如履薄冰,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他回老家没有想炫耀的意思,单纯就是回来看看。

  要说曾经瞧不起他的人,那可多了,他自己都数不过来。

  让瞧不起他的人看看他多有出息?

  前世已经经历过了,爽是爽,但麻烦事也不少。

  在农村种地的人就知道,一块空地,并没有人管,还杂草丛生。但是你一旦耕种了,马上有人冒出来,和你争夺。

  如果你在地里种出了很多果实,一年可以带来上千的收入,那就更不得了,有人会嫉妒,甚至暗中破坏,为难你,反正在见不得你好。

  衣锦还乡,有一件让很多人讨厌的就是借钱。

  你都发达了,自己都说有好几百万,人家向你借几千,几万,不是问题吧?

  从薛军家走到自家老房子,距离不算短,打招呼的人不少,热情的人也很多。

  陈家志秉承老爹的智慧,不聋不瞎,不配当家。

  最终散没了一包烟,一包糖,才走到了自家房前。

  一共三间土房,墙体全部是黄泥土夯垒起来的,屋顶盖的是土制瓦片。

  还有一间养猪的猪棚。

  此时里外都有几人在忙着。

  陈家志和李秀带着孩子到时,老娘彭国真已经等着抱孙子了。

  “豆豆,有没有想奶奶?”

  “想”

  其余几个忙着的人也腾出手过来凑热闹。

  “这就是家志的儿子呀,父子俩长得一模一样,乖的很。”

  “眼睛怪好看的。”

  “真帅。”

  陈家志拿出一把糖,向说这话的妇女递过去,“大嫂,就冲你这话,我就多给你抓一把糖。”

  已经五十余岁的江丽华上下打量:“家志现在是变得不一样了。”

  陈家志乐呵呵笑道:“变得更帅了吧?”

  “没看出来,脸皮更厚了倒是真的,有点像你那二姐夫了。”江丽华乐道:“倒是李秀又变漂亮了不少。”

  李秀也笑着说道:“大嫂看着气色也很不错。”

  在门口聊了片刻,就进了屋,堂屋靠墙摆了一张八仙桌,墙上挂着伟人画像,在最里面的角落则是土灶。

  陈家志放了东西,给所有人都打了招呼,又问道:“大哥呢,正旭也不在,大嫂,正旭对象都不带回来一个,就该喊他来做饭撒。”

  江丽华:“正旭他说天天忙着给你做事,没有时间去找对象。”

  陈家志气道:“这小子冤枉人啊,我还专门给他放假,让他去找对象,结果他就这么往我身上泼脏水,不行,我得找他算账去,大嫂,他们干啥去了,我找他们去!”

  江丽华:“我看你也是想开溜,你看看李秀,这都戴上围腰准备帮忙了!

  幺娘说你现在做饭好吃得很,尤其是做鱼,我可不信,除非你今晚露俩手”

  “行啊,大嫂,鱼呢?”

  “家顺和正旭几个拉网去了,估计也快回来了。”

  “那我也去看看。”

  说完,他就准备开溜,李秀还让他把豆豆给带上了。

  大堂哥陈家顺家里有一口山坪塘,面积不大,却养了多年的鱼。

  不过陈家志刚走出家门,就远远看到三个男人提着桶回来了,陈家顺,以及两个儿子陈正彦和陈正旭。

  他也就在院子里等着。

  心里还暗暗有点可惜,这撒网打鱼的事可是他从小就喜欢干的啊!

  村里的稻田基本都是冬水田,夏天收割完水稻后,水田里基本都干不了,也种不了油菜。

  几块大田里水更是不少,也就让鱼虾、泥鳅、黄鳝等有了繁衍生息之地,也成了许多人的童年记忆。

  更是有许多成人靠此赚些零花钱。

  站了片刻,陈家顺父子三人也都看到了他。

  “家志什么时候到的?”

  “刚到一会儿。”陈家志也上前递烟,又教着豆豆喊人,不过小家伙明显对桶里活蹦乱跳的鱼更感兴趣。

  “这几条花鲢不小啊!”

  陈家顺说:“运气不错,估计每条都有七八斤左右,本来前几天想清塘,但你又一直不回来,以前哪次清塘你没来帮我抓鱼,真把塘清了,你小子得恨我!”

  陈家志笑了笑,他回来得确实比较晚,明天就是除夕了。

  因为他,家里过年也拖到了最后一天。

  而且看老爹老娘这动静,提前一晚上就在准备,估计明天有不少人来。

  毕竟家里添了人口,家里情况也好了不少,热闹一下也是应该的。

  晚上时,陈家志就穿上了省服,做了个剁椒鱼头,赢得了满堂喝彩。

  以前的他在家里可从没有做过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这一表现,简直让了解他的人刮目相看。

  更别说跟着出去的人都混得很不错。

  陈正旭、薛军、李才等先回来的几人可帮他宣传了一波,又是开车回来的,虽然开不到家门口,但去镇上赶场时,也能开车载人。

  陈家志原本觉得有些张扬,不过当看到大家渍渍称赞,老爹老娘开心溢于言表时,也会暗自高兴。

  酒足饭饱,也不由聊到了工作,陈家顺等人都想听当事人聊聊。

  毕竟现在村里传得五花八门。

  陈家志听了下,连连苦笑,“大哥,哪有那么悬乎,就是种菜,只是在外边更有市场。

  而且除了一个基地在赚钱,其余几个都在亏钱,这一来一回,今年其实比较一般。”

  陈家顺虽然是庄稼汉,但其实文化水平不低,一手毛笔字写得很漂亮。

  村里办红白喜事有写字需求时,基本都会找他去。

  “不管怎样,还是要感谢你把正旭给带出去,他这一回来,也给我和你大嫂挣了面子,来,我和你喝一个。”

  陈家志也跟着提杯,“主要正旭自己也争气,学东西快,做事又稳重。”

  陈家顺笑了笑,斟酌了下,想说什么又放下了酒杯。

  江丽华看他这样,直接说道:“家志,还有个事,我家正彦俩口子也想跟着你出去混。”

  “可以,菜场也一直在招人。”

  陈家志不算太意外,他对陈正彦也没什么意见,就是他老婆周萍是个事精。

  前世也出去打过很多次工,但每一次都能和人闹矛盾,乃至打得两败俱伤。

  逼得最后陈正彦只能让周萍留在老家种地带娃。

  这一次他也暂时不好驳了大嫂江丽华面子。

  大嫂还是挺好的,泡的酸菜更是一绝,用来做酸菜鱼贼好吃。

  而且周萍虽然事多,但其实能扛能挑,一百多斤一担的苞谷和谷子能一口气从山上挑回家,用毛线织毛线手套等精细活也做得挺好。

  “正彦,周萍,你们先到菜场种菜没问题吧?”

  陈正彦说:“没问题,我们在家也长期种着地。”

  周萍跟着又问:“这能给我们开多少钱一个月的工资呢?”

  陈家顺微微皱了皱眉,“跟着去就行了,家志还能亏了你们不成?”

  主要是陈正旭已经风风光光的回来,这话问的就有点多余了。

  “没事,这事该说清楚。”

  陈家志沉吟道:“现在菜场里分不同工种,收入最高的是收菜工,基本工资12元/天,加上提成和奖金,一个月基本都能达到800900元,好的时候能有12001300元,但很考手艺和速度。

  其它的工种收入就要差一点”

  陈家志原原本本的说了一下,也是说给其余人听。

  众人也听得很认真,毕竟是关于工资,平时村里的攀比就不少。

  而这收入已然很高了。

  陈正旭给哥哥陈正彦使了个眼色,后者挠了挠头,才喊了小自己五六岁的陈家志一声小叔。

  “小叔,你安排我们做什么工,我们俩就做什么工!”

  陈家志想了想,沉吟道:“其实还有个工种潜力不错,以后收入不比收菜工低,现在菜场也很缺。”

  他跟着解释了下嫁接工,现在是真缺啊。

  最终,陈正彦和周萍在高薪诱惑下,也同意了去学嫁接。

  聊了会儿,天也快黑了,又跟着收拾碗筷,开始准备明天的团圆饭。

  次日,家里果然又挤又热闹。

  陈家志忙着迎来送往,李秀则潜入了穿围裙的妇女群里。

  热热闹闹一天,晚上再点上几串鞭炮,这年就算过了。

  期间也有人来找工作,陈家志也都提议往嫁接工方向发展。

  他们村里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前世在外做生意的都没几个,大都从事的都是社会上最脏最累的活。

  村里人也都知道他在外种菜,没能脱离农门。

  能找上他的基本也没什么门路,做好了种地的心理准备。

  就这样,陈家志反而为嫁接队伍招揽了不少储备工人。

  过完年,陈家志便约好大堂哥一家去上坟。

  随后又去了隔壁村老丈人家拜访。

  除了李才这个六弟,李秀还有大哥和二哥,两人都是木工,都分家了出去。

  对于陈家志的变化,老丈人一家通过李才也早都了解,自然惊讶无比。

  至于李秀的三姐和四姐都嫁得稍远,又没回老家过年,便没去。

  在走亲访友中度过了两三天后,惦记着各个基地情况的陈家志返程了。

  可谓来去匆匆。

  请:m.llskw.org

哎呦文学网    1994:菜农逆袭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