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386章 交流

  “床单、被子都是新的,今天才洗过,有其他需要,随时喊我。”

  “行,老李,麻烦你了,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吧。”陈家志觉得这房间收拾得还不错。

  这时,李秀也从装行李的包中找出换洗衣服,“你先去洗漱吧,也不早了,早点休息。”

  “要得嘛。”

  拿了衣服,洗了澡,陈家志再回房间时,李秀正拿着一本书在看。

  “先别看了,去洗漱吧,这边条件弄得还可以。”

  “嗯”

  等李秀去洗漱后,陈家志又到走廊上看起了星空,脑海里也在想着明天的事。

  明天要见的应该是县长,而且除了交流经验,大概率还会被拉投资。

  他在想要不要接招。

  元谋的冬早茄果类蔬菜不太适合卖向珠三角。

  其热坝地区夏天温度高,干旱少雨,也不适合菜心等叶菜生长,难以和现有业务形成联动。

  占用的资金也还不少。

  现目前而言,重心还是要围绕珠三角。

  “想什么呢,又这么入神?”李秀洗完澡走了出来。

  “明天要见县长,这不得提前揣摩下领导的心思么。”

  “哟,那可是大官。”

  “再大也没有你大。”

  陈家志和李秀回了房间,关了门,双手就开始不老实起来。

  这才晒了太阳的被子真柔软。

  一觉起来,神清气爽,元谋四月的阳光也温暖舒适。

  陈家志和李秀很早就起床下地,在农场散步,看日出,看菜花。

  年后播种的制种菜心又开花了,金黄一片,很是好看。

  陈家志还逮住一个挥舞着枝条的小屁孩,吓唬了一顿才放他走。

  走了一会儿,在大棚外又遇上了彭谦和纪松。

  他招呼道:“早,聊什么呢?”

  纪松说道:“老板,老板娘,早,我和在彭老商量后续育苗准备,大棚要消毒,还有育苗架、基质等等要准备。”

  陈家志又问了下方学林弄出的基质配方,纪松也已知晓。

  “参照总部,也准备弄个简易场地生产基质。”

  “对,先这样搞,你们先忙,我再转转。”

  陈家志又带着李秀去看大棚里的菜。

  经过近半年的采摘后,黄瓜、番茄和茄子也陆续进入了生长末期。

  4月份后,蔬菜价格也跌了下来,效益较为一般。

  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陈家志才又回到了办公室。

  李明坤此时也安排完了工作回来,对陈家志进行了农场的交底。

  截至目前,云岭农场一共创造了164万元的营收。

  初始投资是300万,没用完,加上入账,云岭农场的资金还很充沛。

  陈家志说道:“我跟着要去县里,你和我一起去,可能会再谈谈投资的事。”

  李明坤点头,“此前马局长也来过,有意让我们扩大大棚的投资,我说要等你来。”

  想着账上的资金,陈家志沉吟道:“只要有基础条件,投资蔬菜大棚收益还是不错的。”

  如果这次要建大棚,就没必要弄育苗棚那么贵的了,云岭农场现有的资金也暂且够用。

  云南大棚相较于北方冬暖大棚,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造价便宜。

  劣势就是交通。

  而元谋的交通条件在整个楚雄乃至云南都算好的。

  和县长庞伯川的交流地点最终被约在了县政府。

  陈家志和李明坤抵达时,恰到好处的遇到了相熟的马明。

  “陈总,李场长,这次还要麻烦你给我们分享先进经验。”

  陈家志笑道:“马局这是在开打趣我了哈,我也就顺手做了点微不足道的事。”

  “哈哈,那以后陈总还要顺手多做点。”马明伸手示意,“走吧,陈总,庞县长他们应该都在办公室了。”

  陈家志又打听了下有哪些人。

  除了县长庞伯川,农业局一把手葛启华、元马镇镇长米勇两人也会来。

  马明笑了笑:“陈总,就是一次普通的交流学习,庞县长最近也挺关心云岭农业的发展,有什么需求你等会儿也可以提。”

  “只希望我这点经验能对元谋有用。”

  陈家志不懂政府体制关系,但就如李秀所说,县长也是大官。

  他也是灵机一动,才帮县里做了些宣传,没想到真有了效果。

  可能这就是市场化改革浪潮带来的机遇。

  敲响半开着的门,听到一声‘请进’后,陈家志才跟着进去。

  办公室里坐在不同位置上的庞伯川、葛启华、米勇三人都站了起来。

  “陈总,远道而来,辛苦了。”

  “我的浅薄经验要是能帮到县里,再远那也得来。”

  陈家志跟着上前与三人寒暄握手,这场合没那么正式,反倒让他松了口气。

  而李明坤跟在一旁,则显得有些拘谨。

  很快,两人都坐了下来,米勇给两人倒了茶水。

  庞伯川开口道:“陈总,先恭喜你了,云岭农业的大棚蔬菜大获成功,也给县里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陈家志笑了笑,“侥幸取得了些成绩,还多亏了各位领导的指导。”

  庞伯川抬了抬手,“客套话就不用说了,其实前几年县里就派人去呈贡的蔬菜大棚学习过,但陈总还是第一个在元谋搞大棚的。”

  陈家志微微一愣,“为何当时没人搞呢?”

  “没钱。”庞伯川说得很直白,“元谋很穷,农民拿不出建大棚的钱,县里给不了多少补贴,即使银行提供贷款,也没有人敢冒这个风险。”

  这时马明也说:“除了没钱,当时回来后就有人议论元谋有没有必要建大棚。

  普遍观点是得不偿失,现在回想,当时目光还是短浅了点。”

  现场几个政府人员里,只有马明是因为在基层搞蔬菜产业而被提拔到现在的位置,对情况更熟。

  葛启华又说:“大平顶番茄好像也是那一年发现的。”

  马明点头,“对,当时大棚里有一个番茄长得很大,县里去的技术人员就把那个番茄要了回来,筛选育种后才有了大平顶番茄。”

  绕了半圈,一直没有进入正题,反而一直在聊大棚蔬菜,陈家志默默听着,直到听到‘大平顶’番茄时,才来了一丝兴趣,问了问。

  马明很自豪的说:“以前元谋的番茄好是好,但就是个头太小,一直被人诟病,所以当时去呈贡时,技术人员一眼就看中了那个特殊的大番茄。

  随后经过几年筛选优化,这才有了大平顶,个头大,产量不错,现在也是县里主栽品种之一。”

  “很厉害。”陈家志笑着称赞,又回头叮嘱李明坤,“老李,云岭农场也要引进大平顶,试试做嫁接接穗。”

  听到陈家志这么说,庞伯川才把话题拉回了种业上。

  去年末的全国种子工作会议上,国家提出了‘实施种子工程,实施种子产业化’的政策。

  而今年初,因为云岭农业在代繁时的顺带宣传,山西、津门、辽宁的科研院所和企业相继来到元谋考察。

  并最终定下在元谋建设育繁种基地。

  这时,全国种子工作会议上的精神也才传达到地方不久。

  紧跟着元谋就做出了成绩。

  简直就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让有关部门和领导为之一振。

  云岭农业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被更多人知晓。

  而后,云岭农场的大棚蔬菜又展现了超长的生长期,填补了元谋冬早蔬菜12.203.20的空窗期,卖出了高价,效益惊人。

  由此,便有了这场交流。

  庞伯川的目的也很简单,除了交流种企招商经验外,其实更希望云岭农业能扩大大棚投资规模。

  陈家志明白后,也先聊了聊种业招商的个人看法。

  在这方面,他可能还比不过现场几人,但他把重点聚焦在了强化产业链上。

  把良种繁育、种苗培育、种质资源保护等关键环节当成一个整体来思考。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加强交流。”

  “不论是走出去,参加各种种业展会,或者是未来元谋自己举办展会,都能提升元谋种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次云岭农业能侥幸提供了些助力,也是在丰台种子交易会后才与几家单位搭上了关系。”

  几人都若有所思,听了进去。

  庞伯川想了想,说:“陈总所说让我获益匪浅,看来这也是陈总看好种苗培育的原因了。”

  陈家志笑道:“我是看好元谋蔬菜和种业的潜力,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庞伯川见火候也差不多到了,直言:“既然如此,陈总有没有兴趣再扩大大棚蔬菜的规模,县里有意打造一个示范基地,在政策和基础设施上会给予些扶持。”

  陈家志心想果然如此。

  刚想开口,只见马明又展开一张地图。

  “陈总,位置我们都给你挑好了,在黄瓜园镇,有水有电有交通,产业基础也还可以。”

  “如果感兴趣,现在就可以去实地看。”

  陈家志一愣,这还真是有备而来。

  庞伯川跟着又说:“陈总,县里也会借助大棚示范基地,大力向各乡镇推广云岭农业的优质蔬菜种苗,除此之外,如有需要,银行也可以提供优惠贷款。”

  陈家志沉吟片刻,心里其实已经有意向,但没有立即应下。

  他本能觉得太果断了不太好,至少也要去黄瓜园镇瞧瞧。

  请:m.xvipxs.net

哎呦文学网    1994:菜农逆袭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