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474章 菜要怎么卖,还是卖农场?

  随机推荐:

  傍晚,阳光不再刺眼,陈家志穿着短袖短裤,脚踩拖鞋,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在江心菜场游荡,那感觉就像是社会闲散人员。

  “多了很多新面孔,从江心菜场走出了太多熟练工了”

  路过一块地时,陈家志停了下来,单脚驻在地上,打量着前方正在收菜心的一名名收菜工。

  各个动作麻利,戴在大拇指上的‘铁指甲’收割着一根根菜心。

  他还注意到有的女工用上了黄色的橡皮筋辅助收菜,这样有助于塑形,能让新人更快上手,也能让老手排菜更加美观。

  虽然只有两三年时间,但江心菜场已经是个有底蕴的菜场。

  骑过一块块菜畦,到了育苗棚,每个棚盖的不是薄膜,而是换上了防虫网。

  不同于最初在东乡菜场时的进口产品,这是国产的,菜场在使用过程中也一直和厂家保持着联系。

  如何改进、如何更好的防虫、选择多大的目数…目的都是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

  过了育苗棚,又往前骑了一段距离,陈家志看到了东升农场,站在边缘,前方就是略微有些琳琅满目的菜地。

  对一个专业菜场来说,用琳琅满目来形容不是褒义词。

  简而言之,太杂乱了。

  又是叶菜,又是茄果,又是瓜豆,东升农场偷师那么久,结果就学了这?

  虽然东升的苗子是从江心菜场买的,陈家志还是要说东升的管理水平不太行啊!

  在分界线上,陈家志又选择了往南骑,沿着河流又回到了菜场办公区。

  这里的建筑更多了。

  扩建了的泡沫箱厂、冷库、农残检测中心、工人食堂、宿舍和办公楼,一座又一座建筑,靠谱鲜生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痕迹。

  想到还有三年的合同,陈家志自语道:“要不还是不搬了,不然也不知道给谁做了嫁衣。”

  土壤、水源、设施…每一样都费了诸多心思,也为公司培养了诸多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

  想想还真有点难以割舍。

  天黑了,工人们还在进行收尾,一边入库,一边出库,陈家志像个普通工人一样帮着搬运。

  等冷库前的大货车装满出发后,他也和小组长等管理人员一样坐在宿舍前的台阶上,听着各自说着今日的工作,明天的安排,还有技术员普及了一些理论知识,旁边还有来旁观学习的菜工…

  这种夜谈是老传统了,江心菜场一直在坚持和改进,一天天一年年累积下来,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多,从这里输出的力量成了靠谱鲜生新建场的发动机,甚至连几层台阶都变得越发有光泽。

  第二天、第三天…分配给江心菜场的订单稳定了下来,菜场也越发忙碌,从清晨天还没亮,到夜里戴着头灯收尾。

  然而,无论怎么忙,晚上的总结和技术经验交流却是始终没断过。

  在江心菜场呆了三天,陈家志已然有了决定,留下这里。

  这里不仅是菜场,也会是靠谱鲜生的黄埔军校。

  江心菜场很忙,合利农场也很忙,每天只是收菜、播种都要占据很多精力,更何况还有浇水、植保、除草、移栽、间苗、翻耕、耙地等等工序。

  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生产也从来不容易。

  在陈家志的认知里,后世的市场都比较稳定了,菜心、芥兰等粤菜也只有广东一个主市场,其余的都是细枝末叶。

  在市场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拼的就是生产管理,有稳定的供应,有品质稳定的菜,你就能拿捏住市场,买家也不会轻易换货源。

  而现在竞争者们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但认知很浅。

  从玉、区泰记、合兴、永隆等等蔬菜企业都是如此,可能在他们看来,只要种植面积够大,那我就能菜多,菜多就能长期有菜。

  事实却不是这样,面积很重要,但生产管理更重要,决定一个菜场管理水平的永远都是人。

  这是陈家志的优势。

  在他的影响和指点下,易定干、郭满仓、李明坤的才能被提前激发,同时还发掘了敖德海、敖德良、戚永锋、伍勇、魏良才、胡春梅、黄山等生产管理型人才。

  如今,再又历经了大半年的磨砺后,市场机会再次降临。

  这一次,靠谱鲜生在生产端也爆发了前有未有的力量。

  从十月初开始,一车又一车菜从菜场发往港口,一亩又一亩种子陆续播下。

  陈家志从江心菜场到了彭村基地,经过两三个月的休耕后,鸡心芥也再度上市。

  鸡心芥出口没有市场,但它在花城、深城、港澳、珠海等地都很畅销,为档口和配送注入了活力。

  陈家志的脚步没有停歇,从彭村离开后,他回了花城,又再去了沪市,呆了两天后,又到了深城,回花城的途中又去了合利农场。

  几个菜场都只有一个旋律,收菜,播种,收菜,播种…

  他们不知道这次机会能持续多久,只是开足了马力搞生产。

  繁荣、合利、江心三大基地茬口期的衔接都异常紧密,没有一亩土地空着,没有一天时间浪费。

  另外,浦东新区宣桥菜场、MH区浦江菜场也都在抢时间建场。

  对日叶菜出口的增长也很迅速,毕竟这是一个拥有上亿人口的狭小岛国,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靠谱鲜生甚至都不用太刻意宣传,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客户上门求购叶菜。

  房少华挑挑拣拣,婉拒了很多人,但客户名单仍在日益增厚。

这些客户里,有进口企业,有大批发商,也有连锁的百货超市  甚至还有来自韩国的企业。

  行程匆匆,兜兜转转,陈家志在这天临近中午时又回了花城,坐在车上,看着靠谱鲜生的两层办公楼,他越看越觉得小气了。

  “也不知道这次有没有机会换一个”

  车在门口停下后,楼上就探出了几个脑袋。

  “老板回来了。”

  “老板辛苦了。”

  “老板,什么时候聚餐啊?”

  “我们想吃海鲜大餐。”

  临近中午,也忙得差不多了,因公司业务增长而感到兴奋的众人纷纷起哄。

  陈家志下车后冲楼上挥了挥手,“等忙完就请你们吃大餐。”

  “啊,那得忙到什么时候去了,我还希望公司一直忙呢”

  “不是不可能哦,感觉也没过多久。”

  其实对日出口开始增长也过去了十几天时间,但忙起来后时间就会过得很快。

  才准备上楼,就见李秀从楼上走了下来。

  陈家志笑道:“秀,还好吧?”

  李秀也回之一笑,“群众的呼声你应该都听到了。”

  陈家志又说:“辛苦了。”

  “哪能有你辛苦,全公司的人都说你辛苦,每个档口每家店,还有每一亩土地你都会亲自去看。”

  李秀从陈家志手里接过了保温杯,又想去提双肩包,陈家志拒绝了,和她并排向上走去。

  “这十几天,办公室里的人每天都在讨论你又到哪了。”

  “是么?”陈家志打趣道:“这么有闲心,看来工作还没有饱和。”

  “哪有,也都累得不轻。”

  “嗯”

  陈家志仍然没有单独的办公室,他习惯性的坐在了陈正旭的工位上,桌上的文件被一盒竹叶青茶叶压着。

  “知道我今天要回来,应该是送我的了,秀啊,晚点记得提醒我带回去。”

  “家里还有啊!”李秀说:“你想喝我现在给你泡一杯。”

  “嗯,多放一点茶叶,泡浓一点。”

  陈家志把桌上的文件拿到了正中间,放在最上面的正好是外贸业务情况,他嘀咕道:“正旭去当秘书也会是个好秘书。”

  李秀问:“家志,你说什么?”

  “我说正旭做事心细。”

  陈家志扬了扬手中的文件,随后埋头看了起来。

  从菜场生产上的繁忙他就对最近的出口业务有了预期,只是看了增长曲线后仍会感到惊叹。

  繁荣菜场日出口量从十几天前就拉满了,日均40吨,日收6万多美元。

  江心菜场要晚几天,最近日均产出约35吨,每天也能往港口发一柜货,单日创汇约3万美元,昨日总日收约19.5万元。

  合利农场也要晚几天开始出口,从一开始的一天5060吨,增长到现在的一天100吨,单日创汇15万多美元,另还有70余吨在珠三角销售,昨日日收132.6万元。

  一杯浓茶不知何时被放在了桌上,陈家志喝了一大口,大脑再度变得清明。

  彭村基地鸡心芥日产约30吨,日收约7.2万元…

  档口、配送、菜店…陈家志草草的翻阅而过,放下文件,仍旧在回味出口业务的韵味。

  “这就是赚小鬼子钱的感觉么?”

  “得劲!”

  小日本为了针对中国菠菜的出口,临时提高了氯氰菊酯类农药农残的检测标准,误伤了大多数国内的叶菜出口基地。

  但却给靠谱鲜生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尤其这还是在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几个月后。

  除了赚钱,经此一役,靠谱鲜生内部对重视农残问题会更有积极性。

  毕竟这确实能带来利益,未来这样的机会也还会有。

  “单日本市场每天创汇就超过24万美元,渍渍…舒坦。”

  陈家志又喝了口茶,随即闭上眼想养会儿神,脑海里冒出的却是一筐筐美刀。

  大脑太过于活跃了。

  现在离日本提高氯氰菊酯农残检测标准也只过了十几天,他感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不得他不畅想往下的局势。

  浦东新区宣桥菜场、MH区浦江菜场都在建设中,有没有机会赶上这波机会?

  合利农场也一早就定下了扩增基地的计划,只是有不少农户种的中晚稻影响了拿地,但现在也在动工了。

还要移栽迟菜心  下一秒陈家志的思维又切换到了大利生菜,大利生菜也是最近对日出口的主要品种之一。

  然而,这实际上是为同兴泰对付美国生菜准备的。

  陈家志摇了摇头,“已经有些乱套了,也不知同兴泰现在情况如何。”

  想到这,他主动拨通了同兴泰的电话,没人接,才想起这会儿可能人还在睡觉。

  “家志,吃饭了。”

  李秀提了个饭盒进来,放在了桌子上,“妈知道你今天不会回去吃午饭,一大早就起来给你炖了鸡汤,让我给你带过来。”

  “好,突然还有点想这一口。”

  香江,区泰记,都已经中午了还没有下班,一箱箱余下的蔬菜还摆放在菜栏里。

  这时市场里的人流量已经很少了,但也没人敢提前走,只是干耗着也没有办法。

  看着一个个无精打采的员工,区景泰无奈的挥了挥手,“下班吧,晚上再来。”

  员工这才敢离开。

  区景泰也起身来到装菜的泡沫箱前,叹了叹气。

  有还没走的员工说道:“区总,要不再试试往日本发货吧,前段时间听客户说他们也急需叶菜。”

  “现在就这么处理了也可以,万一发货过去日本,运气好通过了就赚了。”

  区泰记前些天又断续往日本发了两次货。

  然而,结果没有任何改变,两次都惨遭无情退货,只是现在这局面和被退货也差不了多少。

  “你以为我没想过么?”

  区景泰摇了摇头,叹道:“只是近几天没有日本方面的客户再主动联系我了,可能他们也不抱希望了,唉,我再试试吧。”

  几经折腾,区景泰给多家有合作关系的客户发去了传真。

  一直等到下午才有人回复,是一家连锁百货超市客户,区景泰几个月前才去日本签订的客户。

  对方的态度很冷淡,或者说绝情,区景泰看了很绝望。

  “区总,很抱歉,我们已经和贵国其它蔬菜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请不要再联系,我怕他们误会。”

  区景泰没心思睡觉了。

  他反复琢磨着文件中的话语,‘贵国其它蔬菜公司’表明了国内有企业还在做对日出口生意。

  会是谁?

  区景泰有了个惊悚的想法。

  他把电话打给了东升农场,“让李继勇来接电话。”

  等待的时间似乎也很漫长,其实李继勇是奔着来的,出了汗,也喘着粗气。

  “喂,区总。”

  “江心菜场最近正常么?”

  “正常啊。”李继勇想了想,说:“他们最近的菜都挺好,出菜量也很多,每天都有好几车菜。”

  “他们卖到哪儿去的?”

  “市场呗,还能是哪…”

  “你去打听清楚,现在,立刻,马上!”

  区景泰的声音一句比一句响亮,李继勇不敢有丝毫耽搁,又飞奔去了隔壁菜场,再又飞奔回来,汗水已浸湿了他的衣衫,说话也变得吞吞吐吐。

  “江心菜场…他…他们每天…每天都有一柜菜…发往…发往日本!”

  “艹,可恶啊!”

  这是区景泰猜到了的答案,也是他不愿面对的答案。

  江心菜场是怎么通过日本的检疫的?

  他不由想起几个月前江心菜场的异常,那时江心菜场三天两头的翻车。

  东升农场被淹时,江心菜场也被淹;东升农场顺利出菜时,江心菜场可能遭了病虫害,一夜之间上百亩菜毁于一旦。

  就很不江心菜场。

  感觉像换了人一样。

  他嘲讽过江心菜场,也为江心菜场找过许多原因,但从来没往农残方面想。

  如今,迷雾被揭开了。

  江心菜场还是那个江心菜场,甚至变得更为厉害,可怕,深不可测!

  更让他难受的是日本的客户这次一断开,后续应该很难很难保得住了。

  一股绝望的气息笼罩着他。

  菜要怎么卖,还是卖农场?

哎呦文学网    1994:菜农逆袭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