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1306章 锁定了一个人物

  “不过他要再往上,已经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咯,这事儿啊,得往上打报告。不管是个什么结果,我们部里的态度还是要有的,要坚决。”领导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

  “嗯,你的这个考虑,是对的。”总工点头道:“好在振东同志除了年纪,硬条件是够的,级别差不多也够。”就是这个年纪是有点夸张。

  “也不能这么说嘛,战争年代的时候,三十多岁的军级干部也不少见,这么算下来,也大差不差嘛,哈哈哈。”领导笑道。

  “嗯,你说得有道理啊,人家振东同志还是从军队里面出来的呢,也算是很好的发扬了部队的这个光荣传统嘛。”

  车子在两人的交谈中,不见颠簸,平稳丝滑的向前前进着。

  京城郊区某地,西南飞机研究所的同志正在对某型飞机的模型进行风洞实验。

  这个某型,实际上就是空优型战斗机,不过我们的习惯嘛,懂的都懂,都是某型。

  上面对这个飞机非常的重视,来这里观摩和指导飞机风洞试验的同志,级别不低,而且是那种国外归来的、难得一见的、对空气动力学极为熟悉的最顶级的同志。

  毕竟这年头必须得承认,除了极少数如高振东这样的人之外,国外归来的同志的确是在技术上和眼界上都事实上的遥遥领先。

  “嗯,你们这个飞机的总体方案,很有意思啊,几乎是考虑到了现有的一切条件,对于飞机的气动外形在总体上,针对现有条件几乎优化到了极致。”

  设计一个优秀的气动外形很厉害,但不是最厉害的,毕竟好的设计有趋同性。

  但是针对环境现状,进行了合理的取舍,优化到了极致的气动外形,那就是另外一个概念。

  所以这位同志对西南所这个气动外形方案,赞不绝口,颇有一点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的感觉。

  对于大师级人物的评价,西南所的同志们很是自豪,虽然这个外形的大半功劳,他们自认为不在他们自己身上,但是好东西就是好东西,能把方案落实下来,他们作为执行者还是非常的高兴。

  “嗯,这个外形,我们得到了系统内专家的大力协助,主要的功劳,都是他的。我们也想过,能不能进一步改一改,再优化优化,但是想了很久,除了一些细节调整之外,在总体方案上,实在是没法下手,改不了。”

  对方笑了起来:“嗯,既然很好,就不要改了。你们再继续锻炼锻炼,更好的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之后,结合日后的环境,也许那时候就能改了。就好像那个机腹进气,看起来虽然没有两侧进气那么匀称漂亮,但是考虑到发动机动力、大迎角性能和高空高速要求的原因,还真就是现阶段最合适的方案。”

  大师就是大师,一眼就把高振东拿出这套方案的原因和目的给看了出来。

  他一边说着,一边盯着这个风洞模型,目光闪烁。

  “这个模型的光洁程度很高啊,是考虑到仅仅是个缩比例模型,所以腹部等位置的细节还原要求不是很高是么?”

  西南所的同志摇了摇头:“不是,确切来说,这是提供总体方案的同志的要求,尽量光洁,这就是他的原话。为了这个,我们把两台发动机中间的机腹部基本填平了。没想到还带来一个好处,那一块提供了不小的机内空间,加上翼身融合等原因,机内油量大大增加。”

  “升力体机身,我看你们的方案上是这么说的,对吧。”

  “对对对,我们计算过,的确是能带来升力上的好处。而且这种光洁,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飞机在空气中的湿面积,对降低阻力有好处。”西南所的同志们也不是拿着方案就硬上,而是经过了大量的计算和评估,要不然他们也不会说出“实在是没法下手”的说法来。

  算过了,没法下手,这才是真的没法下手,至少在风洞实验之前是这样。毕竟流体力学的东西,算出来和吹出来可能不是那么很一致,想要有改动,他们只能看看风洞之后再说了。

  “嗯…提供这套方案的同志,不简单呐…速度高度机动航程,一个都没落下。不过我感觉,你们还是没有完全掌握他的想法,他的想法,可能不止你说的这些,只是因为某些原因,他没有全部和盘托出而已。”

  至于到底是什么想法,这位同志也有点吃不准,他只是觉得,这个看起来有些像是规整多面体的机身,和当前所有的飞机设计格格不入的机身,应该没那么简单。

  但是这种不简单,可能已经不只是空气动力学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了其他专业,毕竟术业有专攻,他也不太好下判断。

  西南所的同志闻言,兴奋异常,要论眼光,面前这位大师级的同志肯定比自己这帮人要高,他既然这么说,那大概率就是真的:“这样啊?那回头我们好好的去问问他,再学习学习!”

  他们倒是没觉得高总工会有什么敝帚自珍的想法,而只是觉得可能是因为某些原因,最大的可能是因为自身的技术原因,导致一时间高总工没法和他们交流更深层次的问题。

  “嗯,那都是后面的事情了,我们还是先开始这次的试验吧。”

  随着一道道试验指令的发出,风洞机构的机器开始发出巨大的轰鸣。

  “我们在北极圈里的同志怎么样了?”

  京城某地,对于那批冒险强行进入北极圈的同志,同志们还是心下挂念着的。

  “一直在联系着的,虽然没有国内方便,但是新的通信卫星上天之后,还是能在一定时间之内通过存储转发的方式,获得他们的概况汇报,比通过白熊那边转达的,要快得多。”说起这个,同志们对于不久前新上天的那颗通信卫星,赞不绝口。

  别管有没有延迟,重要的是能不能打通。而且这种方式的延迟实际上并不算很高,比起外事邮件这些手段,快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而且比起通过白熊层层转过来的消息,无疑这种方式更加便捷,而且更重要的是安全!

  发送方和接收方直接交易,没有中间商偷信息。

  “那接替他们的同志已经过去了吧?”

  “已经在白熊那边的维京城待命,69月,是维京城到巴伦支堡的航海航线可以开通的日子,这次的同志直接坐船过去,安全性好得多,而且也能携带更多的物资。”

  “嗯,他们很辛苦,尤其是他们是第一批过去的同志,经验不足,什么都需要学习,环境恶劣,还担负了繁重的任务。早一点把他们接回来。”

  “他们想9月才回来,卡着海上航线关闭的最后期限才回。”汇报的同志道。

  听取汇报的同志断然拒绝:“不行,那边的气候太过恶劣,超期工作对他们的身体是不利的。”

  “他们的建议,是新来的同志需要大量的时间熟悉和学习在北极圈内的工作和生活经验,怕耽误了工作,毕竟一整年的观测周期都还没搞完,他们想尽量帮助新到的同志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并且分担更多的任务。”

  “那也不行。他们刚过去的时候也是新来的,难道他们的工作就没干好?要相信同志嘛,他们能做好的,这一次接替他们的同志同样能做好。个人英雄主义要不得,这样吧…给他们一个月,最多一个月!我不相信接替的同志一个月还进入不了状态!”

  一天以后,巴伦支堡附近,一个由我们出资,白熊那边帮忙修建的小小的新基地里,一位同志伸出满是裂口的手,关闭了卫星通信终端,然后小心的用塑料布罩上。

  塑料布罩上之后,客人看不见,同时也不容易被水、灰直接接触,而且塑料布也能透电磁波,不耽误接收。

  这东西来得金贵,是国内通过白熊这边的飞机空投下来的,不过东西的确是好东西,也难怪国内花这么大的力气,也要空投一部下来,甚至都等不及来替换的同志携带上岛。

  另外一名同志连忙问道:“怎么样?上级同意我们的请示没有?”

  “没有完全同意,说是最多给我们一个月的时间。”操作卫星终端的同志有些遗憾。

  “这怎么行?刚过来的同志这么短时间哪儿能接得上手!”另外一位同志有些焦急。

  “行了行了,上级早就猜到了我们的想法,专门说了,要相信同志,相信同志的能力!这是命令,没有商量的余地!我们还是做好准备,迎接接替的同志上岛吧。”

  而同志们的话里那位频繁出现的配角——白熊,此时在与我们相关的工作上,也并没有闲着。

  白熊首都,卢比扬卡。

  “这一次南方同志去巴伦支堡的人和物资,你们调查的进度怎么样了?”一位负责相关事务的白熊佬面对几位自己的属下,仿佛有些不满。

  他的不满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相比面对约翰牛、花旗佬等国的丰硕成果,卢比扬卡在面对我们的时候成就并不那么辉煌。

  也许是和走的道路有关,卢比扬卡在面对各种革命老区的时候,往往不像面对其他国家那样得心应手,实际上卢比扬卡吃的最大的亏,就是在著名革命老区高卢人身上吃的。

  “调查清楚了,有的人有军队背景,有的人是地质、气象等方面的工作人员。考虑到北极圈内恶劣的环境,有军队背景好像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物资呢?我们面对他们上次空投的物资就已经束手无策,你们不要告诉我这一次还是同样的结果。”

  “上次不能怪我们,南方人除了必要的通报和公开手续把货物拿出来给我们进行了初步检查之外,我们没有机会去接触那个东西。他们直接把空投的外包装焊死,只要我们不想撕破脸,那就没有机会详细的研究那到底是什么。只知道那是一个通信设备,但是对于内部我们并不了解,您知道的,南方人的电子技术比我们要先进得多。”

  “这次!这次!你不要再解释上次的事情了!”负责人很是不满。

  “啊,这次的话,就没有什么太奇怪的东西了,生存物资,科考设备,天文设备,摄像设备,都是很正常的,没有别的。”

  “好吧,也许他们真的是来科考的。”负责人耸了耸肩膀:“但是他们国内呢?你应该知道,我们现在对他们的技术,越来越有兴趣了。”

  说起这个,他的手下就不困了:“嗯,是的是的,他们的汽车真不错!我上次去执行任务的时候,买了一台,比我们国内的强多了!”

  实际上并不止一台,但是能拿到台面上的来说的,只有一台。

  “我没有问你他们的汽车怎么样!我问的是对他们的工作你们处理得如何了!”

  手下从美好的感觉中被惊醒:“别的一切正常…”

  听见这话,负责人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一切正常的意思就是没什么进展,不过手下的下一句话让他稍微有些安心。

  “但是,我们通过分析,锁定了一位和他们的技术发展有重大关系的人物。”说完,他拿出来一张纸。

  负责人看了一眼,兴奋的心情又凉了下来:“这一位?这一位我们早就掌握了,计算机专家,冶金、材料学专家,理论物理学家,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他能把这几样东西捏到一起,但是他的作用偏向基础,并不能直接推动某一细分领域的发展。他很重要,但是并不新奇。”

  “不不不,我们极为有限的情报表明,这人的警卫级别异乎寻常的高,甚至在他自己就有相当高的武力的情况下,依然拥有非同寻常的警卫级别,这并不简单。而且我们知道的是,他们的军工系统的不少人,会长期在这人所在的工厂进出,这很不寻常。”

哎呦文学网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