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1307章 晓娥看上的边角料

  高振东几枪就把搞破坏的特务给崩了这件事情,是保不住密的,卢比扬卡的人想要知道这件事情并不困难。

  甚至其中的一些细节,例如事发之后和他同车的那几名明显不是一般驾驶人员的人,都被传了出去。

  毕竟三轧厂的同志觉得这件事情已经司空见惯,也没怎么意识到其中的弯弯绕绕,相关部门的同志更不可能在这件事情上大张旗鼓的封锁,要真那样的话,就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最好现实写照。

  负责人也不是傻子,马上就意识到了这其中的问题:“嗯…看来你们也不是那么的蠢。有没有行动?”

  “行动?我们已经在这个厂子损失了来之不易的当地配合人员,甚至导致我们最新的激光窃听技术在南方全面失效。对于这个人本人,我们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这就叫一力降十会,你觉得有没有问题不重要,你能不能靠近得了才重要。这种情况,是不可能上那些稀奇古怪的暴力手段的,而南方人那边的特殊环境,让他们也做不出太多的部署来。

  “那…”

  “不过我们还是有其他部署的,他不是一个人。”

  负责人闻言,这才点了点头,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前者是能力问题,后者是态度问题。

  此时的白熊,已经开始向“没能力没关系,态度必须要有”的潜规则滑落,虽然也不全是坏事吧,但是绝对说不上是好事。

  “要注意不能太过,他们是朋友,不是敌人。”负责人的脑袋毕竟还是清醒的。

  高振东并不知道有人已经瞄上他了,他此时正在娄家看娄晓娥开心的样子,他是下了班直接过来这边的,娄晓娥今天下课或者说下班早,带着孩子先过来看外公外婆了。

  “振东,你不知道,我们祁教授可高兴了,直嚷嚷着要我转到她的专业去,说是我天生就是搞这个的,把我们樊老师气得够呛,哈哈哈。”

  娄晓娥的研究生本专业是胸外,但是祁教授这边抗生素药物她也参加了不少。如果要说知名度的话,恐怕抗生素这边还要高一些。

  毕竟胸外那得一个手术一个手术的做,一个病人一个病人的看,但是抗生素的耐药菌相关研究这类药物研究,属于是一勺烩,搞出来一个,能帮助一大批病人。

  所以祁教授看着娄晓娥眼馋也就不奇怪了,这小姑娘自己刻苦,能力很强不说,而且运气还忒好。

  虽然她这个运气忒好的表现方式有些奇怪,是以他爱人的惊人直觉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但是小姑娘自己的直觉也不赖,利福平作为治疗布鲁氏菌病的主要药物,就是她第一个提出来的。

  不过,这种“痴心妄想”自然是受到了范教授的“严厉打击”,借给你用用也就算了,还想连锅都端走?门儿都没有!

  娄晓娥虽然上的手术不多,但是那手是又稳又灵,而且相比身边的同学,医学知识面极广,能给樊大夫带来不少的好建议,甚至在不太疑难的时候,樊大夫请其他科室会诊的次数都少了不少,很是给樊大夫长脸。

  放给你,想得美啊。

  两位大佬的唇枪舌剑,看得娄晓娥和罗师妹那是大开眼界。

  “这么说,你们的这个抗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课题,正式结题了?”这就是下课早的原因,课题结题了,提前下,让课题组的同志都轻松轻松。

  娄晓娥点点头:“嗯,对对对。本来早几个月就可以结题的,不过有专家建议搞双盲测试,把现代药物的整个临床验证走完、走扎实,所以才又加了这几个月,就是为了补上双盲测试的课。”

  高振东听了暗暗高兴,作为对药物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他对药物的临床试验一无所知,不过双盲测试倒是多多少少听说过。

  没想到只要获得了机会,搞药物的同志们的步伐还是很坚定和扎实的。

  “那恭喜你啊,又添了一项成果。”高振东这话说得没有半点儿虚的,虽然有些节点是自己提供了思路,但是事情却是娄晓娥他们团队一点一点做下来的。

  娄晓娥先是有点不好意思,她知道自己那点成就,和高振东比起来差了老鼻子了,不过很快她就高兴起来。

  没有振东多那无所谓啊,只要自己一点一点的在前进不就行了嘛,不要和振东比的话,那自己的成就还是很值得一说的。

  “嘿嘿,一般一般啦,和你不能比。”娄晓娥嘴上谦虚,可是弯弯的眉眼出卖了她,现在心情得意着呢。

  “那现在这个药是准备正式推广了?”

  “是的,不过这个药也不是谁都用的,面不太广。”别说现在了,就算是到了21世纪,实际上普通抗生素也是用药的主流,青霉素V钾、阿莫西林片之类的药物依然是适应症用药的重要选择,并没有加入克拉维酸钾作为抗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这里面的道理,大概就和不能把武器库里的武器一次性用完差不多,而是针对需求,逐步升级。

  所以娄晓娥说起这个,颇有一点遗憾,还是覆盖的不够广。

  高振东倒是不以为意,已经很厉害了好吧。

  “这说明这个药很高级,是精品,自然就不能什么病都往上用啦,好东西总是有点儿级别的嘛,级别不够,请不动你们搞出来的这尊大神。”这种安慰的话,高振东那是张口就来。

  “嘿嘿嘿,好像也是…”娄晓娥的情绪那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分分钟注意力就被高振东给带歪了。

  说到这里,娄晓娥突然觉得不对:“诶,不对,你又在把我往边上带。”

  高振东举起手,行了个高卢军礼:“我可没有啊,我把你往哪儿带了?”

  娄晓娥乐呵呵的:“你说,有没有什么能作为主攻武器的药物?这个抗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个打辅助的,总是觉得有点不得劲儿啊。”

  跟着高振东久了,娄晓娥说话也有点高振东的调调了,开口武器,闭口辅助的。不过这一点也算是人的通病,总是觉得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打辅助的再厉害,也不如打主攻的强,此事在几十年后诸如撸啊撸等游戏里亦有记载。

  娄晓娥知道高振东脑袋里稀奇古怪的主意很多,所以就把主意打到了高振东头上。

  高振东乐了:“你不休息休息?真的想转投祁教授门下啊?”

  “不是不是,我就是给自己找点儿事情做。别废话了,你就说有没有吧。”

  高振东想了想,别的他暂时没想到,毕竟他不是搞这个的,但是有个药他是知道的,可以捡一点边角料,也算是给娄晓娥打发时间,而且这个药,娄晓娥也知道,都提起过。

  “这个啊…我倒是没什么好主意,不过我感觉有个边角料可以拣一拣。”

  “边角料?是不是打主攻的那种抗生素?”边角料不边角料的无所谓,这回必须得是输出位。

  高振东想了想:“应该算是吧,虽然用得不多,不过一旦用上那就是打主攻的,而且名字还挺霸气的。”

  “是什么?”

  高振东笑道:“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这个名字的确霸气,加上用途特殊,一听就不得了。

  娄晓娥一听泄了气:“万古霉素啊,连边角料都没有了吧?国内有万23了。”

  万古霉素别说国外了,就连国内,也通过来自黔山的菌种分离制造出了万23,可不是连边角料都没了咋滴。

  高振东笑道:“你有没有发现,在文献和记录里,万23的效果要比普通万古霉素要好?”

  实话说,高振东没有想到万23的成果现在就出来了,按照他的记忆,应该是68年才出来的,看来世界的改变,实在是不小。

  但是他没有对此表现出惊讶,而是表现出一副对万23很熟悉的样子,毕竟他又不做事,主要是把娄晓娥忽悠住就行。

  “真的?我还真没注意呢。”对于高振东的胡说八道,娄晓娥丝毫没有怀疑,振东对药熟悉,那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当年那本《手册》是怎么写出来的,她可是记忆犹新。

  “真的。我建议啊,你对万23进行一下仔细的分析研究,把它效果要比普通万古霉素好的原因找出来。这算不算是边角料?”

  实际上,万23的确是万古霉素,但不全是,是万古霉素的一个分支——去甲万古霉素,效果更好,我们原本是68年研制,69年批产,但是一直到83年花旗佬才搞出这玩意,申请了专利。

  倒不是说花旗佬的技术有多差搞了这么久,主要是这类抗生素的研究,依赖于菌种的获得,花旗佬获得类似菌种比较晚,而且这个菌种不是花旗国内的,而是来自它的南方邻国。

  从这类事情上就能看出来,“没有一寸国土是多余的”这话,还真不是宣传口号,那是有现实意义的。

  而我们压根没意识到这东西的特殊性,加上专利意识不足,这东西的专利也就失之交臂,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好在这东西用途特殊但不是非常广,因为已经属于是非常高级但不广谱的抗生素,用量并不大。加之因为我国早有应用,所以按照国际专利的相关规定和惯例,花旗佬的这个去甲万古的专利在我国没有效用,我们可以继续自由生产和使用,所以这个遗憾不算大。

  但是既然娄晓娥闲着也是闲着,那不妨让她去把这个东西给夺回来,这可不折不扣真是我国先搞出来的。

  只要她能在研究过程中意识到万23与普通万古霉素是不同的,那有了棒链63(克拉维酸钾)经验的团队自然就会处理后面的专利问题。

  娄晓娥听了,眼睛贼亮,边角料什么的无所谓,她主要是喜欢万古霉素,就凭这个名字都值得搞一下。

  “嗯嗯嗯,这个好像有点意思,我回头就去找祁教授,先看看国内万23和国外的对比,顺便把课题起起来。”娄晓娥找祁教授要对比资料,不是不相信高振东,而是她需要一个足够的理由去起这个课题。

  “你喜欢就好。”见她上钩,高振东是一百二十个赞成。

  “振东,晓娥,吃饭啦。”两口子说得正起劲,娄母一手一个的牵着言之不预两姐弟过来招呼两人吃饭。

  两口子一边往餐厅走,娄晓娥抱起儿子,叽叽喳喳的向抱着女儿的高振东说起了第二个好消息。

  “对了对了,振东,我们学校请我回去讲课。”说起这话的时候,娄晓娥整个人都在发光。

  高振东一时之间有点没转过弯来:“请你回去?你不就在你们学校么?还没毕业呢。”

  “我说的是京二医,京二医啦!”娄晓娥撇了撇嘴。

  得,忘记了,娄晓娥是先上的京二医,然后才被樊大夫挖过来读研究生的,当时还把没有研究生部的京二医心疼得够呛。

  “啊,对对对,你瞧我这记性。请你回去讲什么?”情绪价值要给足,该问问题的时候,要主动问。

  “我不是在药物上有点小成果嘛,二医请我回去,给药科的同学们说一说药物研究和临床试验方面的经验。”

  娄晓娥此时脸上的神情,带着无比的自信。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作为主力骨干完成了一整个新药的研究,并且进行了现代医药体系下的完整临床试验的科研人员,娄晓娥是当得起这份邀请的。

  现在的她,在这方面高低可以称得上是“知名学者”,京二医和她有师生之谊,近水楼台先得月,请她回去做个讲座,简直是太正常不过。要没这层关系,能不能请得着还两说呢,不是娄晓娥摆谱,而是陌生的学校,她还真不见得有这份勇气走上讲台。

  此时,两人边走边说,已经坐到了餐桌上,两口子的对话被早就坐下的娄父听了清楚。

  此时的老娄,比娄晓娥和高振东自己都激动。

  他翕动着嘴唇,带着一点不敢置信的神情:“晓娥,你说的是真的?”

  出息了啊,出息了啊,万万没想到老娄家还能出个上得了大学讲台的人物!我老娄有钱不假,曾号“半城”也不假,但是这事儿却是以前没敢想过的。

  当老师走上大学讲台已经不容易,因为自身成就还没毕业就被母校请回去开讲座那就更难,作为见过世面的老人,娄父对这里面的道理非常清楚。

  娄晓娥有些莫名奇妙的看着自己的父亲,你说你激动成这样干啥:“真的啊,邀请函还躺在我电子邮箱里呢。这几天我就要集中精力,好好的准备准备。”

  娄父和娄母满脸激动的对视一眼:“好!好!太好了!老太婆,回头准备一下,我要给祖宗们上香化纸,供奉珍馐!!”

  娄母连连点头:“好!好!好!晓娥,你好好准备,这段时间就在这边住吧,振东工作也忙,干脆我们看着孩子,你也好做准备嘛。”

  虽然在四合院依然有娄家这边的阿姨在帮忙看孩子,但为了给小两口留足相处的时间,现在阿姨一般两口子回家她就回娄家这边来了。

  娄晓娥是万万没想到,这件事情父母的反应居然这么大,她蠢萌蠢萌的看着父母,傻傻的点点头:“嗯。”

  高振东倒是乐呵呵的,这样倒也挺好。

  “对了爸,如果大哥最近有空的话,请他回来一趟。”其乐融融之中,高振东想起来自己手上那份六一节大礼包,专门叮嘱娄父道。

  “好!”娄父感觉双喜临门啊,自家女婿专门叫老大北上回家的事情,绝对是好事,必定小不了!——

  位于金陵的某雷达研究所,地资部研究院的两位同志正在这里,满怀期盼的看着面前的测试仪器。

  雷达所的同志一边准备测试,一边向他们做解释。

  “这只是初步的后端数字化信号处理电路改进,因为你们刚来,时间比较急,急切之间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你们放心,这只是初步测试一下我们的思路和想法是否正确,如果试验有什么不满足你们期望的地方,也不用担心,这套后端的技术难度不高的,高总工说的效果,是一定可以达到的。”

  主要是见他们的期望值有点高,而这套电路是在他们到来的极短时间内匆忙设计出来的,虽然把握很大,但是科研这个事情,在结果没出来之前,谁都不敢100的打包票,怕有个万一,打击到地资部同志们的积极性。

  既然是高总工介绍过来的,无论如何也要把事情办漂亮了,同志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要注意的嘛。

  不过对于他们来说,这套后端信号处理系统还真不是什么难事,毕竟前端传感器方面,地资部的同志已经解决得很好了,而他们这个后端再怎么复杂,也复杂不过雷达所的同志们搞的雷达后端。

  “开始测试!”雷达所的同志们自信的下达了指令。

哎呦文学网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