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第一塞王

  邓阳在缉盗队里,属于中等年纪,但是也比李云大了五六岁,今年五十出头了。

  邓阳的资历,以及这些年的履历,还有工作能力,都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他能力不出众,作为征伐的大将差了点意思,但是领兵镇守一方又绰绰有余。

  李皇帝准备,再过几年,把他调回洛阳,任十二卫将军,以后酌情调入枢密院了。

  薛圭跪拜在地上,低头道:“臣恭领圣命。”

  李云起身,将他搀扶了起来,然后开口道:“到了金陵之后,脑子活泛一些,多看多听多想,我会让一个九司的人跟着你,有什么事情,你可以直接密奏给我。”

  密奏之权,也就是所谓的直达天听。

  这是个特别强势的特权。

  因为,皇帝的精力是有限的,几乎所有官员的所有上本,或者是直接送到六部,由六部处理了,再高层一些的,就是送到中书,由宰相们处理。

  只有一些需要皇帝处理的文书,中书才会送到皇帝这里,否则全国的政事都压在皇帝一个人身上,不要说有没有时间休息,恐怕单纯奏本的重量,压也把皇帝压死了。

  而这个直达天听的特权,就可以让其人的奏书,越过朝廷的层层衙门,直接送到最高决策者手里。

  这其实,跟钦差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钦差是明着的,这是暗着的。

  李云之所以会有这种安排,一点也不出奇,实际上,古往今来大多数朝代,只要不定都金陵,都会在金陵或者是金陵附近,安排一些人手眼线,防止江南出问题。

  虽然李皇帝是在江南起家,在江南的群众基础也足够好,但是这并不是掉以轻心的理由,有这样一个人在,至少可以监视当地的官员,防止地方官员作恶。

  先前的盐道转运使陆柄,其实也是差不多的用途。

  至于薛圭本人…

  二十多年相处,李云已经很了解薛圭的性子,薛圭这人虽然不是什么道德大贤,但是他是李云亲自带大,性格跟李云甚至已经有了几分相似,他在原则性问题上不会犯错。

  否则的话,李云也不会让他外派,而是会一直留在身边。

  薛圭再一次低头应了声是,就在他准备告辞的时候,李皇帝看了看他,笑着说道:“走之前,可以去见一见太子,你们表兄弟,也聊一聊。”

  薛圭低头,应了声是。

  后族薛氏,这十几年在朝廷里,一直是相当要紧的一股力量,不管是出于何种角度,太子与薛家的关系都不错,跟薛圭这个大表兄,相处的也很好。

  即将分别,的确要见上一面。

  薛圭先是应了声是,然后低头道:“陛下,我这几天就动身,走之前就不进宫跟您还有姑母辞行了。”

  “臣这会儿,就去寻姑母,跟姑母招呼一声,请陛下允准。”

  李皇帝挥了挥手:“你去就是。”

  三月底。

  薛圭已经离开洛阳,陈大以及西征的一部分将领,也已经返回了洛阳受赏。

  当然了,还有陈大从西域,给李云带回来的一些“土特产”。

  皇帝陛下,还特意抽空,去看了看这些土特产,的确有几个金发,但并不是那种金色,而是偏深色,的确如同陈大所说,像狮子一般。

  剩下的,更多是棕色的。

  皇帝陛下也没有客气,直接挑选了几个好看的,充入后宫,做了才人。

  除了这些土特产之外,皇帝陛下自然免不了要大行封赏这些西征的功臣。

  陈大,被皇帝陛下加封为大唐第五位大将军,同时晋封韩国公,世袭罔替。

  其余西征将领,各有封赏。

  同时,朝廷还重赏了西征军上下,可以说是大把散财。

  就在皇帝陛下犒赏将士的同时,朝廷免除今年一整年赋税的消息,也终于在全国各地公布。

  此时,尚没有任何一个国主,做出这样普免天下钱粮的事情,一时间,天下三百余州,处处为之沸腾。

  不少地方,自发为皇帝陛下建起生祠,给皇帝陛下祈福上香。

  整个朝廷,迎来了崭新的气象。

  就在这种新气象到来的同时,太子殿下也在朝廷里,积极的参政,并且积极处理政事。

  此时,太子殿下对于这些日常的政务,已经相当熟练,可以称得上是理政的老手了。

  这天上午,太子殿下在政事堂处理了政事之后,刚刚走出政事堂,只见一个十七岁出头的少年人,已经等在了政事堂门口,见太子走出来,这少年人立刻上前,低头行礼:“大兄。”

  太子看了看他,拍了拍他的肩膀,开口道:“四郎什么时候来的?”

  这少年人,正是四皇子李统。

  四皇子,是李云入主中原,第一次进驻洛阳的时候,与洛阳城里一个侍妾所生,他年岁并不比五皇子李凌大多少,只大了几个月而已。

  虽然母凭子贵,李统的母亲也因此进入后宫,获封嫔妃,但是毕竟母亲出身不行,远不如五皇子李凌的母亲陆皇妃,因此李统至今还没有封王,比他的五弟,已经晚了大半年时间。

  这位四皇子,此时虽然年轻,但是已经比太子还要高出小半个头,身材虽然不如二皇子李铮高大,但是也相差不多。

  而且,他模样生得英气,是李云这几个成人的儿子之中,生得最英俊的。

  听太子这么说,这位皇四子立刻低头道:“回大兄,臣弟刚等了一会儿,没有多久。”

  太子笑了笑,开口说道:“下午咱们要一起去见父皇,中午就简单吃一点,咱们兄弟,去中书饭堂用饭罢。”

  四皇子自然没有什么意见,跟着太子一起去中书的食堂吃了顿饭,兄弟俩又聊了会天,眼见着到了下午,才一起结伴到了甘露殿门口。

  到了门口,皇四子深呼吸了一口气,有些紧张了:“大兄,父皇什么事找我,怎么还要大兄陪着?”

  他小心翼翼的说道:“臣弟没有犯什么错事罢?”

  相比较他的三位兄长,还有五弟李凌,皇四子李统,在李云面前,胆子无疑是小的。

  因为他,这会儿才刚刚成年,又根本没有什么母族可言,这么些年在李云这里,表现也就平平。

  突然,父皇跟太子哥哥一起见他,他心里当然有些慌张。

  “不碍事。”

  太子拍了拍他的后背,和颜悦色:“大概,是给你封王的事情。”

  说到这里,太子领着李统,一路进了甘露殿,见到了皇帝之后,太子拱手行礼,李统却是跪在了地上,恭敬磕头:“儿臣叩见父皇。”

  皇帝抬了抬手。

  “都平身回话。”

  “是。”

  兄弟两个人,老老实实的站在了皇帝陛下面前。

  李皇帝看了看两个人,然后看向太子,问道:“陶家的事情,你应该已经知道了,这个事情,后面就交给你全权处理,怎么抓怎么审怎么判。”

  “都由得你。”

  李皇帝吩咐道:“要把握好分寸,不能惩罚过重,寒了人的心,也不能惩罚太轻,否则其他人不长记性。”

  太子低头道:“孩儿遵命。”

  “后面,孩儿就专门去做这件事,一定让父皇满意。”

  李云点了点头,这才看向李统,叹了口气:“四郎,今天叫你来是为了什么,你应该知道了罢?”

  李统低下头:“孩儿不知道,请父皇明示。”

  “是给你封王的事情。”

  李皇帝看着他,默默说道:“为父准备,封你为肃王,封藩肃州。”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继续说道:“如今,西域已经贯通,陇右道也已经成立,朝廷需要有一支军队,常驻在那里,这个事情,派谁去都不合适。”

  “只有我的皇子去之国,最合适。”

  说着,李云走上前,用大手拍了拍李统的肩膀,开口道:“将你封在肃地,往后你就是目前,诸皇子中唯一一个领兵的藩王。”

  “你可愿意?”

  李统深呼吸了一口气,重新跪在地上,低头道:“儿臣…儿臣愿意。”

  他心里明白,如果他不接受这个肃王,后面父皇…多半就要给他改封郡王了。

  做个领兵的藩王…

  似乎也不错。

  皇帝陛下点了点头,开口道:“那好,你往后,先跟着陈大将军,历练几年。”

  “等肃州肃王府建成,你再成熟一些。”

  “就去肃州之国。”

  皇帝看着他,默默说道:“宣国公家里,有个女儿跟你同龄,比你小两岁,为父领你去瞧一瞧罢。”

  西北辛苦,让老四娶个好媳妇。

  也算是补偿他了。

  四皇子恭敬低头。

  “儿臣遵命。”

哎呦文学网    贼天子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