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和刘山民两个在火车站附近的奶茶店坐着,一个人一碗奶茶,一个馕,一盘蜂蜜,一盘果酱,一盘奶油,就在那里边吃边聊。
“真没想到能在这里碰到你。说实话,我这边稳定之后,我去山里找过你,不过那时候山里木屋还在,但门锁着,没人。”刘山民说道,“是…一年多前?”
“这两年我在木屋里住的时间也不长。”李龙解释着,“以前是在木屋里呆着,收一些贝母等药材,和皮货、野蘑菇。后来我开了收购站,进山就少了。”
“你还收贝母以外的药材?”刘山民有些意外,“甘草、黄芪收不收?”
“收啊。”李龙笑笑,“不过价格不能高,我就是当个中间商赚个差价。”
刘山民点了点头,想着什么。
李龙掰了一块馕,在上面抹了一些奶油吃了起来。奶油和酥油不少人吃不惯,他倒不在此例。跟着哈里木他们,不光习惯了吃这些东西,还觉得挺香。
好在不经常吃,身上不带膻味儿。
“你知道我从你那个木屋离开后去了哪里吗?”刘山民不再沉默,开始说话。
“不知道,看你这样子,应该是得了一场富贵吧。”李龙的目光在刘山民腕上的金表、手指上的金戒指上掠过,笑着说道。
“是的,我去了苏联。”刘山民一点也不隐瞒,“确切的说,是去了苏联中的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
“出国了啊?不错不错。”对于这时候普通人来说,出国的确算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虽然苏联这时候内部已经有了许多问题,但在普通北疆老百姓眼里,它仍然是世界一霸。
普通人对着这个老大国家,基本上就两点看法,第一,我不怕你,第二,你很强大。
李龙知道其发展轨迹,所以知道要不了几年它就成历史了,但这一点,普通老百姓是不知道的。
“你能想像那边的人的生活吗?”刘山民再次问道。
李龙有些奇怪他怎么会问自己这个问题,但自己这时候应该是普通老百姓吧?便说道:
“六几年不是跑掉一批人吗?那些人得到的宣传不是那边到处是牛奶面包嘛,我想着他们吃的应该是列巴和土豆烧牛肉吧。”
“差不多,不过和你想像的不太一样。”刘山民的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那边——缺许多东西,我就是干这一行的,和你差不多,低买高卖,做个中间商。”
李龙点点头,继续吃着馕。
跨国贸易,利害啊。没点人脉和能力,还有资金,这一行做不起来。
他手头那点钱在普通人眼里算巨款的,但在刘山民这样的人面前,应该不算啥吧。
李龙没打算涉足这方向,他还没那个实力。现在的生活都已经超出他最开始的预期了,原本就只是想当个地主的。
甚至于现在他依然执着于这方面。
“回到咱们这边,我才觉得自己过的正常生活。那边…生活真的差远了,你能想像得到吗?那边竟然吃不到几种菜!”李龙不说,刘山民却自顾自的说了起来。
李龙猜测他在那边是没几个朋友能说得上话,所以才会对着自己这么一个差不多算陌生人的人来说话。
至于那边吃不上菜——李龙是了解一些的,倒也不至于吃不上菜,主要是菜品就那么几种,土豆,西红柿,腌的肥肉片子等等。
物产极其匮乏。
主产的就是那几种,小麦、燕麦、水稻等等;肉类倒是不少,但人总不能光吃肉。
对了,那边的民族人养猪,这好像是斯大林的功劳?
直到分裂之后,慢慢又回归了信仰问题,所以又不养了。
李龙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信息有不少,刘山民也在这里继续讲着:
“不过说实话,打通了关系,赚钱是真的好赚。”
李龙隐约记得再过十几年,零几年的时候,自治区日报上经常会有需要货源的消息,就是白糖、水泥等轻工业产品。
那边没这一类的轻工业制品,无论是衣服等日用品,白糖等食品还是水泥等建筑用材料,那边都缺。
所以有一段时间,有许多人到那边去种菜、建厂打工。
可惜,那边人既搞不来这些东西,又对过去的北疆人,或者说口里人仇视,后来干脆北疆这边也就哈族人过去,其他的人不去了。
传说中受害的人太多,而且不少做生意过去就被勒索了,求助无门。
国与国之间是没有永远的友谊的,没办法。
不过刘山民能打通这个关系,想来应该是有不错的路子吧。
在那边也算是有势力?
李龙乱猜着。
“我回来,在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吃盘子拌面,都会觉得那是人间美味。”刘山民喝了一碗奶茶,“反倒是这玩意儿,那边也有,味道差不多。”
李龙点点头,想想也正常。毕竟那边的牲畜业也挺发达的。毕竟外伊犁算他们的,哈国二百多万平方公里,比南北疆加一起还大,但人口却还没南北疆多。
更重要的是那边大部分还是平原地带,想想吧,多好的地方!
可惜,不是咱们的。
对土地有异常执念的李龙想着如果自己在那边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不要多,一平方公里的土地…
当然,前提是那边属于这边。
幻想一下。
刘山民恢复了正常,他对李龙说道:
“如果我拉回来十吨的黄芪的甘草,你能吃得下吗?”
“吃当然吃得下,但过了关,价格和这边就差不多了?”李龙疑惑的问道,“要是和市价差不多,那我收不了啊,因为我给卖家的出货价甚至还要比市价低一点儿。”
他从采药人手里收的原始药材价格不高,所以才能赚到差价,如果收的药材价格高,没利润,他自然没收的必要。
“放心,价格肯定不高。”刘山民对李龙感兴趣了,能一下子吃进十吨药材的,不多。
“你不会…走私吧?那个我干不了。”李龙急忙摆手,“我是守法商人,肯定是不会干违法的事情的,我连避税都不去做,更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他说的事情,自然就是销赃。
这时候东南沿海方面的走私已经开始了,而且越来越厉害。
李龙绝对不想做被通缉的对象。
“你想哪里去了?”刘山民笑了,“我怎么能让你干那种事情呢?”
他从随身携带的包里取出一张纸来,说道:
“知道什么是配额吗?放心,肯定是正规渠道进来的。我真正从那边进来的是其他东西,这些药材,只是搭头。”
李龙看了看那张纸,那叫…批文?
他不懂这些东西,只是依然有些谨慎。
来路不明的东西,他不想碰,他只想做个守法的人。
看李龙依然警惕,刘山民就换了话题,问道:
“那你知道不知道从那边进什么东西最赚钱?”
“动物内脏?”李龙下意识回了一句。
主要是因为他听说那边的动物内脏没人吃,或者说没人要。
所以在未来二三十年里,时不时的会有人从那边走私牛羊肉的内脏过来,主要是毛肚肠子之类的。
李龙记忆深刻,所以下意识就回答出来了。
“咦?你知道那边这些东西没人要?”刘山民显然也没想到李龙会给出这么个答案来。
“听人说的。”李龙笑笑,“你也知道我这开收购站的,三教九流都打打交道,还有伊犁那边的人过来卖贝母呢。”
“也是。”刘山民点点头,“你说的没错,但这玩意儿买过来,没人收啊。”
“冬天嘛。”李龙热书记的本性又发挥了出来,习惯性的给人出主意,“冬天发几车过来,那玩意儿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但可以冻着啊。冬天往口里拉,卖的比肉便宜一些,总会有人要的。”
“是这个道理。”刘山民再次点点头。
“你要买玉雕,去玉雕厂那边。”李龙说道,“玉素甫是我的朋友,他以前就是卖玉石的,不过眼下他这边是小料。如果想要大料,得去厂子里。”
李龙喝完碗里的奶茶,刘山民又招手给他再要了一碗。
“要不是我的火车在下午,我就请你吃顿饭,咱们好好聊聊了。”刘山民说道,“这样吧,你的收购站是不是开在玛县的?有空我过去找你,我觉得咱们是可以合作的。”
李龙心说还是离远点儿好,自己不懂那些东西,如果真是搞走私的,沾都不能沾。
刘山民和李龙一起从奶茶店里出来,他去了火车站,要赶今天的火车回内地,李龙则再次来到玉素甫的摊子那里,买走了他那里大部分的小籽料。
价格并不贵,二十多块籽料才不到三百块钱,如果不是玉素甫说他要留一些压摊子,下一批货要几天后才到,他打算全部买完的。
顺带着买了一些葡萄干和大枣,李龙开着吉普车回了。
最近老娘杜春芳和李娟李强两个都喜欢吃这些东西,明明昊昊也吃一点,但吃不多。
所以要买一些回去,各家都放一些。
回去的路上李龙还在想着刘山民的事情,想着等他过来的时候,自己怎么拒绝。
毕竟目前自己发展的顺风顺水,和自己计划的差不多,一步步逐步展开,甚至于比自己计划的还要顺利。
不想去搞那么多的变量,容易出事。
回到县里,李龙去了一趟四队,把买来的葡萄干大枣什么的放下后,又去给老马号那里放一些。
麦场上的麦垛子已经剩下一家了,再过两天应该就可以扬场了。李龙过来的时候,这一轮打场已经结束,麦草已经挑到了边上堆了起来,李俊峰他们正在用推板把摊在地面上的麦粒往一起推。
李龙远远的看了看,那边麦场上人不少,李龙也就没过去帮忙。
他陪着老娘聊了一会儿天,就回县里去了。
最近杨大姐那边比较忙,李龙得在大院子里做饭。
晚饭的时候,顾博远对李龙说:
“那个收野蘑菇的黄磊过来了,看你不在,就回招待所了,说明天再过来。对了,他带着车过来了,这回应该是要拉一车回去。”
“咱们现在有多少野蘑菇了?”李龙问道,“收来的都让孙家强和梁双成给处理过了吧?”
“目前还有三四百公斤没处理,这是两天收的,来不及。”顾博远说道,“处理过的有三吨多,我都检查过了。那些处理过的蘑菇搞得很干净,脚都剪掉了,也没渣,不过搬运的过程中就不好说了。”
“三吨多都是黑虎掌菌?”李龙问道。
“嗯,零头算是羊肚菌,大部分是黑虎掌菌。山里这种蘑菇很多,你是知道的,一搞就是一麻袋,偏偏还挺贵的。”
黑虎掌菌能卖钱这是不少采药人没想到的,但在知道李龙的收购站开始收这种野蘑菇,而且价格不低之后,不少挖贝母的人出山在县里租房子,或者在亲戚家住一段时间,等黑虎掌菌开始长出来就又进山开始采蘑菇。
不过这段时间他们就隔段时间出一次山,因为护林员虽然收贝母,但不怎么收野蘑菇。
法理上贝母属于挖掘类药材,需要动土,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所以会被抓。
但野蘑菇不一样,这玩意儿长出来是在地面上的,采了不影响植被,所以一般不抓。
当然也有比较乖张的护林员要收了,那也没办法。
李龙最近也没什么事情,所以第二天就去了收购站等着。
黄磊来的挺早,他带着卡车过来的,还有两个帮手,也不知道是临时请来的,还是直接从口里带过来的。
这回黄磊已经没有那次被怀疑时的颓废,颇有点意气风发的感觉,看到李龙后,他笑着说道:
“李老板,昨天过来他们说你去办事了。最近比较忙?”
“嗯,的确比较忙。”李龙点点头,“看你这样子,生意越做越大?”
“还行,也是借你的光,那个肉干起了不小的作用,在我们那边不少人都喜欢,就是量太少,价格又比较高。”
“我都是用纯肉,一点边角料都不带的,那能不贵吗?这一开始走的就是高端的路子。”李龙说道,“你想想啊,一只羊、一头牛身上能切成肉条的肉才有多少?”
黄磊点点头,他自然知道这些肉干质量非常好,所以才会持续的买。
聊肉干只是引个话题,主要还是来买野蘑菇。
一袋袋野蘑菇干被提了出来,这玩意儿挺轻,所以近一百个麻袋拿出来,黄磊也知道自己带的一台车有点少了,他就又借用收购站的电话给运输公司打电话,再雇一台卡车过来。
无论是黄磊、赵辉还是贾天龙,都是坚持和李龙交易。
收货是顾博远,交货是李龙,这样两个渠道都在自己人手里掌握着,李龙的收购站也就不怕被人模仿或者超越。
黄磊这趟走的时候不光拉走了蘑菇干,还拉走了三百多公斤的肉干。
近八万块钱的收入已经不能给李龙带来太大的波澜,他给顾博远发了五千块钱,给孙家强和梁双成都给了两百块钱奖金,算是这一阶段的收入总结。
这些野蘑菇干给李龙带来了差不多三万块钱的纯利,比例不低了。
黄磊走的时候给李龙也说了,野蘑菇干的价格目前不会再涨了,后面不好说。
李龙说肉干的价格可能会涨,因为太耗费牛羊肉了,这一点黄磊能理解,并且说八月份他还会来一趟,希望到时能多拉些肉干回去。
黄磊走后,李龙短时间内没事,快到八月份的时候,麦收已经结束,他去了一趟清水河,把修桥和修闸门的事情都给他说了。
是的,李龙打算把闸门的事情也交给孟海,一事不烦二主嘛。
孟海自然没意见,不过眼下麦子收了,大家都在交公粮,随后还要收油葵、玉米,这件事情要等到十月份了。
李龙也不是很急,他还要搞闸门和水泥的事情,这些事情也得慢慢打听。
等到八月中旬的时候,闸门已经做好,李龙这边就让暂时闲下来的李建国开着拖拉机到小海子坝线北面那里杨波指定的地方,开始往里推土。
一天功夫,推下去的土就在坝线前面围了一弧形,接下来等施工的时候,就能在干燥的地方作业了。
这时候还没到浇灌冬麦的时候,所以小海子里水量最小。李龙和孟海他们都清楚,得在浇冬麦之前把闸门修好,不然的话,水量大了,说不定推下去土的地方下面会渗水,也会比较麻烦。
接下来李龙又迎来了一段时间的无聊期,他很干脆的成了家庭主夫,没事就陪着孩子,做着中午和晚饭,时不时的去趟四队。
直到八月中旬刘山民来到玛县找他,他的这段比较清闲的日子才算结束。
:小海子里再次出鱼了,都是巴掌大的鲫鱼,不过没以前那么漂亮了。
再:今天去扔垃圾的时候,看见垃圾桶里一张刚剥下来的山羊皮,眼下大家都这么奢侈吗?还是皮货已经没落了?山羊皮都直接扔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