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你说,这些虾苗和蟹苗能运过来,真不容易。”黄磊在收购站的会客室里,一边喝着茶一边表达着自己的功劳。
“虽然我知道这玩意儿在你们这边大概率养不活,但既然你发话了,那我还得弄是不是?我一个亲戚刚好在太湖那边搞这个,我就过去问了。
人家经验丰富,说了,说这玩意儿要长途运输,就最好选壮的,全程保持低温,然后提前两三天选出来,别给吃的,把肠胃排空,这样路上就不会排便污染生活环境…”
李龙看着黄磊用塑料桶提过来的极小个的螃蟹苗和虾苗。
能看出来这里面大部分还真就是活着,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了,会出事的。
“…我那亲戚给搞的,下面铺了棕片子和海,让我时不时的淋水保持湿润——对了,虽然要淋水,但这玩意儿叫干法运输。”难为黄磊把全部过程都给记了下来。
“也亏得我买的是卧铺,而且现在不是学生放假,也不是民工回家,所以人不多。即使这样,过来的路上我给这玩意儿淋水的时候,还真就引起不少人看热闹呢。”
“哈哈,不管怎么说,活的就好。这些东西多少钱?”
“钱不钱的就别提了。”黄磊摆了摆手,“咱们就不提这个了。当初要不是你,我现在估计早破产了。后面那毒蘑菇的事情,我也一直挺愧疚的。搞这么一回,就当还你一点人情了。”
“行,那我也就不说客气话了。”李龙笑着说,“等这边养出大螃蟹了,我请你吃。”
看着李龙信心十足,黄磊也有些犹豫起来。不过他还是说道:
“李老板,我亲戚说了,这玩意儿…在北疆这边真不适应。说实话我不抱什么希望。”
“我觉得你应该相信奇迹。”李龙笑笑,“当初你去了南疆一无所获,最后来北疆的时候本身也是一种冒险尝试,当时是不是其实也有点心灰意冷了。”
“然后就峰回路转了。”黄磊笑着说道,“行,你总是能创造奇迹。你成长的过程我知道了,我相信你是会创造奇迹的。”
嘴里这么说,李龙觉得黄磊依然会怀疑。
其实这不算什么。别说他了,本地人,像李建国这样过来都有二十多年的,在这里这么长时间里,渔场也干过,别说虾了,青蛙都没见过!
李龙上一世头一回见青蛙还是九五年还是九六年。头一回见虾也是那个时候。
这些东西原来怎么过来的?至少在玛县,在小海子,以前是没有的。后来呢,大概率是下面几个有养殖传统的水库,从口里进的鱼苗子里带过来的。
然后就开始繁殖了——也不知道青蛙和癞蛤蟆有没有生殖隔离,反正本地人觉得本地一开始长的青蛙可能是杂交的,因为除了背上三条金线,加上能跳这个习性能证明是青蛙外,其他长的很像癞蛤蟆。
(查了一下,有生殖隔离,那么说明李龙他们看到的是和书上品种不同的青蛙)
反正感觉不那么纯,直到十来年后,水里的青蛙才变得除了有金线外,还有青色的皮肤和黑点。
他让黄磊给带虾苗和蟹苗本身是一种尝试,能带的话,那以后肯定会多带一些过来。
所以说现在尝试成功了。
黄磊这趟过来没带车,所以打算明天从运输公司雇车拉野蘑菇去乌城火车站。
“如果你现在不饿的话,那先跟我去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好吧?”李龙有点迫不及待了。
“嘿嘿嘿,可别!”黄磊急忙摆手,“不能这么搞啊。我那亲戚说了,得先让它们适应一下这边的水里环境,特别是温度。不然的话突然放进去,会激死的。”
李龙笑了。
是啊,自己有点着急了。既然已经运到了,而且大部分都存活着,那就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
“那好。先放着,我给弄点水适应一下。”
“不要淋太多啊。”黄磊虽然本身对这件事情不很在意,但毕竟这玩意儿是他大老远运过来的,不说有感情,至少越来越在乎了。
能活着当然最好,说不定还能开创历史呢。
当初李龙让他带虾苗蟹苗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
“好好好,现在你是专家,我听你的。”李龙笑着说道。
“那行,淋完水,咱们去看看蘑菇。”黄磊觉得自己一项大的任务完成了,混身轻松。虽然今天不拉走,但看看蘑菇干的品质是没问题的吧。
李龙提供的蘑菇干质量一向是很好的,但他既然过来了,那还是要看看的。
李龙去打了一桶水放在阳光下晒一晒,太凉肯定是不行的。他打算晒一下就给虾苗蟹苗淋一淋,先适应水质再说。
至于温度,等拿到小海子那里再说吧。
对了,现在小海子里面的五道黑少多了,这些虾苗蟹苗天敌可能会少一些。
把水弄好后,李龙拿着钥匙打开库房门,给黄磊看那些野蘑菇干。
“现在主收的还是羊肚菌。今年进山的人多,所以虽然才五月初,羊肚菌已经收了不少了。其他的野蘑菇干我们也收了一些,但大多数因为怕有毒,不敢收,主要还是苇菇和草菇。”
羊肚菌不会有毒,苇菇和草菇是这边人经常吃的,一眼能看出来,也不会有毒,所以收的比较放心。
其他蘑菇也有人过来卖的,特别是混杂在一起的,李龙给李青侠明说,这样的不收。
天山里的蘑菇种类应该不下四五十种,哪种有毒哪种没毒,有些专家都不一定说清楚。
还有些蘑菇在一些情况下有毒有些情况下没毒,所以还是别冒这个险。
虽然这会对收购站的信誉有一定影响,但李龙觉得不能因小失大。
仓库门一打开,一股子浓郁的蘑菇味儿窜进了鼻孔。
黄磊忍不住扭头打了个喷嚏,他笑着说道:
“这野生的蘑菇干和养殖的就是不一样,味道太浓了。”
李龙心说主要是有些蘑菇这时候他也没办法养殖啊。
李龙没动手,让黄磊自己看。黄磊随手拽过一个袋子来,解开袋口,伸手从里面抓出一把野蘑菇干来。
这袋子是羊肚菌,哗啦啦的声音响了起来,说明晒得很干。
羊肚菌很轻,一个都不一定有一克,抓上这么一把手感不怎么好,但看着一个个都很完整,柄脚剪过的,很干净,没带泥没带草。
个头很轻说明没掺杂质,里面没带东西。黄磊又抓起一把看看,换个袋子又看,然后就笑了。
他生意做大之后,可不光是在北疆这里收野蘑菇干不少野蘑菇的产地都去过。
已经有心黑的二道贩子开始掺假了,往羊肚菌的空肚子里灌沙子甚至铁屑来增加重量。
还有的以次充好,上层好蘑菇干,中间次一等,下面都是渣渣等等。
怎么说呢,很气人。
他检查了好几个袋子后,拍了拍手说道:
“李老板,说实话,像你这样实诚的人,真是难得。”
普通的有信誉的老板,一般情况下,不掺假,都是真货。
但这些东西大都是有渣,毕竟收来的时候那些渣是和野蘑菇干一体的,都筛掉的话,损失可不少。
李龙这边收来之后干脆重新处理一下,把杂质和渣子都去掉。
那折算下来损失是真的不少。
但品质也提升了,能卖个高价。
李龙笑笑说:
“一个人一个做生意的方式。我呢,就想着以品质求生存求发展嘛。我们北疆在口里人的印象里,就是原始、沙漠、戈壁以及落后。
我和你们这些口里人做生意,就想着看能不能扭转一下这种不好的看法。”
黄磊笑笑,李龙说的是实话。其实他来过北疆,对北疆了解之后,平时在那边听人说了,也会反驳这种可笑的说法。
但是无奈人微言轻,或者说一个人没办法去扭转整个舆论氛围。
别说这个时候了,四十年后依然有人觉得北疆家家有牛羊,生活在草场。
见识嘛,不是人人都有。
“对了,现在羊肚菌的价格怎么样?”李龙问道。
“微涨。现在人们对于这么好的野蘑菇,认识还不到啊。”黄磊感慨。他们业内人知道这玩意儿是好东西,无奈此时还无人背书,所以羊肚菌虽然比普通野蘑菇略贵一点儿,但完全无法体现其价值。
李龙知道急不来。现在改开有十年了,许多东西在发展,这野蘑菇家养化也在进行。当人们知道野生的羊肚菌,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无法人工种植的时候,价格就会涨起来了。
另外也需要专家背书,研究出羊肚菌的非凡营养价值,那才行。
看完野蘑菇的品质,李龙让黄磊等等,他先去给虾苗和蟹苗淋了水,然后带着黄磊去吃饭。
钟国强看李龙又带客人过来,挺高兴的,说道:
“小李同志,这么给面子啊,今天给你们送个菜,红烧肉怎么样?”
“行啊。”李龙笑着说道,“那谢谢你了。”
隔十天半个月刘高楼他们过来,李龙就会带着到这里来,连带着县里人都清楚外地人会喜欢到大肉食堂吃饭,这里名气又涨了不少。
所以钟国强自然高兴。
黄磊等钟国强离开后小声对李龙说道:
“你在这里人缘可以啊,还免费送菜!这一盘红烧肉怎么也得五六块钱吧?”
“哈哈,不算啥,我和老钟两个认识有五六年了。”李龙说道,“我也算这里老客户。”
另外一桌客人和钟国强开玩笑:
“钟经理,我也算老客,咋不给我送菜?”
“你要能让我这里每个月营业额增加两百块钱,我也给你加怎么样?”钟国强半开玩笑的说。
“那当我没说。”那虽然是老客,一个月能来两回,吃个十来块钱都是奢侈了,怎么可能提供两百多块钱的?
吃过饭,李龙把黄磊送到招待所,黄磊很羡慕李龙这车子。
李龙便顺便问他要不要买一台弄回去,黄磊想了想,没要。
至于原因,他没说,李龙也没问。
反正现在的车子不愁销路。嘎斯车尤其畅销,阿布来提把上一次刘高楼拉来的嘎斯车开走了,顺带着还给他拉来了两个客户,也是买嘎斯车的。
一个维族一个哈族,李龙听阿布来提的介绍,其中一个是倒卖羊毛的,另外一个则是养殖大户。
李龙没客气,给这两个人的价钱是两万五千块钱——主要是他们想挑好车,那就没办法。
阿布来提也没帮着劝,他一万五千块钱买的车,现在更觉得李龙这个朋友交得好。
还剩下一台嘎斯车是两万块钱,车况略差一点儿。按李龙的说法,这两个人如果不想要那么好的车,那可以要两万块钱的那台。
但两个人就想要车况好的,而且又想低价。特别是那个做生意的维族人,汉话不行,翻过来覆过去就是想让李龙降价。
李龙看了一眼阿布来提,阿布来提明白,简单解释了一下,这两个人是普通朋友。
李龙明白了,价格咬死不降。
那两个人也没办法,最终两万五的价格把车子买走了。
接下来,兵团过来的两个人把剩下的那台嘎斯也买走了,另外一个没买到嘎斯,买走了一台伏尔加。
买伏尔加的那位原来是连队的连长,现在已经调到团部工作了。按他的意思,团部距离石城比较近,路况比较好,伏尔加还是不错的。
所以现在收购站里,剩下的车子就只有一台伏尔加和一台拉达。
黄磊不买车,李龙就不管他了。他来过这里次数不少,不担心会迷路或其他事情。现在玛县的治安挺好,也不会担心有什么其他事情。
李龙回到收购站,把那两桶蟹苗和虾苗提着回到大院子,打算照顾两天再往小海子里放。
北疆这边早晚温差比较大,还真得让它们适应一下,不然贸然放进小海子里,说不定晚上的低温就把它们搞死了。
第二天是周末,李龙没回四小队,但当天下午李青侠回去了。
然后在李建国的院子外面,李青侠就把这稀罕事给讲出来了。
陆英明、陆大嫂都在,都是吃过饭在外面纳凉聊天的,结果这事就在四小队传开了。
“李家小龙又整洋事了,在小海子里养螃蟹,亏他想得出来啊!”马金宝总算是翻身了,有了这个话题,别人虽然还能怼他,但他说这个别人没办法反驳。
谁也不认为小海子里能养出螃蟹来。
“有钱人嘛,想起来一出是一出,人家有钱能折腾。”这回有人同意马金宝的话。
这对话是第二在在门市部里喝酒的时候说出来的。
因为经济的发展,现在四队已经有了两家门市部,其中一家新开的,而且还把自家院子开放出来一个角落,专门供这些喝酒的人坐着聊天。
有些时候还会提供一些炒熟的瓜子,挺吸引人的。
“说不定真能养活呢?养活的话,咱们去小海子逮鱼,说不定就能挂着螃蟹和虾了。”
“想的挺美,不可能的。”马金宝很笃定,“咱们这水里咋可能养活那些东西?那玩意儿都是在热的地方,南方养的!”
这一点许多人还是认可的。
也就是说,大部分村民虽然觉得李龙赚钱方面有独到之处,但在小海子里投放螃蟹和虾苗,那就是虾扯蛋。
李龙自然是没管那么多,嘴长在别人脸上,那就任别人去说呗。
上一世零六年那养鱼的在大海子放螃蟹网箱养螃蟹,不一样被人嘲笑。
结果呢?秋天的时候螃蟹长得那叫一个肥啊,然后咬破网箱搞得大海子里遍地都是,四队人没少吃。
最后吃烦了——主要是四队人吃东西讲究一个方便,螃蟹这玩意儿就是和方便对着来的。
至少在四队人看起来是这样。
当然也有人直接去偷来卖,然后就让养螃蟹的给告到派出所了。
你想想,养螃蟹的六十块钱一公斤出售,他们三十块钱在老街那里卖,人家能不投诉吗?
扯远了。
在家里放了两天,让家里人都看个稀奇之后,李龙开着车子去了小海子,打算把这些螃蟹苗和虾苗放进去。
这两天这些小家伙还挺适应的,死的没再增加,就是小螃蟹会以死掉的螃蟹为食,看着挺恐怖。
李龙赶在上午去的小海子,想着就是放进去后,至少有大半个白天能让这些小家伙适应温度,挖洞藏身啥的。
虾是没问题,这玩意儿适应性很强,主要还是螃蟹。
先往桶里灌了一些小海子里的水,让那些小家伙漂起来,然后把水倒进去,虾和螃蟹就顺着水流到了小海子里面。
李龙原想着分散着往里面倒,但觉得麻烦,便一下子倒进去了。
反正是散养,随手的事情,以后托黄磊和其他人多搞一些,隔段时间倒进去一些,他就不相信还养不活?
这时候这玩意儿也不贵,年年投,沉淀下来,总会有越来越多的幸运儿活下来,到时就能吃了。
大闸蟹啊,小海子里的大闸蟹啊!
想想都觉得美味!
李龙上一世曾经在一个星期里吃过两次螃蟹,一次是大海子里捞出来的,一次是超市里三十九块八一只的那种大家伙。
结果大海子里野生的这种味道更美!(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