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271回 命衍妙拍呆滞启,因果戏曝玄机明

  王禹翔自从主导开发“命衍天启引擎 V1.0”之后,落下个挺怪的毛病:时常陷入一种外人看来极其漫长的“思想者”状态。他自己呢?总觉得不过是一念流转,举手拢拢他那日益稀疏的地中海发型,刹那间便已完成。然而落在旁人眼里,那画面堪称行为艺术——他的动作仿佛被投入了万倍慢放的时光琥珀里,彻底凝固。

  张金枇是公司里第一个发现端倪的“行为鉴赏家”。她瞅准一次王禹翔又在“梳理智慧高地”的机会,果断拍下了现场,然后径直去找李一杲:“大师兄,咱们小师弟怕是继承了您昔日的‘衣钵’,得了发呆症!而且,还大有青出于蓝的架势!你是没瞧见,人家现在表演‘撸头发沉思录’,动辄就是俩小时起步,还附带一脸‘老子智慧天下无敌’的冻龄微笑套餐,全套下来比看一部电影还漫长!”

  “嚯?!严重到这份上了?”李一杲听得眼睛都瞪圆了,二话不说,猫着腰就窜到王禹翔办公室的玻璃门外,做起了偷窥界的“行为观察员”。嚯!这一看不打紧——只见王禹翔那只高贵的手,正以考古学家清理化石般的虔诚速度,在他那颗充满“智者”光辉的头顶上方缓慢游移,试图捕捉那几根风中残烛般的发丝。脸上嘛,定格着一副仿佛刚刚悟透宇宙终极奥义的满足微笑,像是被人用强力胶水粘在了得意的峰值上,纹丝不动。

  “确诊了!这就是当年困扰我的‘时空凝滞综合征’改良加强版!”李一杲一拍大腿,内心戏十足:“这毛病得咱师父出马才能根治,刻不容缓!”

  说干就干!李一杲深吸一口气,带着一种肩负着拯救师弟于“慢动作苦海”的使命感,推开了那道象征着拯救通道的玻璃门,伴随着门框一声轻微的“吱呀”抗议,小心翼翼地凑过去,抬起手,带着点革命同志般的关怀,拍了拍王禹翔那凝固的肩膀。

  “嗷呜!”王禹翔像骤然被拉回现实的武林高手,猛地一惊,从他那浩瀚的思维星海里探出头,一脸困惑加不满地盯着李一杲:“大师兄?啥事啊?我这正琢磨宇宙混沌算法呢,你这巴掌差点把我灵感扇没了!”等李一杲说明来意——委婉地表示:“师弟啊,你这手头的活儿暂停一下,大师兄看你有点像得了咱家祖传的‘灵魂出窍发呆症’,得去看看老师父了。”王禹翔立刻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勃然反驳:“哎哟!大师兄你是不是老年痴呆预演了?自己得过病别老看谁都像你!我清醒着呢!快走快走,别耽误我拯救世界!”连推带搡,愣是把这位忧心忡忡的拯救者兼背锅侠大师兄给轰出了门。

  李一杲站在走廊,看着那扇绝情的玻璃门,悲愤交加地冲着在门口“望风”的张金枇哀嚎:“大师妹!这任务没法执行啊!小师弟这叫啥?这叫‘病人病而不自知,反把郎中踹出门’!他压根不觉得自己有病,还把我骂成个乱咒人的江湖骗子赶出来,你说这叫什么事儿?”

  张金枇那双阅尽公司风云的眼眸翻了个白眼,仿佛在看一个不开窍的老古董。她用一种“大师兄你这脑子莫非被‘命衍天启’吸干了?”的关爱眼神,淡定地抬手指了指头顶墙角那个闪烁着幽幽红光的——监控摄像头。

  “大师兄,枉你贵为‘码神界混沌算法代言人’!说服一个否认病情的家伙,靠嘴皮子磨叽有用吗?多高的效率啊!去!把他那套‘顶级慢动作表演艺术’的现场监控录像——导出来!直接拍!发!给!他!本!人!看!”张金枇语重心长,每一个字都像小锤子敲在李一杲的榆木脑袋上,“我敢打赌,看完他自己主演的这部‘凝固时光纪录片’,保管他比你当年冲去翰杏园找师父的速度更快!那叫一个火烧屁股,急不可耐!”

  “靠啊!对啊!”李一杲仿佛被一道名为“智商归来”的闪电劈中,猛地一拍自己那个承载着无数代码精华的脑袋瓜,(差点把宝贵的呆毛拍平,“灯下黑!最亮的明灯是监控器!大师妹,你真是咱公司的诸葛再世!”

  他立刻化身高效的后台数据管理员,三步并作两步冲回自己电脑前。键盘噼啪作响,鼠标滚轮飞旋,不到三分钟,一份名为“论道者王禹翔的时空凝滞之美(高清典藏版)”的视频文件便从监控库里被精准揪出,“咻”地一声,精准空投到了王禹翔的电脑屏幕上。

  果然,伟大的现实主义视频教育片威力无穷。不到半小时,王禹翔办公室的大门再次被狠狠撞开!这一次,冲出来的不再是优雅的“思想者”,而是个满脸写着“这病得治刻不容缓”的惊慌患者。他像颗出膛的炮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李一杲面前,那几根稀疏的头发都因为极速狂奔而在风中凌乱地颤抖:“大师兄!!!救命啊!!!快开车!!!送我去见老师!!火烧屁股了都!!!这病它果然不讲武德啊!!!”

  翰杏园内,小桥流水依旧,锦鲤在池底慢悠悠地摆着尾巴。王禹翔小嘴抹了蜜似的,一通彩虹屁吹得是天花乱坠、行云流水。什么“师父举手投足间皆是道韵天成”,什么“这假山枯水经您老点睛便有了灵性”,直把无问僧那张沟壑纵横的老脸哄得像秋日里熟透了的柿子,红光满面,褶皱里都堆满了受用的笑意。

  老道显然被拍得通体舒泰,捋着那几根稀稀拉拉的胡须,老神在在地踱到王禹翔跟前,伸出枯树枝般的手指,在他光洁饱满的脑门和头发稀松的后脑勺上不轻不重地“啪啪”拍了两下。那动作,随意得像是在掸落袖子上看不见的灰尘。

  “好啦,搞定!”无问僧把袖子一甩,气定神闲地宣布,仿佛刚才只是随手赶走了一只扰人的苍蝇。

  王禹翔眨巴着困惑的大眼睛,摸摸自己完好无损的后脑勺,心里直犯嘀咕:“哈?这就完事了?”他狐疑地瞅着自家老师,声音里满是难以置信,“老师啊…上次大师兄那‘瞪眼就宕机’的呆症,您老可是煞有介事地传口诀、布什么‘止呆回神大阵’,折腾了好半天呢!怎么轮到弟子我,您就…就只是拍了拍后脑勺?这差别待遇也太悬殊了吧?”

  无问僧那满脸的红光微微一滞,眼角余光扫过旁边正看戏看得津津有味,甚至嘴角已经快咧到耳后根,就差把“我师弟待遇真寒酸”写在脸上的李一杲。

  老道心下了然,鼻子一哼,忽然做贼似的四下张望两眼(尽管院子里除了师徒仨和那只打盹的地图龟就没别的活物了),然后弓着腰,神秘兮兮地凑到王禹翔耳边。他那压低的声音,却像一枚精准的穿甲弹,“嗖”地钉进一旁竖着耳朵的李一杲的鼓膜里:

  “傻徒儿哟!”无问僧恨铁不成钢地嘶声教导,枯瘦的手指还虚戳着王禹翔的脑门,“这不简单得很吗?上次?哼!你大师兄贤伉俪那可是提着三斤瑶柱、两条上好的石斑鱼干,眼巴巴地杵在这儿呢!哪怕为师动动小指头、挥挥衣袖的功夫就能让你大师兄元神归位,那也得装出一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掏空丹田真元、差点油尽灯枯的模样!耗时吗?必须拖足一个时辰!表演嘛,务必痛苦得如同剜肉!不然——你让你大师兄怎么好意思觉得他那点干货‘值’这个价儿呢?啊?”

  王禹翔恍然大悟!

  他猛地一拍巴掌,醍醐灌顶:“哎呀!原来如此!弟子愚钝,弟子愚钝啊!”他看向师父的眼神瞬间充满了敬佩——原来这才是高人的智慧,人情世故的道行,深不可测!

  而此时此刻,站在一旁原本“洋洋得意看热闹”的李一杲——

  他的表情如同正在播映默片的幕布被骤然断电!

  那嘴角还在努力维持着“看我师弟吃瘪”的胜利弧度,却像凝固在半空的劣质糖浆,僵硬得再也化不开。

  那双闪烁着戏谑光芒的眼睛,在一瞬间瞪得溜圆,连瞳孔都似乎放大了一圈,仿佛听到了隔壁老王其实才是自己亲爹的消息。

  脸颊上因得意而飞起的红润,“唰”地一下褪得干干净净,比抹了十层粉底还彻底,只余下一片死灰般的空白。那感觉,就像是刚咬了一口饱满多汁的水蜜桃,却发现里面爬满了白花花的虫子。

  他挺拔的身板微微晃了晃,喉结上下艰难地滚动了两下,却发不出半点声音。他下意识地捏紧了拳头,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眼神从呆滞慢慢过渡到一种混合了难以置信、恍然大悟和浓浓悲愤的复杂状态。

  最终,所有的得意、所有的幸灾乐祸,都凝结成一个无声的、尴尬的、混合着被看穿伎俩的羞赧和被师父“背刺”的崩溃表情——他像个一夕之间输光了全部家当的阔少,笑容僵死在脸上,脸色由红转白、由白转青,最后定格在一种“我怎么这么傻竟然还带了干货!”的、想要冲上去跟师父理论又不敢的憋屈样儿。

  翰杏园里,只剩下无问僧捋着胡须深藏功与名的慈祥假笑,王禹翔强忍笑意的“我懂了”眼神,以及李一杲那凝固在风中、颜色变幻如霓虹灯般精彩纷呈的尴尬脸。

  自打从翰杏园被老道那“神来一掌”拍过脑壳,王禹翔那“瞪眼就下线”的呆症是彻底偃旗息鼓了。反观大师兄李一杲,嘿,他那本以为绝迹江湖的发呆毛病,偶尔还像系统后台没清干净的小插件,冷不丁就蹦跶出来运行那么一会儿。不过嘛,李总工自个儿感觉这“病情”轻飘飘的,远没到要拉下那张科技新贵的俊脸,回炉找师父回春调理的地步——面子工程还是得做足的嘛。

  这趣事儿,可算让王禹翔逮着个长期娱乐项目。只要雷达扫描到李一杲眼神发直、魂魄似有抽离迹象,王禹翔的手速绝对比网速还快!监控录像是分分钟下载到位,紧接着就是一场AI加持的“脑洞盛宴”——添油加醋配上诸如“警告!大脑缓冲区溢出!”、“系统正在加载‘师父の终极彩虹屁生成术’...”之类的魔性字幕。这么一套丝滑小连招下来,一份新鲜出炉的“李总工呆滞实录·导演剪辑加料版”就被精准投送到当事人手机上。师兄弟俩这互相伤害、以毒攻毒的揭短大戏,成了师门内部经久不衰的保留曲目。

  只是,李一杲那厢只顾着乐,全然没察觉王禹翔自个儿体内的“系统升级”正在静默运行中。从翰杏园回来后,王禹翔的“呆症”表面是消停了,脑子里却解锁了一片浩如烟海的记忆荒原!无数过往碎片,从前朦胧得如同雾里看花,此刻却像是被装上了1080P高清驱动,纤毫毕现地在识海深处轮播。

  王禹翔的“天才”名号绝非浪得虚名。寻常人寒窗十二载才能挤进大学的门框,他倒好,初中毕业就直接蹿升到了“人类智商天花板交流中心”——国防科大少年班。那年他刚满十五,一张娃娃脸混迹在一群英武的学长学姐里,宛如误入巨人国的小豆丁。正巧赶上国防科大在“智能指挥信息系统”这片科技蓝海全力冲刺,他们这一小撮天赋异禀的小土豆,立马就被丢进了项目熔炉,边填鸭吞书,边实操编程。

  带他的本科恩师李宏教授,堪称国内将冰冷算法点化为战场神经元的早期“炼金术士”,专啃“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多源数据融合”这块硬骨头。头两年打基础,王禹翔除了要被微积分、线性代数这些硬核理论按在地上摩擦,还得恶补军事运筹学、战场信息处理这些听着就杀气腾腾的课程。他的“高光时刻”是在数字信号处理课上——别人还在为数学公式薅头发,他已经用自编码器给雷达杂波抑制算法做起了加速SPA。这手骚操作成功引起了李教授的火眼金睛。紧接着,模式识别课的大作业,他那套“CNN红外目标检测”小试牛刀,在模拟对抗中愣是把准确率这个硬指标往上拱了12%,瞬间被捧为全院学习楷模。

  大二那年,他正式打入李教授的“无人装备智能决策实验室”核心圈,参与某型无人侦察车的“自主路径规划”项目。那时候的行业顶流还是A*算法,但一到城市废墟这种迷宫式地形,它就懵圈打转。王禹翔眉头一皱,决定给AI换个“活络脑子”——搬出强化学习(DQN)的大杀器,重新捏了个奖励函数。他把建筑物密度、敌军雷达覆盖区统统设为扣分陷阱,让无人小车在虚拟战场里像只狡猾的战场鼬鼠。这招一出,模拟对抗中这小车的存活率像坐了火箭,从67%“噌”地飙到89%。这份沉甸甸的战果不仅被写进实验室的里程碑技术报告,更让王禹翔初次真切感受到:让机器‘像老兵一样思考战场’,才是军事AI的究极浪漫!

  自此之后,他的“技术奇才”模式彻底焊死在ON档。他用“迁移学习”这种跨模态“翻译神器”,把卫星图像、无线电信号、甚至是某博上那些模棱两可的“现场直播”,一股脑儿搓成敌方动势的预言水晶球,一举拿下顶尖大赛一等奖。随后他被军方慧眼相中,点进“军队AI青年学者计划”,正式接触到一线军事需求的火线代码。边防部队急需一种能在网速比蜗牛还慢的情况下实时识别目标的“火眼金睛”,他反手掏出一套“MobileNet改良秘方”+边缘计算,愣是在比一首MP3还窄的384kbps带宽下,刷出了92%的超高识别率,喜提军方技术部门颁发的“技术储备小红花”。

  仅仅用了两年时间,王禹翔就将本科阶段的“副本”速通完毕,保送本校人工智能专业直博,导师也升级为深耕“军事智能决策系统”的陈卫国教授。这一阶段,他的研究方向从“算法游乐场”正式踏入“战火检验场”。他领衔攻坚的核心项目直指无人战车的致命伤:战场认知延迟。当时测试中的某型铁疙瘩,在信息爆炸的城市巷战里,被传感器数据灌得CPU快冒烟,决策延迟高达吓人的800ms——要知道,真正战场老兵的反应才不过200ms!王禹翔的解法极其清奇:玩混搭!不搞纯粹的深度学习独奏,而是搞起“神经符号混合交响乐”!他用CNN(卷积神经网络)当锐利的“电子鹰眼”抽取视觉特征,再用图神经网络建模战场上的“关系迷宫”(比如“敌方坦克掩体我方阵地”的三角杀局),最后套上一层由战争法和交战规则编译成的“道德与逻辑紧箍咒”。这套“组合拳”效果拔群:延迟被压扁到250ms内,错误决策率更是暴跌70%。相关论文面向无人装备的神经符号混合决策系统发表在EI核心期刊自动化学报,直接被军方收藏进“无人作战平台关键技术”参考资料库,成了内部PPT的常客。

  然而,记忆的胶片仿佛在这里被强力磁铁干扰过!所有清晰的画面、沸腾的热血、敲击键盘的脆响,都在完成这项重大成就后戛然而止,仿佛有人按下了大脑的“一键模糊”开关。后续的记忆片段支离破碎,带着毛玻璃般的朦胧感。只依稀记得自己全身心投入了一个代号为「军用原点」的类脑计算项目——那感觉,仿佛是在触摸人工智能军事化的核心引擎!

  “记忆防火墙被攻破了!我绝对失忆了!”这个念头像觉醒的芯片指令,在脑髓深处顽固运行。王禹翔对此笃信不疑,“极可能是我参与‘军用原点’时,接触到了某些核心禁域的黑盒。当我离开那个特殊环境,相关的高危记忆就被…‘安全擦除’了。”

  他不死心地一遍遍翻看自己的博士论文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无人装备自主进化模型。里面提出的“脉冲强化学习框架”确实妙不可言,用“试错-领赏”的逻辑让AI自己当自己的导师,甩开了对海量标注数据的依赖。但在如今的他看来——尤其是捣鼓出“命衍天启引擎V1.0”这个堪称因果道筑基里程碑的宝贝后——这份论文简直像被扒走了核心组件!“关键部位的几颗螺丝钉都没拧上!那缺失的核心,八成就是解决AI认知过载和实现‘认知折叠’的秘钥!我之前的‘呆症’,哪里是什么病毒感染?”他脑中火花四溅,“分明是我筑基成功后,‘命衍天启’如同唤醒程序的激活密钥,启动了我被封锁的记忆区!那些所谓的发呆,是我脑子里的旧系统在新引擎驱动下,吭哧吭哧解压缩那些被加密的信息流呢!”

  想到这儿,一个更加大胆且带点不敬的念头窜了上来,他嘴角不自觉地抽了一下:“那个搞怪的‘加密大师’…莫非就是无问僧那整天神神叨叨的老道?!”

  “命衍天启引擎”这一手“点化AI执棋”的神操作,不啻于在王禹翔的脑域深处引爆了一颗“因果记忆炸弹”!无数碎片噼里啪啦地砸进识海:「分层式类脑架构」的技术蓝图、军用超算中心轰鸣的机柜、真空实验舱里悬停的芯片…最后画面定格在李宏教授送别时那双深潭般的眼睛:“小王啊,你在咱们实验室种的是‘智能树’,如今该让它开枝散叶,结出民用道果了——”教授声音低沉如金铁交鸣,“但务必牢记,根脉,永远在国防沃土!”

  “悟了!彻底悟了!”王禹翔脑子里像接通了高压电,天灵盖都快被这顿悟的光辉掀飞,“哪是什么贪图俗世富贵?哥们儿这是身负神圣使命下山的!”这个结论对一位根正苗红的国防科大少年班毕业生、前三年兵龄的技术军官来说,堪比给CPU超频打了一剂液态氮——瞬间解开了缠绕心头多年的“道德死结”。他过去总觉得自己像个“代码逃兵”,羞于联系老战友,生怕被戳脊梁骨说“王天才向资本低头”。如今真相大白,他恨不能立刻给大脑插根5G天线,群发加密军报:“同志们!我是卧底!光头老道坑我!这梁子迟早要清算!”

  说到与AI的孽缘源头?嘿,还得掰扯到无问僧这位“修真界首席挖坑大师”身上。老王家与光头老道家是正儿八经的“三世通家之好”——王老爷子王伟光当年和无问僧可是穿一条开裆裤长大的初中铁瓷!小王禹翔打从会掏蚂蚁窝的年纪,就成了翰杏园的常驻“小仙童”。无问僧的老爹,那位能把微积分当儿歌哼的老数学家,更是王禹翔的“数理修真启蒙天尊”。小崽子在方程迷宫里钻得那叫一个欢实,小学还没毕业呢,微积分玩得比邻居家孩子弹玻璃珠还溜,活脱脱一个“人形自走计算器”。

  某日,小王同学叉着小腰,在假山池边拦住正打盹的无问僧,小下巴翘得快戳到云彩里:“叔!爷爷说了,数学是万道基石,能算尽三界六道!服不服?”

  “嗬?口气比脚气还大!”无问僧睡眼一翻,当场决定给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崽子加点“物理砝码”。于是翰杏园的画风突变:一三五数学推演玄符,二四六物理拆解天道。小天才很快把示波器、电阻电容盘成了新玩具,焊枪挥舞间,活像小号“炼器宗师”——当然,技术含量仅限于拼装级别。

  见火候到了,无问僧慢悠悠抛出一题:“小兔崽子,用你捣鼓的这些电子破烂儿,给叔造个‘智能门神’——要能辨人进出,自动开关灯!”

  王禹翔小眉毛一挑:“简单!”小手哗啦摊开零件,“上摄像头抓人脸建模!配超声波测距!靠近阈值亮灯,远离则灭!”他献宝似的塞给无问僧一枚摄像头、一支超声探头,小眼神写着“快夸我!”

  无问僧却嘿嘿一笑,摸出个廉价红外探头拍他手心:“条件升级!只能用这玩意儿!”

  “这不坑娃吗?!”王禹翔捏着那根黑黢黢的小塑料管,一脸“你逗我玩”的表情,“这货只能感应‘有东西晃过’,哪分得清进门还是出门?叔你数学体育老师教的吧?”

  “放屁!”无问僧竹尺“啪”地敲在石桌上,“刚谁吹牛说数学算尽一切来着?”他又摸出个同款红外管,在王禹翔手里的贴个A签,自己手里的写个B,“听好了!B管贴门内,A管贴门外。人过门时——若A信号先于B零点几秒被触发,信号差为正数,逻辑判‘进门’!若B抢先在A前响应,时间差为负数,即判‘出门’!”他拿竹尺比划着王禹翔肩膀高度,“喏,就安这儿,一米标高专克普罗大众!”

  王禹翔却不买账,小脑瓜子转得飞快:“漏洞!漏洞大大的!”他扳起手指如数家珍,“身高不足一米的奶娃呢?猫腰溜过的飞贼呢?还有那种门框蹦迪——进一半退回来的呢?万一半路杀出只扑棱蛾子挡住红外线呢?概率呢?!”

  “嘿!你这小杠精!”无问僧胡子差点气歪,竹尺敲得石桌铛铛响,“跟你家老王学点概率皮毛就敢质疑大道?低概率意外事件——在工程学上通通归零!那叫‘可接受误差’!”

  虽说被喷了一脸唾沫星子,但小王禹翔到底是天赋点满的种子选手(两年后直接跳级进科大少年班的那种)。他眼珠骨碌一转,瞬间切换“战术滑跪”模式,屁颠颠凑过去拽老道袖子:“叔~~那您这招数核心,算不算数学逻辑碾压物理现实?我那句‘数学算尽一切’可没毛病吧?”

  “是数学,但——”无问僧突然压低嗓门,枯手指头戳向王禹翔太阳穴,“若被仇家知晓此术命门,你那‘百分之十小概率’就成‘百分百必杀破绽’!”趁王禹翔愣神,他闪电般从孩子裤兜里薅出几颗黏糊糊的龙虾糖,“就比如老夫也算不出,你小子今天顺了几颗糖!”(王·当事人·禹翔毫无犯罪自觉,还理直气壮一把抢回赃物。)

“所以啊——”无问僧袖袍一甩,背对夕阳留下深藏功与名的剪影,“唯有数学浇灌人性沃土,方能孕育真正的人工智能!”他凌空写下四字真言拍进王禹翔掌心,墨迹淋漓如开天道符:人工智能  “人性塑行为,行为生逻辑,逻辑孕智能。想悟透此道?”无问僧回眸一笑,坑已挖好,“去学这个吧!”

  两年后,当国防科大少年班的录取通知书砸进王家大门时,王禹翔摸着通知书上“人工智能”四个烫金大字,脑海深处蹦出的第一个念头竟是——“光头老道!你这坑挖得可真够深啊!”

哎呦文学网    创业因果道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