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的时候,家里的大姐和小老弟已经去车站,今天上午二姐要回来了。
这会儿家里也忙活开,老娘在厨房里,方言进去看了一眼。
砧板上是切得匀称的肉块和洗净的时蔬,灶台上的砂锅里炖着肉,热气腾腾,浓郁的肉香混合着酱香味儿沿着门缝飘出来,弥漫在院子里。
她这架势,显然是要亲自下厨,做一顿丰盛的饭菜,用最实在的“家味儿”给辛苦奔波回家的女儿接风洗尘。
别看嘴上她不待见二姐,行动上还是挺老实的。
方言对着她问道:
“要不我来炒两菜?”
老娘对着他说道:
“中午就算了,晚上吧!”
方言点了点头,对着老娘说道:
“也行,晚上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夏总编要过来吃饭,到时候我来下厨。”
老娘一怔,不过也没多问,点头道:
“好!”
老爹他没有待在厨房给老娘添乱,而是拿着块抹布,一头扎进了给二姐准备的房间。
他仔仔细细把屋里打扫了一遍,连窗台和书桌的角角落落都没落下。
接着,他又翻箱倒柜,拿出了一床崭新的凉席铺在床上,接着又覆上一层柔软干净的薄被,算是在这暑气渐重的时节里,给她准备最舒适安眠的小窝。
这还没完,老爹又从抽屉里拿出特意准备好的全新日用品:崭新的毛巾、还裹在纸里的牙刷,一小袋洁白的牙粉,一一摆在书桌旁的脸盆架上。
做完这一切,他直起身,搓了搓手,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显然是为自家闺女能睡得舒舒服服、用得干干净净做足了功夫。
家里几个孩子今天没有出门,在门口听宋简讲她老家南京本地的民间恐怖故事,大热天的一个个听着汗毛都立了起来。
至于其他人,倒是显得稍微清闲了一些。
这天气热了,都在正厅里面活动。
看电视,聊天,打麻将。
朱霖在卧室里选布,打算给二姐做几件夏天穿的。
看到方言回来,都和他招呼。
“老胡呢?”方言对着他们问道。
黄慧婕说道:
“和小林去朝阳东坝了,霍先生不是发电报了嘛,要往香江补货,老胡就过去盯着了…对了,你事儿这么快就办完了?”
方言说道:
“领导都没在,全都监考研究生去了,我过去压根没人搭理,就签了个字,然后就回来了。”
接着方言看了下时间,又去协和门诊看了一眼。
今天是杨景翔和张延昌两个人看诊,等到方言到的时候,发现这里还有另外一些外地学校的人在看。
询问后才知道是明天最后一批的研究生考生,今天专门过来感受下门诊的感觉,毕竟总不能跑到考场感觉,只能到这里来了。
“没问题吧?”方言对着杨景翔和张延昌问道。
“没问题,挺顺利的,方哥您放心吧!”杨景翔对着方言说道。
张延昌也说道:
“我们俩怎么说也是跟着您学习了那么久时间了,看了那么多医案,只要不是太奇怪的病人,都难不住我们。”
方言点了点头,然后又给了今天旁观的那些外地同学拿了饭票。
就当是尽地主之谊了。
这些人能够考上,那以后大家都是同学,如果没考上,那也是留个好印象,没准以后还能碰上。
这边看完过后,方言就再次回到了家里。
大姐他们还没从车站回来,方言回到自己的书房里,开始干起了自己的事儿。
书房的门敞开着,院里树上的阵阵蝉鸣混着厨房飘来的肉香,倒是没让方言分心。
他正专注地整理南洋古籍的目录,纸页翻动声沙沙响动。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时间。
忽然,院子里传来开门的声音,还有一阵脚步和摩托引擎声在外边响起。
紧接着传来老爹明显提高了八度的嗓门,带着难掩的喜悦:
“哎呀,可算到家了!一路累坏了吧?”
这声招呼像一个开关,瞬间激活了方言家的四合院。
顿时正厅里好些人都开始往外走。
方言搁下笔往外边望去,前院到正院儿月亮门的位置,大姐小老弟,带着一个风尘仆仆的身影出现了。
那是坐了二十三个小时车回来的二姐。
她身上没有拿东西,都在一旁小老弟身上。
这会儿小老弟背后斜挎着一个硕大的帆布包,手里还拎着塞得鼓鼓囊囊的网兜,大姐手里还有个半旧的人造革行李箱搁在脚边,沾着旅途的灰尘。
“爸!还好,车上睡了一路!”二姐笑着对老爹回应道。
老爹上前:
“到家就好,到家就好!”
接着家里其他人也纷纷迎接她,大多数人都认识,少部分不认识的人也都打了招呼。
老娘从厨房里出来:
“哎呀我的老天爷!可算回来了!快让我瞧瞧——啧!南方是养人啊,皮肤都变好了!”
方宁听着老娘的话笑着说道:
“都是方言他上次过去,带了不少东西,给我改善了生活。”
“不用操心吃的东西了,自然就好了。”
听到这话,老娘有些心疼的说道:
“上海那边就你一个人,就得对自己好点儿,家里现在也不缺钱,回头我走的时候给你拿点,你在那边学习费脑,吃好点是应该的。”
听到老娘这么说,二姐挺感动。
这时候方言也走了上来,招呼道:
“二姐!回来了。”
方宁对着方言说道:
“对啊,放假后处理完学校的事儿,就马不停蹄的坐车回来了。”
“就等着我弟妹肚子里的孩子出来了。”
说完看了一眼旁边的朱霖。
朱霖笑着摸了摸肚子,说道:
“这还有些时日呢,预产期得十月份去了。”
这时候方言说道:
“行了,别在这里杵着了,赶紧把东西放你房间里,家里人惦记你,爸一大早就擦桌子抹板凳,妈今天亲自下厨,可算把你盼回来了!”
老娘也说道:
“对对,赶紧放了东西,洗漱洗漱换一身衣服,待会儿就吃饭。”
二姐点了点头,熟悉家人在眼前,旅途的疲惫瞬间被这热腾腾的亲情融化。
过了一会儿,她去放好了东西,又去洗漱了一番,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后,又来到方言书房里,叫来家里其他人,说是给大家带了上海的土特产,每个人都有礼物。
方宁从人造革行李箱里小心翼翼地捧出几个黄草纸包裹,纸绳扎得方正结实,边角还印着褪色的红字招牌。
她一边拆一边笑着招呼:“快来,上海城隍庙的老字号五香豆!“纸包摊开,饱满的蚕豆裹着晶亮的盐霜,椒盐混着甘草的辛香瞬间散开。
小老弟忍不住捏了颗塞进嘴,说道:
“这就是上海的五香豆啊!”
第二个包裹展开时,只见湖蓝色绸缎像一汪水似地淌在方宁手上,她对着朱霖说道:
“这是我给弟妹扯的,上海商店的柜台阿姨说,这料子透气性顶好,最适合给娃娃做贴身小褂。”
朱霖听到后哭笑不得,感情这是给孩子买的,而且她其实也本来打算送布给方宁的。
她笑着说道:
“那咱们可有默契了,待会儿我也给你一匹布料,回头让裁缝铺做几套衣服给你夏天穿。”
方宁一怔,没想到两人居然互相给对方准备了同样的东西。
接着方宁从网兜深处掏出的铁皮糖盒,揭开盖就露出里面的大白兔奶糖。
“排了半小时队才抢到两斤。”她抓了大把塞进围着的小辈们手里,其他都交给了大姐,他们家两孩子,就送的这个。
接着又给小老弟一个香樟木的书签,给老娘一个上海的固本肥皂,给老爹一双布鞋,俩孩子是一套连环画图书。
她经济能力有限,带的东西也都是些平价物品,也就是朱霖的比较贵一些。
其他人的都是些纪念品而已。
不过好在每个人都有。
方言拿到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十二味精致药材标本。
就连老胡和黄慧婕两口子都有礼物,是小孩儿的拨浪鼓。
这可算是送到他们心头上去了。
黄慧婕拿着还挺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