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1168章 两场家宴,震惊二姐

  “对了,孙姐他们两口子呢?”

  “我还给他们也带了东西。”

  二姐对着方言询问陈楷哥和孙佳林的动向。

  她这次回来自己的东西没怎么带,全是带给其他人的礼物。

  方言对着二姐说道:

  “陈楷歌在备战高考,还有几天时间就高考了,这段时间他不会出门的,至于孙佳林在帮着他补习,望夫成龙嘛。”

  听到方言话,二姐有些惊讶的说道:

  “他们两个人感情还不错呢。”

  这时候小老弟接过话茬说道:

  “自从上次陈楷歌拍电影后,他们的关系就好起来了。”

  方宁听到这话,恍然道:

  “那就怪不得了…孙姐是那种喜欢强势男人的人。”

  说罢对着方言说道:

  “看来你帮他们两口子改善关系了。”

  方言笑了笑,要之前前世的时候,这会儿两口子已经开始感情破裂了。

  就是孙佳林感觉陈大导配不上她,现在这辈子方言提前让陈大导当上了副导演,结果孙佳林的态度直接来了个大拐弯。

  也算是改变原来历史了。

  这边的礼物送过后,也就到了午饭时间。

  今天的午饭是老娘主厨。

  午饭开桌时,端上桌的菜码把两张桌摆得满满当当。

  相较于方言做菜,老娘做菜明显是奔着量大油水足来的。

  味道先不说,油水肯定是够够的。

  那砂锅里的红烧肉颤巍巍泛着油光,冰糖炒出的糖色裹在方块肉上,筷子一戳就能见着里面透亮的肉筋,连汤汁都黏糊糊地挂在碗边,是老娘最拿手的“酱焖”手艺。

  红烧肉旁边就是一盘梅菜扣肉,油汪汪的肉片码得整整齐齐,每片都切得薄如纸片,却又带着半指厚的肥肉,油汁顺着肉片的纹理往下淌,在碗底积起一层透亮的油花。

  盘子下面的梅菜被肉汁浸透,黑亮亮地嵌在肉片缝隙里,吸足了猪油的香气,光是看着就让人觉得嘴唇发麻。

  小老弟夹了一筷子,肥肉部分颤巍巍的,几乎要从瘦肉上滑下来,放进嘴里一抿,先是猪油在舌尖化开的绵密,接着是瘦肉的紧实,最后是梅菜带着咸香的回甘,油香裹着酱味在嘴里炸开,连牙缝里都浸满了油水,他赶紧用手背一抹,嘴里还含糊着:

  “这肉比食堂的香十倍!”

  方宁莫名其妙的问道:

  “你不是在首都上学嘛,怎么搞的比我还馋?”

  方言对着二姐说道:

  “他呀,住校,每周才回来一次,我们家里口味又比较清淡,他吃的不过瘾。”

  方宁这才反应过来,家里要照顾朱霖的口味。

  小老弟回来了,也不太可能吃到这么重的味道。

  老娘在旁边看着,往二姐碗里堆了三大片:

  “你也一样在上海没人照顾,那边的伙食肯定不合你口味,多吃点,这肉蒸了两小时,油都进梅菜里了,不腻!”

  不过话虽这么说,可方宁看到碗里的肉片迭在一起,油光透过薄薄的肉皮映出来,连底下的米饭都被浸得油亮。

  她对着老娘说道:

  “复旦的伙食其实还挺好的,最开始有些不习惯,但是后面学校考虑到我们学生,也做了不少符合我们口味的伙食,加上老三给我带了不少钱和票,我每周都能出去改善生活。”

  说完她看向挨着红烧肉那盘翠绿的炒时蔬,脆生生的黄瓜炒鸡蛋,看着就清爽。

  另外中间一大盆冬瓜丸子汤冒着热气,圆润的丸子浮在清亮的汤里,撒上葱花后,香气混着肉香漫开来。

  她像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在那边过的挺好,不缺油水,就挑着这些菜来吃。

  其实这都是给朱霖和黄慧婕准备的。

  当然,量也是够的。

  吃了一会儿老娘又从厨房端出最后一盘炸茄盒,油星子还在表皮上滋滋响,她往桌上一搁:

  “看看这是什么?小时候你爱吃这口,特意多炸了些,凉了也能当零嘴。”茄盒切得薄厚均匀,夹着调好的肉馅,咬开时咔嚓一声脆响,里面的肉汁顺着嘴角往下淌,吃得人直咂嘴。

  此外还有熬好的酸梅汤,老娘给每个人倒了一碗,喝一口酸甜冰凉,正好解了肉菜的腻。

  “快吃快吃,”老娘给二姐夹了块最大的红烧肉:

  “就算是上海过的不错,但是坐了那么久的车,也多垫垫肚子。”

  孩子们捧着碗,小口小口扒着饭,看着好久没回来的方宁,一时间还有些陌生。

  方宁给他们夹了几块子菜后,这才熟络起来。

  一边吃饭,老爹还一直问二姐读的国际政治专业,第一学期学的都是什么?

  方宁说道:

  “第一学期最重头的是《国际共运史》,从巴黎公社讲到苏联革命,课本里好多段落都是黑体字,得背得滚瓜烂熟。”

  她夹了口黄瓜炒鸡蛋,接着说:

  “还有《政治经济学》,整天算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老师讲课的时候总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当例子,说他们的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的,咱们得警惕。”

  老爹问道:

  “有什么新课吗?就是讲现在国际上的那种。”

  “有,新开了门《国际关系概论》,算是最‘新’的课了。讲联合国的组织结构,还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老师说现在局势变了,要咱们多关注‘和平与发展’,不再光喊‘打倒帝国主义’了。”

  她想起课堂上的事儿,又补充道:

  “还学《外交史》,从晚清的不平等条约,讲到咱们的外交政策,老师翻来覆去地讲,说这是咱们跟第三世界国家打交道的法宝。”

  说完她顿了顿:

  “不过说起来,这学期进步最大的还是外语。”

  “以后跟外国人打交道就得靠这些。老师说咱们国家要跟外面做生意、搞合作,总得有人懂他们的规矩,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学习外语就是学习他们的思考模式。”

  老爹点点头:

  “嗯,这话倒是不错。”

  接着方宁看向方言,对着他问道:

  “对了,老三,你这学期在学校都学了什么?”

  方言一怔,放下筷子:

  “我?我学的东西就多了,不过都不是在大学里学的。”

  老娘对着二姐说道:

  “他不一样,你问他还不如问问你姐和老四呢。”

  老爹也说道:

  “就是,他十号刚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如果顺利的话,下学期就跳过中医大学五年,直接进入研究生班了。”

  “啊?”方宁人傻了。

  虽然和家里每个月都有好几次的电报来往,而且方言还去了上海。

  但是她也是今天才知道,方言居然直接上了一学期大学,就参加研究生考试了。

  不是…这对吗?

  大学跳级!

  “不用太惊讶了,三哥就是这个样子的啦。”小老弟对着惊讶的二姐说道。

  大姐也附和道:

  “就是,考研究生而已,他其他事儿说出来,你怕是更加惊讶了。”

  接着她们七嘴八舌的把方言这学期的事儿,就他们知道的讲了一遍。

  这其实也就只是一部分,不过也够方宁震惊的了。

  同样震惊的还有大舅哥两口子以及宋简这个吃瓜群众。

  好家伙,和日本京都大学的团队谈判,和老胡开展中药国际化,已经给国家赚了不知道多少外汇了,并且还担任了华夏中医研究院的研究所主任。

  此外还受到了部队总后勤的嘉奖。

  组织人手拍了好几部电影,一部电视剧。

  方宁自己还在学校学国际政治经济,方言这个学中医的就已经开始实操了。

  说完后二姐的嘴还没和合拢,大姐又补充到:

  “不光是方言,就连弟妹最近也写书在国际上赚到钱了,要给咱爸买辆摩托。”

  方宁错愕的张了张嘴:

  “啊?!”

  一顿饭给方宁吃的接二连三的震惊。

  虽然已经知道老三能折腾,但是想象还是太匮乏了点,相较于自己在上海的大学生活,方言这一学期简直就精彩过分。

  而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方言接下来会成为家里最先毕业的人。

  甚至就连朱霖都成为了国际畅销书作家,一本书赚了方宁不敢想的外汇。

  这两口子…无敌了。

  一时间,方宁真是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

  不过她下午的时候就已经没办法想这些了,因为下午吃过饭,朱霖就送了她不少的好布料,要给她做好几身的夏装。

  面对比好些见都没见过的布匹,方宁也沉迷到这种做新衣服的快乐中去了。

  反正也比不过方言两口子,那就接受他们好意。

  回来该吃吃,该喝喝。

  啥事儿都不往心里搁。

  另外一边,方言下午又开始自己的活动,还交代了一下家里大姐去菜市买点菜回来,晚上他要下厨做饭招待夏总编两口子。

  当然了,家里其他人也能饱口福。

  老娘的家常菜虽然油水足,但和方言的厨艺比起来没有什么优势。

  最多就是对二姐表达了满满的爱护。

  另外就没啥了。

  老胡下午也和方言聊了一下目前他收下两个生产基地的问题,现在就是生产效率有点跟不上来,主要是机器少了。

  想要增加效率就还得继续进口生产线。

  但是老胡就在想,有没有一种可能,既然能够招揽人才,干脆让方言老爹和老丈人他们帮个忙,帮他们在原来的日本生产线基础上,升一下级。

  方言对着老胡说道:

  “那你得和他们说,如果可以的话,我肯定是没意见。”

  老胡说道:

  “他们在放暑假,单位也没任务,如果能帮忙升级下生产线,当然是最好的了,甚至如果他们可以找大学其他教授一起,就更好了。”

  “我来支付他们的研究资金和加班费。”

  方言于是就让老胡去隔壁问老爹方振华和老丈人朱光南,听到老胡的话后,他们让老胡把生产线的图纸和说明书拿来,看完过来他们还得去看下生产线实物,然后再询问需要升级改进的地方,开始做计划想方案。

  就因为这样,老胡和家里另外两个男人,又找到了一件事儿做。

  没一会儿,朝阳东坝那边的生产线说明书就带回来了,不过是日文的,这就需要懂日文的人来翻译了。

  家里除了方言懂,就没人懂了。

  但是方言又在弄南洋古籍,所以就只能向外求助了。

  本来他们想去找学校的人,不过方言给他们叫来了个帮手,头发已经初具规模的马文茵马小姐,她这个小时候培养做生意的人,也是会多国语言的。

  此外照顾她的生活秘书,也是会日文的。

  所以马文茵和秘书,被方言一个电话叫过来“玩”,开始了翻译工作。

  不过马文茵明显是乐在其中的,目前呆在酒店房间里,就算是能够每天在附近活动,她也已经快闲出屁了。

  方言这边忙,她也没好意思问方言能不能过来玩,今天方言主动找她,哪怕是过来翻译一堆需要和机械专业挂钩的日文,她也乐在其中,和生活秘书两人当起了专家。

  如果实在不会的,就留给方言。

  他最后可以来解决问题。

  然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线升级科研小组,东拼西凑的在方家四合院成立了。

  时间很快到了下午六点。

  方言在厨房里忙活了一个多小时,这会儿已经开始往外边端菜了。

  方言一盘松鼠鳜鱼端上桌。

  家里几个孩子看到这鱼的造型,一个个露出惊叹状,这菜一看就和上午的不是一个级别啊!

  就在他们惊叹的时候,方言看了一下时间,约了夏总编六点半到,他也是掐着点准备今天的晚饭。

  这夏总编不能这么准时,真是卡点到吧?

  就在方言想着的时候,家里的四合院门就被敲响了。

  “我去开门!”小老弟说了一声,就快步走了出去开门。

  方言猜也是夏总编来了,赶紧把围裙袖套取了,他刚取下来这些家伙事儿,正院口就传来夏总编洪亮的笑声:

  “方大夫,我们可没迟到吧?”

  夏总编穿着件半新的白衬衫,袖口整齐地卷着,身后跟着位穿蓝布连衣裙的女士,手里还拎着个藤编篮子。

  方言赶紧迎接了出去,嘴里说道:

  “没迟到,没迟到,我这也是刚做好菜。”

  说罢顿了顿,正式的说道:

  “欢迎夏总编和夫人光临!”

  那位女士应该就是夏总编的妻子,听到方言的话后,笑着说道:

  “方主任,我总听老夏提起你,今天可算见着真人了,真是一表人才哎!”

  “您夸奖了!”

  “这是我爱人,林音。”夏总编侧身介绍。

  说完又冲方言挤挤眼:

  “她知道要来你这儿,特意把压箱底的好酒翻出来了。”

  林音把篮子递过来,掀开盖布,里面是两瓶茅台,旁边还摆着两包用油纸包好的点心:

  “听老夏说你家人多,我就带了点稻香村的自来红过来,也不知道你们喜欢不喜欢。”

  方言连忙接过:“您两位太客气了,行了,快请进屋里吧。”

  他引着两人穿过月亮门,夏总编和妻子都是第一次到方言家里,有些惊讶于这里的环境和宽敞程度。

  比他们家可大多了。

  而且这里一看就不是大杂院,是方言家里一家人在住,京城里有这个待遇的人大部分都是大领导,或者是外国留在这里的技术人员。

  这时候大姐从厨房里又端了菜上来。

  招呼他们进正厅。

  “人来了就进屋啊,刚出锅的菜,还新鲜热乎着呢。”

  看了一眼摆着造型的盘子里面,是炸好码放的排骨。

  林音压低声对着丈夫说道:

  “他们家还请了酒店的大厨师做菜啊?”

  夏总编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不过回头一想,提醒到:

  “刚才方言说他在做菜…”

  “人家是客气。”林音说道。

  接着一进屋,就看到桌子上那些摆着造型的菜品。

  夏总编和妻子被满桌菜香勾得直咂嘴。

  他说道:

  “嚯!这一大桌子的,松鼠鳜鱼、葱烧海参,红烧狮子头,还有这道是…陈皮鸭?”他指着中间那盘油光锃亮的鸭子。

  方言笑着点点头:

  “对,今天能买到的食材不多。”

  “太客气了你这…”

  林音也说道:

  “就是,您也这太讲究了!”

  一边说,两口子也打量着屋里的陈设,各种奖状,彩色电视机,古董家具,还有墙上的太清宫雪景图一看就不一般啊!

  处处都能看出方言的底蕴不浅啊。

  夏总编这才想起正事,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牛皮笔记本,往桌上一搁:

  “对了,你要的名单,都在这儿了。”

  方言闻言,立马接过,翻开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记着人名。

  “陕西的我给你推荐三个,都是当年从京城中医学院调过去的,一个擅炮制,一个精药理,还有个专攻西北道地药材的鉴别,这三位我都打过交道,本事硬,就是前几年受了些委屈,现在一门心思想回来。”

  方言又翻到后几页,

  “还有上海、成都那边的,总共七位,都是‘回流专家’里挑出来的尖子,档案我都托人查过了,没什么大问题。”

  方言看着本子上的名字和备注,忍不住点头:

  “您这效率可真是高!”

  “嗐,这不算什么,”夏总编接过二姐倒的茶水,说道:

  “还有更重要的呢,这是他们当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手稿的复印件,你先看看合不合用。”说这他从包里又抽出一沓装订好的纸,“都是我朋友找的,有些还是油印本,市面上早见不着了。”

  林音在一旁笑道:

  “老夏他说必须给你挑些压箱底的人才。”

  方言对着夏总编竖起大拇指:

  “夏总编真是实在人、”

  夏总编喝了一口茶,抹了抹嘴:“你先看看资料,这些人你要是觉得合适,我明天就发电报联系,保证让他们先有准备,廖主任那边只要准备好了,就可以让他们回来。”

  “好!”方言点了点头,收好了东西。

  接下来,方言招呼大家吃饭。

等到大家都上桌后,方言少见的给自己倒上酒,举起酒杯对着  “我先敬您一杯,研究所人员这事儿多亏了您费心才给我找了另外一条路!”

  一杯酒开席,接下来老胡也敬了夏总编一次。

  等到夏总编喝完后,他发现自己老婆给自己夹了一片陈皮鸭,然后凑到他耳边小声说道:

  “你吃吃,方主任请的厨师水平很高啊!”

  闻言,夏总编夹起碗里的鸭肉放进嘴里。

  鸭皮在齿间脆裂的瞬间,醇厚的酱汁混着陈皮的清苦漫开来,他眯眼咂嘴发出:“唔!”的一声!

  有点东西!

  嘴里的鸭肉越嚼越香,他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厉害,这国宴大厨水准啊!”

  “您夸奖了!”方言笑着拱了拱手。

  看到方言这样子,夏总编有些错愕的问道:

  “不是…听意思,这您亲手做的?”

  “那可不,亲手做的。”方言回应到。

  夏总编两口子面面相觑,两人满脸都写着不相信。

  “…”方言无语了,自己难道长得不像是能做一手好菜的人吗?

  一旁的朱霖笑着说道:

  “方言除了中医,他爱好就是做菜,当初我就是被他这一手吸引住的。”

  这时候老丈人朱光南也附和道:

  “没错,第一次我去他们家吃饭,就是方言下厨的,那会儿我就在想,甭管方言医术怎么样,就凭借他这手厨艺,我闺女肯定也不能饿着。”

  接着桌子上其他人也纷纷作证,这一桌子都是方言做的。

  夏总编两口子这才相信。

  夏总编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您这真是干啥啥都行啊,中医,编书,修复古籍,外交谈判,还能做国宴级别的菜!”

  他媳妇儿林音说道:

  “不止呢,高考还是满分的全国状元。”

  “对对!还是高考状元,真是太可怕了,和你比我感觉差距像是跨越物种了似的。”

  说罢,他想起方言才参加了研究生的考试,于是问道:

  “对了,你研究生考试怎么样?这次应该又是奔着第一去的吧?”

  方言摇摇头:

  “明天才考完,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成绩呢。”

  “这次高手众多,能考进研究生班就满足了。”

  众人听到他这话,表情都怪异起来。

  听听这是人话吗?

哎呦文学网    重生1977大时代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