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1150章 方言破医考玄机,开始放暑假了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听得方言班上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这帮人的实力,他们是知道,人家都说难了,那他们复试的时候遇到同样程度的难题,到底能不能过的了关呢?

  一时之间搞的现场大部分人都惴惴不安的。

  就在大家互相讨论但是又没讨论出结果的时候,大家渐渐的都把目光转移向了方言。

  因为他们看到方言露出思索状,一直在想问题。

  要知道平常看病的时候,都没怎么见到他露出这种长久的思索的表情。

  要说方言被这些题目难住,他们肯定是不相信的,大家感觉,一定是他在思索一些其他的问题。

  就在这时候宋建中已经忍不住对方言询问道:

  “方哥,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方言一怔,这才回过神来,说道:

  “我在想考官的思路到底是什么?”

  “考官的思路?”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没太明白方言大人想表达什么意思?

  这时候江苏的那些同学里,有人说道:

  “这还不明显吗?考官的思路就是把大多数人拦在外边,筛选出符合他们要求的少部分人。”

  方言摇摇头:

  “不,我是想说的更深层次的…”

  他欲言又止,在场也有几个人和方言接触时间比较久,大概是明白方言想表达什么意思了。

  孟济民就说道:

  “你是想通过猜测出题老师的意图,来分析他们出这些题目的底层逻辑?”

  此话一出,顿时周围安静的人群又热闹了起来。

  方言是想通过这些已知的题目来分析,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来出题?

  除了把大多数的人拦在外面,他们还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如果光是刁难的话,这些题目应该不会通过卫生部的审核。

  方言等众人议论稍歇,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说道:

  “大家先别急着慌,正如现在我们已知情况,刚才几位江苏的同学把题目说得很细了,大家不要被这些看起来刁钻的问题难住,我认为这反倒是好事…至少咱们可以猜到考官的思路,心里能有个底。”

  听到方言这话,所有人都好奇的看向他。

  越是在大家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方言站出来反而越能让大家镇定。

  毕竟这会儿除了他,好像大家都没有太多积极的想法。

  方言他走到会议室的黑板前,拿起粉笔在上面划了个大圈,在场所有人都闭上嘴,老老实实的看着方言,心想看看他到底要弄个什么出来?

  就连刚考完试,士气低落的那帮江苏的考生也都被方言吸引住了。

  这时候只听到方言说:

  “咱们先拆拆这些题的路数。第一,重经典,但不考死记硬背。你看《伤寒论》那道题,给医案让你对应原文,还要辨析机理,这是考你‘能不能把书里的话用到活人身上’;《金匮要略》的水气病鉴别,考的是‘能不能从相似症状里揪出核心差异’。这说明啥?死背条文没用,得把经典嚼碎了,变成自己的东西。”

  他又画了条竖线:

  “第二,贴临床,还得懂‘为什么这么治’。面试问过江龙藤的炮制差异,其实也不算是刁难人,而是考‘用药能不能因地制宜’。岭南潮湿,炮制可能偏于祛湿;中原干燥,或许更重存性,这背后是医理对地域的适应,考官要的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人。”

  “当然了,没考虑到考生没有去过岭南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过我认为回答只要能够贴近题目,应该不会扣多少分,毕竟不是说错了,只是没说的多深入。”

  听到方言这么说,刚才那个抱怨的江苏同学,脸色还好看了不少。

  方言的分析有道理啊!

  至少自己是回答了,不是答错了。

  方言的粉笔在黑板上快速的写了几个关键点,最后粉笔尖在“医古文”三个字上顿了顿然后说道:

  “第三呢,就是打底子,古文和临床要通着气。‘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那题,翻译是基础,解释‘掉’颤动和‘眩’眼花是考你对古义的理解,最后结合临床说肝风内动的证型,是逼你把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病症。这就像咱们看病,望闻问切后,得把脉象舌苔和病机串起来,一个道理。”

  说到这儿,他转过身看着众人:

  “至于出题人的偏好,刚才的题里藏着答案,岳老他们这辈人,一辈子讲究‘经典为根,实践为魂’,既怕年轻人丢了老祖宗的家底,又怕学了理论不会看病。所以题目才会既抠经典细节,又往临床实处扎,还捎带着地域特色的考量,毕竟中医的根,本就扎在各地的水土里。”

  有同学忍不住问:

  “那咱们该怎么应对?感觉要学的太多了…”

  方言放下粉笔,稍微思索后说道:

  “根据目前所知道的情报来判断,我认为应对方法是…抓大放小,抓‘理’不抓‘题’。”

  听到他这话,少部分人眼前一亮,更多人露出迷茫的神情。

  方言再次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点了点,说道:

  “大家经典条文其实已经背的差不多了,就算是有一些地方没有背到,也不用死记或者去赶工,像《伤寒论》里‘汗、吐、下’后的变证机理,《金匮》里各类杂病的核心鉴别点,这些其实大家吃透,今天的笔试应该就没问题了;医古文每天抽半小时读一段,把常用的词义比如刚才的‘掉’记牢;至于临床用药,多想想‘为什么这个地方的药这么用’,比如岭南多湿,他们的药偏清利,中原多寒,用药偏温通,把这些道理琢磨透,遇到生题也能顺着思路推。”

  他丢下粉笔,从讲台走下来,走到众人中间:

  “你们别忘了,咱们每天在这儿看诊,处理的都是活生生的病例,刚才江苏同学说的‘过汗伤阳’‘水气病鉴别’,咱们上个月不就碰到过类似的患者?把诊室里的经验和经典对上号,比瞎刷题有用得多。”

  “说句实在的,这次考试难,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刷掉人,但更是为了选出真能扛起中医的人。”

  “大家能走到复试这一步,哪个不是啃过《黄帝内经》、摸过千百个脉的?别被几道题吓住了。”

  “我认为考官想看的不是‘全才’,是‘有根有魂’的中医,这个根在经典里,魂在就在临床上。”

  说完后他顿了顿:

  “大家都不要愁眉苦脸的,放宽心,我认为只要把咱们平时看病的本事拿出来,把对中医的琢磨亮出来,就够了。”

  一番话下来,刚才凝重的气氛散了不少,有人已经开始低头翻笔记,嘴里念叨着“《伤寒论》的变证…”

  还有人互相打气:

  “对,咱们天天实战,怕什么?”

  方言见到现场的气氛终于缓和了下来,就知道自己说的这些话是有用的。

  接着他又对着来报信的江苏中医师们道谢:

  “今天真是多谢各位专程过来讲这些情况。”

  方言对着几位江苏考生拱手道:

  “这些题目细节,对我们接下来准备复试太重要了,你们刚考完就跑过来细说,这份情我们领了。”

  这时候正在互相打气的众人们也才反应过来,今天确实应该好好感谢一下这第一批的考生带回来的情报。

  方言这边看了一眼手表,刚才说了一顿,又分析了一会儿,这时候已经到五点了,于是他转头对谢春荣招呼:

  “春荣,带这些同学们去食堂里,他们跑了一下午,肯定饿了,我签个条子让食堂做几个小炒,问问大厨会不会江苏那边的菜…”

  听到方言这话,几个江苏考生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你们这也太讲究了,搞的我们不好意思…”

  方言笑着对几人说:

  “别客气,就当在自己家。”

  见有人要推辞,方言按住他的胳膊:

  “哎,咱们都是学中医的,说这些就见外了。朱老是我家里亲戚,此外南通医院在破格救心汤的工作上对我支持也很多,现在你们到了京城,还给我们提供的第一手的考试情报,我这点招待算什么?”

  他特意看向那个被“过江龙藤”难住的考生:

  “尤其是你,刚才那题能答出个大概就不容易了。等复试完了,咱们找个时间好好聊聊各地药材的炮制,到时候我再送你一本我们这边的《中药炮制学》。”

  一番话既周到又热络,把客气话融进实在的关照里,让几位江苏考生心里很感动,之前考试的疲惫还有紧张也消了大半。

  等到把这几位送去食堂吃晚饭,方言他们差不多也该下班了。

  方言对着班上的同学说道:

  “今天6号才开始,我们还有好几天的时间才考试,每天都可以获得最新的消息总结补充,大家不要有压力,回去后好好休息。”

  众人听到后也是纷纷答应下来。

  然后就散会各自回家。

  接下来方言收拾收拾,去了一趟住院楼层,这几天收的住院的人也不少啊,他得过来瞧一瞧。

  这边人今天聊天的内容也是中医研究生复试。

  这还是个热门话题,就算不参加考试的人也比较关心今天的情况,有些人已经得到了消息,知道今天考试内容非常的难。

  这会儿正在讨论今天的题目呢。

  见到方言来了,一个个纷纷和方言打招呼,顺便也询问他有没有听说今天考试内容。

  方言对着围过来的人回应了一番后,他们又把题目说出来,让方言解答。

  过道里还有不少住院的病人和家属听到外边的声音,也一个个的走了出来,发现居然是大家在考方言问题,顿时也来了兴趣,想看看到底方言能不能答上。

  就算是不考试的医护人员也觉得今天的题目很难,就是不知道到了方言手里,这些题目到底还算不算有难度?

  方言被众人围住,堵在护士站前,这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看众人热情高涨,也只好笑着拿起桌上的纸笔,随手画了个简单的病机示意图,然后讲解道:

  “就说《伤寒论》那道过汗的题吧,病人本是太阳病,麻黄汤发汗是对的,但‘汗出如洗’就过了,太阳主表,汗为心液,过汗伤的是心阳,所以心慌手抖;阳气虚了,不能化气行水,小便自然难。这对应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核心就是‘过汗伤阳,阳气不固’,把这个机理说透,答案就出来了。”

  说完第一个题目后,一些人理解到了一些人还一脸懵逼。

  不是说问题很难吗?

  怎么到方言这里答案这么简单?

  接着方言又说到《金匮》的水气病,他在桌上本子上点了三点,说道:

  “身肿没指、腹如鼓,不恶风,是‘正水’,属脾肾阳虚;面肿发热、小便黄,是‘风水’,风邪袭表,水湿郁而化热;腰以下肿、畏寒肢冷,是‘石水’,多属肾阳不足,鉴别点就看‘肿的部位’‘有无热象’‘怕冷与否’,抓住这几点就不会混。”

  方言说的很简练,打算说完就赶紧去办正事儿。

  最后讲医古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他拿起一根笔杆当例子:

  “‘掉’是笔杆颤动,对应肢体震颤;‘眩’是看笔杆发花,对应头晕目眩。肝风内动分三种:肝阳化风像高血压头晕手抖、热极生风高热抽搐、阴虚动风久病体虚后的震颤,结合这些临床例子,就把古文和病症串起来了。”

  几句话把复杂的题目拆解得明明白白,医护听得连连点头:

  “原来是这么回事!经主任一说,就跟看病似的,一下子通透了。”

  方言放下笔:

  “其实就是把经典当‘医案’看,把考题当‘病人’分析,咱们天天干的就是这活儿,不难。”

  说完后他讲道,好了,就这样,不明白的问问已经懂的人,今天值班的护士长跟我一起查个房。

  说完后,方言开始了下班前的工作。

  一个华侨的老太太由女儿扶着站在走廊,见方言走远了,才转头对女儿说道:

  “这方大夫是真有本事啊…刚才那题,我听着都头大,他三言两语就说明白了。”

  女儿点点头:

  “就是,也不知道这脑子咋长的?”

  隔壁病房的家属探出头,接话道:

  “不光脑子灵,脾气还好。刚才那么多人围着问,他一点不耐烦都没有,换了有的大夫,早把人轰走了。”

  这话引来旁边几个房间的患者家属也有人压低声音附和:

  “他比那些头发花白的老大夫还靠谱!”

  “国外我花了不少钱,也没遇到他们这么好的医生。”

  走廊尽头,一个老大爷拄着拐杖慢慢挪,听见这话,忍不住插了句:

  “你们是没瞧见他给我扎针的时候,那手法叫一个准!我说左胳膊麻,他就在右边膝盖下找了个穴位,扎下去立马舒坦了,这可不是光会背书就行的,得真懂病人哪儿疼、哪儿堵。”

  护士长跟在方言身后,听着这些细碎的夸赞,嘴角忍不住往上扬,见方言没回头,才轻声道:

  “主任,您这威望,真是实打实挣来的,到时候考试的时候肯定又能拿个第一。”

  方言脚步没停,只淡淡笑了笑:

  “那我就借你吉言了。”

  接下来方言回到家里,今天家里热闹了起来,京城的幼儿园已经开始放暑假了,不光是正义明珠现在在家里,大舅哥家里的孩子也放假了,虽然听说后面要结合部队教育特色增加短期军训、红色教育实践这些活动,但是目前孩子是放假了。

  一放假就吵着闹着要到方言这里来玩儿。

  就算是已经回来了一个学期,两个孩子还是更加喜欢外边。

  主要是小时候在广东那边习惯了,军区大院那边的规矩多,他们怎么都不习惯。

  晚上吃饭的时候,方言询问老娘:

  “二姐不是说要回来了吗?她也没发电报,说什么时候到?”

  老娘说道:

  “没有发,你又不是不知道她的脾气,她自己的计划自己心里有数。”

  “而且交通这块买票不好买,火车票、汽车票需提前到车站或学校代办点购买,尤其是她这种长途学生,肯定需提前好几天排队,现在说不定没买到呢。”

  方言说道:

  “不会,复旦可能会协助集体购票,我估计应该就是这几天时间了。”

  “反正上海到首都这边的列车,大概也就那几趟。”

  此外这年代吃饭需凭粮票全国粮票可在异地使用,地方粮票仅限本地,一些学生要从学校食堂领取假期所需的粮票,或者兑换成全国粮票以备回家或途中使用,这估计又得费点时间。

  方言转头看向开车回来吃完饭的大姐,问道:

  “大姐,你们放假也快了吧?”

  大姐方洁说道:

  “今天已经期末考试,把专业课基础课全都考完了,明天上午还有一堂政治理论必修课,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完过后下午就打扫卫生,整理个人物品,办理借阅归还。”

  “然后学校部分专业和班级还会在安排一些同学做短期实践任务,理工科的去工厂参与技术资源,文科生可能参与地方调研,还会组织一些学生参加效率修缮校园活动,完成过后再离校。”

  方言问道:

  “那你们呢?”

  大姐说道:

  “我们没事儿啊,不过返校时间提前,到时候说是有任务。”

  方言恍然。

  “对了,你们什么时候研究生考试?我看报纸上说已经开始了。”大舅哥一边吃饭一边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说道:

  “我们是第五批,十号考。”

  大舅哥问道:

  “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结果刚说完,他就被自己老婆叶云踢了一脚。

  “说什么呢?”叶云嗔怪的对着他说道。

  大舅哥一脸懵逼,不知道自己说错什么了。

  叶云瞪了一眼嘴里塞着馒头的丈夫,说道:

  “人家是协和中医主任,中侨办唯一指定的中医师,中医研究院研究所主任,去年部队总后勤建军五十周年纪念章获得者,今年军区八一节受邀医生,你问他有没有信心?”

  “咳咳…咳咳咳…”大舅哥这才反应过来,呛得连连咳嗽。

  “咳咳…对不住…咳咳…没反应过来!”大舅哥一边咳嗽一边,对着方言道歉。

  众人也是哭笑不得,家里对谁没信心,也不可能对方言没信心。

  方言被逗笑了,连忙摆手:

  “嫂子这话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考试这事儿哪有绝对的,题目难不难、发挥顺不顺,都得看临场状态。”

  大舅哥好不容易顺过气,端起搪瓷缸灌了口米汤:

  “是我糊涂了,该问打算考第几才对。”

  “我师父肯定第一!”赵正义小朋友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方言。

  方言笑着揉了揉他的头。

  时间来到第二天,今天一大早方言这边就收到学校的消息,他们学校正常的班级也要开始放暑假了。

  第一个消息当然关于期末考试的,其他班要考,但是方言他们精英班要考研究生,所以就免了。

  第二个消息,国际班的学生好多都准备回国去,最多的人当然还是猴子国家的人,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个都开始准备回国了。

  和方言关系比较好的,霍苏埃不打算回古巴,他还是在华夏这边待着。

  至于其他人,捷克斯洛伐克的扬·诺瓦克,还有波兰安娜,南斯拉夫的米洛什,东德的卡尔·施耐德都要回国去。

  走之前他们邀请方言要去聚会吃个饭,地点在老地方莫斯科餐厅。

  这事儿怎么也得去啊,方言就答应了下来。

  表示晚上一定到,并且还会给他们准备礼物的。

  接下来,方言上午上了班,下午一边总结,一边等着第二批考试的同学的消息。

  今天来听课的甚至还有好几个其他地方的人,现在大家心都不静,也就方言他们这里有学习氛围了。

  下午四点他们再次得到今天的考试内容。

  笔试第一道就考《黄帝内经》,给了‘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一句,不光要翻译,还得结合临床说肾病会影响哪些‘作强’‘伎巧’比如腰膝无力算‘作强’失常,手指颤抖算‘伎巧’受损。

  《伤寒论》考的是‘阳明病,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的证治,给了两个病案,一个是单纯口渴,一个是渴伴大便干。让辨‘阳明气分热盛’和‘阳明腑实’的区别,还得说出用白虎汤和承气汤的机理。

  如此种种同样刁钻。

  虽然和昨天的题目完全不同,不过核心确实和方言说的一样,他说的规律好像确实对了。

哎呦文学网    重生1977大时代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