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对着 “看来你的想法和霍先生不谋而合了,上次你提时,我只当是个新鲜点子,现在连霍先生都特意发电报点单,看来这市场是真有油水。”
“是巧了…”
“你瞧瞧他还列了具体需求:要针对失眠、腰膝酸软,男性保养,出一个综合性的礼盒,包装礼盒必须显派头,最主要是主打一个和市面上产品的差异性。”
“主要突出一个贵,还有精的特点。”
方言笑着对着 “和你当时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闻言,老胡大笑起来:
“哈哈,这个大概就叫英雄所见略同吧。”
方言也被逗笑了,他们俩是都把其他富豪当日本人整啊!
老胡接着对着 “当时你还在备考研究生,没有空闲时间,现在应该有空搞一搞这项目了,虽然产量不大,但是卖出去后利润可不少。”
一旁的朱霖好奇的问道:
“这样做,香江的有钱人真的会买账?”
不等到老胡回答,黄慧婕就说道:
“当然了,比如在一个场合下,霍先生当着众人面拿这东西送人,然后说是专门在方言这里定制的方言亲手制作的保健礼盒,其他人肯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的。”
“霍先生就算是拿根木棍叼嘴里,第二天都有人会问木棍是在什么地方买到的,是什么牌子?”
“香江的有些富商比较迷信,相信自己只要和那些有钱人打扮靠拢,吃穿用度同样靠拢,他们的运气就会落在自己身上,虽然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有没有用,但是确实有不少人是那么做的。”
“就比如你们看他们的车,基本都是那几款。”
“出席的时候西装也是相同的那几个样式,甚至是吃的一些东西都在互相学。”
这说法听的众人露出个奇怪的表情来,
“这个叫领袖效应,或者叫偶像效应,在我们这里,全国人都在学。”
“…”老胡和黄慧婕一怔,想起这边大多数人同样的穿着打扮,突然反应过来。
说的还真是没毛病。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了,人家也不傻,要让人家买,价格可以高,但是效果肯定是要有的。”
老胡在霍先生的电报上敲了敲:“
失眠、腰膝酸软、男性保养,这三样得捏合成一个礼盒,还得显档次…你有头绪不咱们现在手里的东西能应对吗?”
方言喝了口水,略微思索后说道:
“现在手里有是有,但是成分拉不开差距,用一样的方子就换个包装多少有点糊弄人了。”
“要做出差异化,就得和之前市场上的东西选择不一样的…”
“这其实并不太难,失眠用合欢皮、远志,这俩是老搭档,性子温和不伤人;腰膝酸软就得靠杜仲、牛膝,再加点枸杞打底,都是温补的路数。”
他顿了顿,补充道,“男性保养这块,别搞那些猛药,用点菟丝子、覆盆子,平和持久,适合日常调理。”
“光有药材不行啊!”老胡提醒道:
“总不能让人家自己回家煎药吧?霍先生要的是‘精’,得是现成能吃的。”
“我当然知道,我说的方子也可以做成丸散膏丹。”方言接过话茬说道。
方言想了下前世的小罐茶,说道:
“把药材熬成膏,收得稠稠的,装在描金的小瓷罐里,一罐管一样毛病。”
“然后再配两包便携的蜜丸,走哪儿都能吃。”
他伸手在桌上比划:
“礼盒分三层,最上面摆个玉坠似的药碾子摆件,中间搁膏方罐,底下垫着手绘的药材图谱,既显文化又透着讲究。”
老胡眼睛一亮:
“有点意思哈!”
他补充:
“瓷罐找景德镇的匠人烧,落款就用宫廷秘方几个字,再烫个金。蜜丸的蜡壳也得特殊定做,印上咱们公司的徽标,别人想学都仿不来。”
“关键是方子还得某种程度上独到。”方言手指在桌面轻轻点着,“普通的安神膏里加两味檀香、沉香,磨成细粉拌进去,不光助眠,还带点清香气,和那些黑乎乎的药膏拉开差距。”
“腰膝酸软的膏方里,加一点点制过的鹿茸粉,量不多,但效果能往上提一截,还不至于上火。”
朱霖在旁边听着,忍不住插了句:
“沉香,鹿茸,这么讲究,得卖多贵啊?”
“不贵怎么叫奢侈品?”老胡笑了。
他说道:
“霍先生要的就是‘别人买不起’的派头。一盒里三样东西,算上包装,定价往高了算,买的就是身份的象征,只要他们起个头,后面肯定有人抢着要。”
他转向 “这方子得你盯着熬,别人来我不放心。尤其是那几味细料的配比,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咱们可不能让人挑出毛病来。”
方言点头:
“这个自然,我亲自来做,另外得加个说明书,用中英双语写,把每味药的讲究说清楚,比如杜仲得用川产的,牛膝要怀庆府的,让他们知道贵有贵的道理。”他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再加一小瓶药香,用艾草、薄荷、佩兰炮制的,点燃了能安神,也能当空气香氛,这东西市面上少见,能凑个‘周全’的彩头。”
这时候一旁的小姨子朱娴表示:
“再拍个照录个像,一起寄过去,这样才有说服力!”
在场众人一怔,老胡一拍大腿,说道:
“诶!天才!”
方言也说道:
“不愧是学新闻的,大学没白读!”
朱娴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这还是方言他们第一次这么夸奖她呢。
不过她像是受到了鼓励,说道:
“拍的时候得讲究点,让姐夫穿件杭绸褂子,背景就用书房里那排医书,显得有老派中医的范儿,拍熬膏的时候一定要给特写,看那药膏拉丝的劲儿,还有你往瓷罐里装的时候,勺子刮过锅底的声音都得录上。”
“这个突出一个主题就叫匠心!”
方言听到她这话,发现确实没白学,点了点头说道:
“行,都听你的。不过录像设备我们还得去找单位借才行。”
小老弟这时候说道:
“我给北影厂打个电话,问他们借个团队过来!”
方言听到这话,点了点头。
今天陈大导回去了复习功课去了,要不然可以找他也行。
七月二十号就是今年的全国高考了,也就几天时间,他这次报考的北影,说啥都要考上才行。
一顿饭吃完,这边的工作也就安排好了。
方言家里的名贵药材够用,直接就找齐了东西。
今天下午就拍摄制作流程。
杭绸褂子方言家里没有,还得问人家北影厂借,电话过去后那边之前拍摄国内方言电影的团队就接过了任务。
说是待会儿就过来,到时候给方言带道具和化妆。
全场旁观的宋简感觉方言家里的日常实在有点超过她的想象,这吃个饭的功夫,下午居然就要在家里拍广告了?
这对吗?
以前没听过这种家庭。
宋简感觉自己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
北影厂的人比预想的时间要快,大概下午三点的样子,一辆绿色吉普停在胡同口,下来三个扛着设备的师傅,为首的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见了方言就笑:
“陈导特意交代过,说方大夫的活儿得用心拍,他还说,等考完试要来看成片呢。”
这次扛设备的师傅里,方言看到个熟人,居然是上次来过方言家里的田壮壮。(见398章)
“老田,您怎么来了?”方言对着他招呼道。
田壮壮大概是没想到方言对他称呼这么热情,他还是很快进入了状态,对着方言招呼:
“这几天复习人都快昏了,听说今天方大夫家里拍片子,我就好奇过来了。”
“欢迎欢迎,请进。”方言招呼他和其他众人进屋。
到了屋里后,先给他们倒茶,接着和今天来的人交流。
这个是之前和陈大导一起的副导演之一,叫徐霖。
方言后世没听过这位,不过人家还是挺专业,先听方言他们的需求,然后就开始拟定拍摄顺序,接着开始用素描画分镜。
另一边就安排方言换上衣服,然后化妆。
方言本来皮肤算白,五官也是比较立体,所以化妆并没有怎么花功夫,然后就换上了衣服就完事儿。
这边徐导的分镜也画好了,然后拿给方言和 “这个是我根据两位的需求,初步的一个想法。”
徐导把素描本摊在桌上,点着第一幅画:
“两位请看,我是这样打算的,开篇就用书房全景,阳光从窗棂斜照进来,方大夫您坐在紫檀木桌前写方子,背后是顶天立地的书架,镜头慢慢推近,给您握笔的手一个特写,笔墨在纸上晕开那刻,画外音就说‘药材有性,配伍有道’,先把调子定下来。”
方言凑近看,画里的人物也就是他自己,穿着月白杭绸褂子,袖口整齐地卷到肘部,有几分老派医家的沉静。
朱娴在旁边补充:
“徐导,能不能加个细节?让姐夫写完方子,用镇纸压好时,镜头扫过桌上的青铜药碾子增加点年代感和故事。”
徐导看了她一眼,知道这位是方言的小姨子,他立刻点头:
“这个好!也行,有想法,听起来有故事感。”
说完他开始用笔在旁边加了一行字,就是刚才朱娴说的。
“第二组镜头拍厨房熬膏,得用长镜头。先拍您选药材,每样都对着光看色泽,比如掰开药材,看里面的细节;沉香要凑近闻,眉头轻轻动一下动作最显故事感。”
方言听着挠头,心想这么麻烦?
这会儿田壮壮扛着摄像机在屋里转悠,闻言插了句:
“熬膏时的蒸汽得控制好,不能太浓挡了镜头,也不能太淡没感觉。找个铜锅,那种老式的,熬药时锅沿冒的细白气最好看。”
方言都还没回答,沈导演就说道:
“铜锅不行,金克木中医不用,只能用砂锅。”
“当时拍戏的时候我们就讨论过这个问题。”
说罢他看向方言。
“是有这个说法。”方言点了点头。
田壮壮一听,赶忙说道:
“那还是砂锅吧!”
接着徐导翻到第三页,画的是装罐场景:
“药膏熬好后,最好用亮闪闪的银勺盛,动作要慢,让观众看见那膏体挂在勺上往下淌的拉丝,就像蜂蜜那样,稠得坠不下来。装罐时不能洒出来半点,最后用桑皮纸封口,盖印泥那下要脆亮,‘啪’一声,透着讲究。”
老胡指着画里的礼盒:“徐导,这礼盒我们哈没弄呢!”
“没问题的,那今天就排前面的,后面补上就行了。”徐导画了个补字。
“最后一组镜头用俯拍,把药膏盛放的碗,镜头拉远,整个书房的暖光裹着,画外音收尾:‘一方一药,皆是光阴熬就’——怎么样?”
方言摸着下巴:
“比我想的还细致。就是这画外音,会不会太文绉绉了?”
“不会,那边懂这个。香江那些老商行的老板,就爱听这种有根有据的话。”
刚说完,大姐端来一盘切好的西瓜:
“师傅们先歇会儿,尝尝凉的。”
徐导拿起一块,忽然眼睛一亮:
“哎,刚才漏了个镜头!方医生熬药累了,家人递水递瓜的画面,加进去显得更有人情味,匠心之外,还得有烟火气嘛。”
方言想了想说道:
“好,可以试试。”
接下来就简单的布置场地,然后给方言说一下动作。
当然方言还得正儿八经的制作药。
等到大家准备好。
方言就开始按照分镜第一幕开始准备。
“行了,各就各位!”徐导拍了拍手。
接着摄像机嗡的一声启动。
“开拍!”
当天下午,方言他们从三点四十拍摄到了六点半。
带过来的贵重电影交卷用完,总算是拍摄了一版满意的出来。
也就三四幕,拍了好几版。
为了追求专业和高端,方言也是弄了好几份药品出来,都是名贵药材,这些到时候都送到香江去做样品。
吃晚饭的时候,方言感慨:
“本来以为很简单的,没想到还是折腾到了这会儿。”
一旁的大姐笑道:
“麻烦才显得金贵呀,瞅着就比供销社卖的雪花膏上档次!”
方言哭笑不得,自己光是用在里面的沉香就够买好多雪花膏了,这可是要去香江卖高价的。
一旁的 “礼物盒到时候还得拍,我看最好是找故宫那边做,他们做的好看!”
方言表示:
“那我待会儿给故宫老季打个电话。”
时间很快到了第二天,经过昨晚的折腾后,手工制作药材的工作,方言算是把自己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老胡接手了。
方言还有更加重要的事儿,就是去研究院那边。
过去办两件事,第一件是去交钱。
孙司长的工作效率很高,已经把三十个人要原来单位发的工资福利,算出来了,还有每个人每月工资的20,人才借用补偿金也都出来了,得让方言先缴纳了才行。
方言过去是签字的,钱肯定不是他自己出,而是研究所和公司出。
当然了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收益也会从里面出一部分,有些小影响。
不过这钱相较于这三十个人能产生的价值,其实只是很少的开支。
第二件事,方言是整理南洋古籍已经完事儿,现在要开始召集人手了,主要是研究所的教授,还有学校的老师们。
相当于把当初在广州中医药的大学干的事儿再做一遍,只不过这次做的更加精细。
时间上来说也更加久一些。
等到方言开车到了研究院的时候,才发现今天赵锡武院长不在,甚至连季钟朴季院长也不在,方言这才想起来,今天是七月十四号,研究生考试还没考完呢,这大部分人都在西苑医院当监考老师。
方言来这里也就只能去财务室,把秘方研究所的款项支付的事儿对接了。
老会计递上条子,从老花镜上沿打量方言,说道:
“方主任,单月3924元!孙司长那边特意嘱咐,咱们钱明天就得汇到指定账户,不拖沓。”
递来的清单密密麻麻,给方言过目,没有人名,都是人数,相关单位分别是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沈阳,长沙,天津…七个城市相关单位,覆盖华东(沪/宁)、华南(穗)、华中(长)、西南(蓉)、华北(津)、东北(沈)六大区域。
总的算下来,三十人原单位薪资福利合计3270元,20人才补偿金654元。
方言心里默算,这每月近四千的开销,抵得上普通工人二十年工资。
签完3924元支付单后,方言并未立即离开,反而手指顺着清单上的地域列表反复确认:“上海.天津等等!”
他突然停在名单末尾,抬头问老会计:“西北的所里一个都没抽?陕西、甘肃那边的专家呢?”
老会计推着老花镜:“孙司长拟的名单就这些,我就不知道了,不过西北路远协调难,历来抽调都少。”
这“秦陇黄芪胜关东”,西北干旱区药材有效成分普遍高于湿润产区,方言皱起眉头说道:
“西北药材炮制技法独树一帜,像黄芪的蜜炙、当归的酒蒸,少他们参与复方筛选要出纰漏!”
老会计说道:
“那您得和领导讲,我…我这个帮不了您!”
方言回过神来,对着老会计说道:
“行,这个我会给领导沟通的,谢谢您啊!”
老爷子听到方言这话,摆摆手:
“不客气!不客气!”
根据刚才的名单,方言跑到隔壁人民卫生出版社,找到夏总编办公室里,借电话给廖主任打了过去。
电话接通后,方言直奔主题:
“廖主任,刚发现借调名单漏了西北专家。咱们要转化《南夷本草》里的'三才固本丸',方子里君药就是陇西黄芪!后面其他的产品少他们那边的团队,也是有短板的啊。”
“有办法让孙司长调整一下吗?三十个人他至少给我一个西北的专家啊!西北的炮制技法对转化古籍方剂至关重要!他考虑路程和协调成本我理解,但搞技术攻关不能光算经济账啊!”
电话那头的廖主任顿了半秒,听筒里传来他的声音:
“你说的情况很重要!我给那边打个电话过去。”
方言应下来:
“那我等您消息!”
今天要不是在这里签字,他还真是发现不了里面的问题呢。
“你这弄啥呢?”夏总编对着方言好奇的问道。
方言解释道:
“我研究所扩招立项,唯独少了个西北的专家。”
夏总编问道:
“上头给你多少个名额?”
方言也没隐瞒他说道:
“三十个顶尖名额,其余人员没有限制。”
“嚯!”夏总编震惊,说道:
“这待遇够可以的啊!”
方言笑了笑:
“多谢您夸奖。”
他这会儿在想,孙司长那边多半要撕逼了。
看到方言有些心不在焉的,夏总编说道:
“陕西中药所的钱思明所长是我党校老同学,他有个课题组专门研究黄土高原药材活性成分。我可以想办法和他沟通一下,只要不是顶尖人才,应该可以让你调一两个过来!”
方言听到夏总编这话直接愣住了,回过头问道:
“嗯?您的意思是…不走卫生部调令,直接说服当地专家进京?”
这可能吗?
这年头的京城吸引力还不是后世那么大,特别是对科研方面的专家,人家家里人在当地混的好好的,到京城来大多人都人不愿意。
结果夏总编一拍大腿说道:
“哎呀,谁跟你说是当地专家的?前十年从京城跑了多少人出去?现在人家想调回来,你这就是他们回城的机会,加上人家在那边研究工作了七八年,不比西北本地专家差的,保证能一拍即合。”
方言恍然大悟,夏总编说的是西北针王,郑魁山那样的人(详情见12章)。
没想到这柳暗花明又一村啊,他对着夏总编说道:
“那敢情好,还不占用名额!”
说罢方言又问道:
“那您还有其他地方的同学嘛?都给我介绍点这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