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方言的询问,院长面带笑容。
方言在医术方面确实非常强,但是在做领导这块儿那就是一张白纸,现在遇到这种情况,他能够找的人其实还不少,不过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这让院长很是受用。
他略一沉吟,多年的管理经验实在有些纷杂,要说的话说个几天几夜都行,一些特定人还要特别的手段,管理起来那也是有不少的说道。
不过现在方言问起来了,他得化繁为简,先让方言把基本的条条框框搭起来不要出大错才行。
于是他思索片刻后才说道:“几点,你记着!”
方言点头。
院长说道:
“第一,立规矩,明奖惩,绝对公平。”
“你作为领导,要先把研究所的规矩给立住!”
“研究进度怎么分解?任务怎么落实到组到人?成果怎么考核?协作怎么界定功劳?出岔子板子打谁屁股上?奖励怎么发?”
“都要明明白白写在纸上!让他们自己签字,这责任书签了,目标就是铁律!谁拖后腿,影响了大目标,甭管他是哪路的神仙,该罚就罚!该清出去就得清出去!对事不对人,但规矩大于天!你这口子绝不能松!”
院长的语气斩钉截铁,方言听了后微微点头。
“当然了,你本身的能力很强,如果你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压制住他们,也是一种办法,我说的是针对大多数的情况,这样做没人能挑毛病出来。”
方言说道:
“我明白,还有呢?”
院长竖起两根手指说道:
“第二,搭好台子,明确责任,架子要搭结实了,别真弄得一群神仙挤在一个大殿里乱撞。按你那研究目标分好方向组,比如药理毒理组、标准制定组、工艺开发组、复方筛选组…要合理!”
“然后,每个组物色个能服众、有真本事的当组长,最好从外面来那三十个核心人才里挑。”
“你要把责任给他压下去!告诉下面人,组长说了算!你在上面把控大方向,协调资源,裁决各组解决不了的重难点。”
“具体的研究事务,你少插手!让他们按各自的道儿走!”
方言若有所思点了点头,说到第二点,他算是明白了,照着大部分的单位结构来抄。
这套理论不说有多先进,但是能保证方言的研究所正常运作,而且什么地方出问题,他也能找到对应的人。
“嗯,有道理,我记下来了。”方言对着院长说道。
接着院长继续说道:
“第三,服务要跟上,资源给足,做领导不是当监工!你要给他们当好后勤部长。”
“顶尖人才脾气大,也最珍惜时间,最怕外行掣肘、资源跟不上。实验室器材、文献资料、研究耗材,甚至个人生活上的困难,就比如家属工作、孩子入学,你能协调解决的,尽量帮着办!别让他们在这些破事儿上分心、憋屈!你之前招贺教授还有曾教授,那事儿就做的很不错嘛,就该那样。”
“另外,把研究所的规划拿出来,让他们看到奔头!告诉他们,只要出成果,条件会越来越好!”
“第四,该硬要硬,该柔要柔,手段要因人而异。”
“对上那些真才实学、就是性子轴技术痴的,你得像对块宝,尊重、包容点,道理讲透,耐心等他想通。”
“但对上那些本事不大、调子特高,或者老喜欢打小报告、搞小圈子的…逮着机会就要敲打!必要时候,杀鸡儆猴!让他们知道,在这里,靠溜须拍马、拉帮结派行不通!想混日子的趁早滚蛋!核心是看成绩、看协作、看贡献!记住了,你是干部!不是学生求着老师搞研究!该拍桌子的时候,别软!”
院长越说越认真:
“这活儿,跟你中医救人不一样,是另一套功夫!你最开始不习惯肯定觉得费神,但你得顶住了。项目能不能成,研究所框架能不能建立起来,关键就看你这管理功夫下得够不够深!”
方言听得极其专注,连连点头:
“受教了!”
这院长说的句句都是金玉良言,都是人家总结出来的点。
“立铁规、明职责、保后勤、分而治之,该硬则硬!”方言他把院长几个核心要点总结了出来。
看着方言诚恳受教的样子,院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嗯,这事儿会的不难,开窍就好。你是聪明人后面管理的多了自然就能总结出不少事儿,不过光听我说可不够,纸上得来终觉浅,真到阵前,还得你自己磨练。”
方言点了点头。
院长他想了想,说道:
“这样吧,回头我让协和分管行政的陈副院长,借调一个他手底下得力的、搞科研项目管理的能手,先过去帮你一段时间,把研究所日常运转这套流程给你搭起来,处理些杂务,也带你的人熟悉熟悉这套管理经。”
“毕竟你手下那个贺教授还没回来,你一个人也够呛。”
“那太好了!”这简直是雪中送炭!方言眼睛一亮,立刻感谢:“院长,太感谢您了!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啊!”
院长摆摆手:“别忙着谢!这人只是给你搭把手、铺铺路。核心决策、掌控力,还得靠你自己练!”
“真要碰到搞不定的大刺头,或者部里地方上又有人来掣肘…”
他顿了顿,说道:
“随时来找我聊聊!在京城这块地上,老头子我说几句话,好歹还是有点分量的。总不能看着你让人给坑了。”
他最后这句话好像是若有所指。
“有您老这句话,我心里就踏实了!”方言真心实意地长舒一口气,感觉肩头的重压减轻了不少。
向这位真正的管理老干部取经,算是来对了!
院长笑了笑,说道:
“规矩立起来容易,守下去才见真章,你是聪明人琢磨琢磨就懂了。”
“叮铃铃…”就在这时候院长的电话响了起来,方言和院长一怔,接着方言起身,对着他说道:
“那我就不打扰您了,您说的这些,我回去好好琢磨。”
“好!去吧!”院长点了点头,接起电话。
方言走了出去,刚出门走到楼梯口,正好撞见院长的秘书抱着一摞文件过来,见了他忙侧身让路:“方主任这就走?”
“嗯,不耽误院长处理公务了。”方言笑了笑,然后他顿住对着秘书问道:
“对了,陈副院长手下,搞科研项目管理的是谁啊?”
对方立马说道:
“黄李。”
方言恍然:
“哦,他啊…”
这个人方言认识,四十多岁,经常在各种协和会议上出现,但是方言没关注这人到底是干啥的。
“怎么了,方主任要找他?”秘书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摇摇头说道:
“没,就是问问。”
接下来方言回到了自己家里,根据院长说的,开始制定接下来研究院的一些规矩。
一上午时间他都在自己的书房里头脑风暴,主要还是回忆上辈子那些规矩,毕竟都是研究那么久的东西了,肯定还是有他可取之处的,每个看起来不明所以的规矩,背后肯定有个吸引人的故事。
方言也不管那么多了,先都写出来,然后慢慢根据情况改。
等到吃午饭的时候,有人来送电报,这次除了香江乐苗和霍先生的电报,还有上海二姐的电报。
二姐在早上已经上火车了。
她坐的是京沪直快,全程运行时间需要23个小时,中途停靠28个车站。
这年代已经算是很快的了,也就是明天中午午饭的样子,她就到火车站。
“本来还以为她不会发电报呢!”老娘看到电报后,笑着对众人吐槽道。
老爹说道:
“上了大学,性格也算比以前好多了。”
大姐说道:
“明儿中午,我去接她。”
“我也去!”小老弟说道。
老爹答应下来,让他们去就行了,自家孩子还是很团结的,至于方言嘛,他这放假也是忙的不行,不去接很正常。
而老娘已经在想着明天做什么菜了。
“对了,另外两份电报说什么了?”一旁的老胡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说道:
“乐苗电报说上次投股市里的钱赚了,给我汇报一下。”
“霍先生是催咱们补货的,另外还列举了几个市场需求的产品。”
“都什么需求?”老胡好奇的问道。
主要是他已经让褚斌做了好几次市场调查了,霍先生居然还能说出好几样产品需求。
方言把电报递给他:
“高端市场的,需求量小,但是可以卖高价的。”
老胡接过电报一看,然后乐了出来:
“哈哈…他也在说中医大师古法手工制药的事儿。”(见1134章)
没错,上次方言手工制药的时候,给香江也送了一些过去。
霍先生拿到后,直接受到启发了,举一反三的给出他的建议,就是让方言直接定制一批针对香江富商高端市场的药品。
方言来制作作为噱头,他和唐老可以帮忙带货。
就和老胡说的那个方案差不多,只不过他们这个应该是做了市场调查的,要求还挺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