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447章 好人上门

  叮铃!叮铃!

  艳阳当空,马铃声声。

  一支足有百余人的商队,正在官道上行走,两侧荒草油绿。

  商队中人,既有唐人袍服装束,腰挂玉佩,佩戴唐刀。

  也有异国衣装,无论男女,身裹褐色布袍,手脚配戴金环,头发上也多有金饰。

  这样的商队,靠近城门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太多当地百姓的注目。

  他们对此早已司空见惯,有在路边卖饮子的老人,还笑了一声。

  “又是从真腊国回来的商队,今年可比往年晚一些,已经到了热起来的时节。”

  老人立刻呼喊叫卖,“又凉又甜的饮子!”

  他那饮子,用两个大木桶装着,是用花草煮成,放凉之后,又加了点蔗汁。

  既有草木清香,也有甜味,暑气重的时候,来上一碗,通体舒适。

  商队靠近了之后,更有一股香料气味散发开来,与城外市集上所卖的食物香气,混在一处。

  大唐民间有言,沉香来自诸蕃国者,真腊为上,占城次之。

  早在天宝年间,真腊国就曾经派遣王子朝贡,获封果毅都尉称号。

  六十余年前,真腊国、占城国,相互攻伐。

  有采购沉香的大唐商人,被占城国劫掠,一怒之下,为真腊国君画图献策,伏杀敌国大将。

  因此,真腊国再度遣使,随商队朝贡长安。

  当时,长安闲人正多,新帝登基,却正被众臣节制,于是下旨还礼,挑选使者,赐往真腊,回返之后便能顺理成章,为手下人加封官爵。

  不意,使者去往真腊之后不久,又发现占城国有稻米良种,耐旱且早熟,更有诸多物产,丰饶富庶,报往大唐。

  唐皇大喜,派二百禁军高手,助真腊国吞并占城,自此唐与真腊,两国往来越发频繁。

  真腊国女子,别有一番风情。

  前往真腊国的商人,若在当地娶妻,自然便有了当地的亲族,也从当地招人,进入商团之中。

  这类商团,每年返回大唐的时候,都会路过南诏,也就是如今的大天长国。

  因此本地百姓,对于这类商团中不同国人杂处的场景,丝毫不以为怪。

  不论是叫南诏,还是大天长国,对唐人商团,一向颇为礼敬。

  即使郑天长近几年来,倒行逆施,也不曾无故对这些唐人商团下手。

  本地百姓觉得他们有福,乐得能与他们做些生意,沾点福气。

  商队中,一个臂带金环的褐衣青年策马而至,果然先要了一碗饮子。

  “老丈,往年我们到这王城附近,总看到城头兵丁散漫,四处闲逛,摊贩们少有欢颜,怎么今日一看,气象颇有不同?”

  老丈一愣,也往城头上看了看。

  “最近城里出了大事,他们也没心思闲逛吧。”

  老丈想了想,笑道,“再说,成老将军被放出来了,总是件好事,大伙儿难免乐呵些。”

  褐衣青年惊讶道:“老将军,成辛将军吗,何来放出一说,莫非他曾经被抓?”

  老丈笑道:“是啊,不过都已经过去了。”

  褐衣青年从马背上又取下一个水囊,让老丈灌满,顺口闲聊般多问了几个问题。

  片刻后,他回到商队之中,靠近了马车,把水囊递进马车窗户里面。

  车中只有两人,一个微胖的唐人老者,圆脸黑须,还有一个穿白衣、佩金环、头缠白巾的年轻男子。

  两人在车中对坐,车厢里只放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木匣。

  水囊从窗外递来,正好被年轻男子接到手中。

  “跋摩王子,南诏这里,似乎又出了变故,以前篡夺南诏王位的郑氏君王,彻底与成将军闹翻,就在数日之前,被将军的帮手斩杀了。”

  车外的褐衣青年低声禀报。

  车中人道:“不要称我王子,称我汉名,李沉香。”

  褐衣青年道:“是!”

  李沉香犹豫道:“苏老,南诏这里的变故,会波及到我们吗?”

  圆脸老者捏须沉吟,道:“郑、成两家,都与赤帝有旧,无论哪家当政,应该都不会与我们这种商团为敌。”

  “而且…”

  苏老脸圆,显得眼睛小,此时小眼之中,却很有神采。

  “成家能从哪里请来一位斩杀素王的帮手,也许就是本该来接应我们的人,顺路办了这件事情!”

  李沉香面上一喜,随即却又摇头,面露愁容。

  “不对,我们这事,消息已经泄露,何等紧急?”

  “大唐派来接应的人,就算身负两重任务,也该先找到我们,再处理南诏之事,怎么可能先在南诏斩杀君王,逗留数日?”

  苏老回过神来:“也对啊。”

  他心中暗自惭愧。

  自从派人向长安求援之后,他就日盼夜盼,希望有人尽快赶来,心思都变得不如往日灵敏。

  倒是这李沉香,虽然事事都喜欢先问别人意见,其实心中极有主见,定力绝佳。

  “既然如此。”

  苏老说道,“还按原本计划,进城之后,我们几个就悄然脱离商队,改头换面,请护卫易容,顶替我们的身份留在商队中,扰人耳目。”

  李沉香沉重的点点头,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眼看商队就要进城,忽然,马脖子上的铜铃声乱响一片。

  整片商队里的马,都像受惊一般,嘶鸣扬蹄,摆头不前。

  外城门附近的百姓见到这一幕,都怕这骏马惊了,发狂乱撞,连忙走避。

  人群一散,就突显出原本在人群中的一个头陀。

  此人头戴月牙铁箍,披头散发,又高又瘦,脸长如马,偏偏一双眼晴大的惊人,手提一根镔铁杖,冷冷看向商队。

  “两位真是机变百出,如惊涛之舟,颠而不沉,可惜也逃不出天罗地网,龙蛇吞舟。”

  头陀对商队中其余人等,视若无物,只盯着苏老的马车。

  “你们二人,一者大富,一者大贵,何必为一件死物,枉送性命,把那东西交出来,咱们就此别过,再无相见之期,岂不欢喜?”

  车中的人都变了脸色。

  李沉香一手先按在了那个箱子上。

  箱子里面,其实只是一面蟒皮大鼓,但却名震八表,唤作“山王神鼓”。

  山王神鼓的主人,是当年吐蕃高原大雪山中,一位隐世奇僧。

  百余年前,大唐讨伐吐蕃,大军压境,内卫行刺,相辅相成。

  海东来连杀多名吐蕃宿将,终于惹得吐蕃人,请出了这位奇僧。

  山王神僧声称要化解两国恩怨,请海东来罢手。

  海东来哪里听得进去这种屁话,一个字都没有回应,便已开战。

  谁知这神僧果然不凡,二者缠战多次,不分胜败。

  后来,血色星空现世,大唐已经彻底收复失土,权衡之后,与吐蕃两相罢兵。

  海东来和山王神僧,却从此立下战约,每隔十年一战。

  六十七年前,世人传闻海东来失陷雪原,下手的人中,也正有这位山王神僧。

  二人对抗了九十年,直到十七年前,山王神僧才落败而亡,海东来也重伤,几乎不治。

  七年前,山王神僧的大弟子,再战海东来,三十招内即被斩杀。

  同年,吐蕃内斗,彻底分裂,山王剩余弟子们各赴东西。

  世人皆道,山王神僧的传说,就此落幕。

  然而,就在不久前,真腊国王城中,竟然有个僧人暴露身份,乃是山王神僧的徒孙,持有山王的兵魂神鼓。

  吐蕃高手追查过去,正是要夺走神鼓,真腊国王族、唐人商团也被牵扯到其中,掀起连番风波。

  风波稍定,真腊国无人敢将此宝留在国中。

  只有李沉香请命,愿将此宝送往大唐,点选护卫,联合商团中敢死之士,分作数批,各做乔装,连夜出城。

  苏老更是立刻向长安传信,希望家人联络内卫衙门求援。

  可恨,消息终究还是泄露,路上他们已经遭遇数次截击。

  否则以他们二人的修为,又何必躲在马车中养伤,大可以翻山越岭,直奔长安。

  “尊驾,居然敢在大天长国的王城前截击,我们真是小瞧了你的胆色。”

  苏老手按马车内壁,向外发声,“也罢,看来终究是我们与此宝无缘,就请尊驾上车来拿吧。”

  头陀只是冷笑。

  “此地只有郑天长,堪称劲敌,但我又不进他王宫,算得了什么大事?”

  头陀曼声道,“反倒是苏弦的机关马车,凶险恐怕尤胜于王宫。”

  “你们若真不想死,就把东西送到车外来。”

  王宫,西明池。

  楚天舒躺在一张藤椅之上,左手抚在丹田处不动,右手向池子上空探出。

  五指轮点,按捺挑刺,如同正在抚琴勾弦,用的全是明王指枪的招数。

  这只手,离池子边缘,至少就有五丈,离池子中心处,更是遥远。

  但是,整片池子,都如同正被看不见的雨点击打着。

  东南西北中,朵朵浪花飞溅,此起彼伏,叮咚咻砰的声音,不绝于耳。

  成辛举步走来,远远就看出楚天舒弹指之间,空气扭曲,气流激射出去的场景。

  “叔祖,真是悠闲呐。”

  成辛有几分欣羡之意,道,“我已经向长安发函,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得到回信。”

  楚天舒微微点头。

  他虽然准备见一见海东来,但有个问题是,没人知道海东来究竟在哪儿。

  此人今年,应该已经一百四十七岁了,简直是两倍的退休年龄还不止。

  但这个老家伙,显然没有缩在一个地方,常年不动的习惯。

  四处行走闲游,也让海东来的威慑力,更加难以揣测。

  那楚天舒要见他,就得先找内行人问问,约个时间。

  成辛又道:“我已经寻回了不少老伙计,王城内外,都已经安置妥当,接下来,就是对国内其余地界的处理,我想…”

  “等等。”

  楚天舒忽然从藤椅上坐起来,看向南方,眼皮眨了眨。

  “好像有个人,在外城门那里放出拳意,看起来也是佛门的路数。”

  成辛一愣,老脸微红。

  他刚说王城内外安顿好了,就出了岔子。

  “实力还行啊。”

  楚天舒思索道,“难道是郑天长的朋友,来找我报仇?”

  “那这人还怪好嘞,只堵着城门向我邀战,没跑进来直接开打。”

  请:m.badaoge.org

哎呦文学网    噬恶演武,诸天除魔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