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公江昭,称病了!
何谓宰辅大相公?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内阁首辅、枢密院枢相,三者合一,可称宰辅大相公,有古时“丞相”之风范。
宰者,主宰、治理也!
相者,辅助、辅佐也!
所谓宰辅大相公,也即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人。
这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一言一行,皆为治政国策。
一举一动,皆系江山社稷。
宦海为官,权力集中,无非有两大中心。
其一,也即官家。
官家系江山正统,天下之主。
其二,就是宰辅大相公。
宰辅大相公为位极人臣者,布政天下者。
而相较于以往的宰辅大相公,江昭的影响力,更是还要大上不少。
革故鼎新、两次暂理国政,都将其影响力拔高了不止一筹。
莫说是百年国祚,就算是遍观浩瀚古史,其影响力恐怕也是数得上号的存在。
这样的存在,毫无疑问,自然就是为人臣者关注的核心点。
一传十,十传百。
文武大臣,黔首小民,一时皆是为之连连注目,争相传议。
韩府。
丈许墙头,偶有斑白,却是积雪未化。
“呼!”
一口羊汤入肚,让人心头为之一暖。
时年六十有二的韩绛,不时皱眉,自有一股不安的迹象。
“咳!”
“大内怎么说?”
就在韩绛右侧,还坐着两人。
其中一人,不时抚着长须,一脸的严肃,自有一股不苟言笑的气度。
余下一人,样貌方正,较为平和温润,颇似古之君子。
凡此二人,都是五十来岁的样子,一人名韩维,一人名韩缜。
却说天下一府两京一十五路,名门遍布。
粗略一算,一县算作三大县望,一郡算作三大郡望,即可粗略得知,天下县望约四千户,天下郡望约七百户。
县望、郡望合四五千户,自是不免衍生高低区别。
而雍丘韩氏,就是典型的“高门贵胄”,就算是在名门望族中,都堪称是数得上号的存在。
究其缘由,盖因雍丘韩氏已有两代人连续入阁拜相。
且知韩绛之父韩亿,为人正直,颇受先尚书令王旦信重,并被其选为女婿,就此却是步步登高,一跃为参知政事,入阁拜相。
此人,也是少有的走御史路拜相的存在。
韩亿有八子。
长子韩纲,次子韩综、四子韩绎、七子韩纬、八子韩缅,都不成器。
为官入仕,大都局限于五品以下。
唯独三子韩绛、五子韩维、六子韩缜,较为成器。
准确的说,非常成器!
韩氏八子,差劲的非常差劲,成器的非常成器,堪称两极分化。
其中,三子韩绛,已然入阁拜相,成“父子两阁老”之佳话。
五子韩维,性子温和,却坚定支持变法,且政绩不差,已是河北西路安抚使,为从二品。
六子韩缜,性子严肃,已是左副都御史,为正三品。
韩绛,时年六十有二。
韩维,时年五十有六。
韩缜,时年五十有四。
不出意外的话,趁着此次政绩大考,韩维、韩缜二人还能擢拔一二。
凡此三人,或是已然入阁,或是有望入阁,却是被称作“三韩”。
方才,主动问话者,就是“三韩”中的韩维。
近来,涉及百司岁计,韩维治政河北西路,为边疆重镇,却是被指定入京述职。
“唉!”
一声叹息,韩绛一脸的难言,摇着头,眼中闪过一抹哀意:“君心难测啊!”
“怎么说”韩维心头一动,连忙追问。
三兄韩绛,已是六十有二,且已入阁六年之久,对于其即将致仕的事情,韩氏的人都已经是心有预料。
可让人意外的在于,官家竟然并未让其致仕,反而是继续让其留任,治政天下。
这也就算了。
关键,大相公还恰好就自称有疾,闭门不出。
这其中,要说是没有半分关联,恐怕是谁也不信。
“你以为,官家为何让我留任”韩绛并未急着答,反而反问了一句。
韩维不假思索,平和道:“自是制衡大相公。”
这不单是韩维一人的见解,也是文武百官的见解。
究其缘由,盖因韩绛颇为“德不配位”。
其本人的水平,并没有达到可入阁超过六年的地步。
百年国祚,入阁达六年以上者,寥寥无几。
赵普,入阁九年。
薛居正,入阁八年。
卢多逊,入阁九年。
吕夷简,入阁七年。
除此以外,还有宰执天下十余年的大相公韩章,以及不断“起起落落”,累计入阁达二十余年的文彦博。
仅此几人尔。
无一例外,都是文官“一把手”。
非宰辅大相公者,入阁六年以上,实在是太难。
同样,非宰辅大相公与宰辅大相公较量政绩和影响力,也实在是千难万难。
论起政绩,韩绛沾了变法革新的光,可能还不弱于以上的几人。
可论起影响力,就注定差上不少。
大相公执政的时代,内阁其余几位大学士,影响力注定会被其盖压,根本就不可能真正的“出挑”。
就这样的状况,韩绛仍旧二次留任,任期超过六年,无非一种可能——官家忌惮大相公,意欲制衡!
毕竟,总不能是让韩绛担任百官之首吧“非也。”
韩绛摇着头,否认道。
“非也”
韩维一怔,有些意外:“官家并不准备让兄长制衡大相公”
韩绛唏嘘着,点了点头:“今日,某入宫觐见,暗自旁敲侧击,试探留任缘由。”
“你猜官家怎么说”
“官家,一词一句,毫无制衡之意。反而…问某政见!”
“这——”
韩维一怔,旋即面色一变:“官家,要让兄长…宰执天下?”
“嘶!”
仅此一言,就连从未发话的左副都御史韩缜,也不免连连皱眉。
且知,韩绛可不是将要入阁的新人。
通常来说,非新人入阁,官家都几乎不会垂询政见。
毕竟,一旦入了阁,通过日常庶政的处理,自是不难察觉到内阁大学士的政见的。
不过,还有一种情况,属于是例外。
宰执天下!
入阁拜相,垂询政见,主要是内阁大学士是眼观天下,治政格局有了变化,不再一样。
宰执天下,垂询政见,主要是宰辅大相公是主要布政者,其布政风格至关重要,不得不关注。
如今,官家垂询韩绛的意见,岂不就是要其宰执天下?
“这岂不是说…”
韩维欲言又止。
观其模样,一脸的郑重,竟是并未因兄长韩绛将要宰执天下而表现出任何欣喜。
“这也就是说,官家要清算大相公?”韩缜紧蹙着眉头,也是一脸的肃然。
“嗯。”
韩绛叹息一声,一脸的复杂。
他也一样,并未因可能宰执天下而太过欣喜。
一方面,韩绛已经功成名就。
作为位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的存在,韩绛一生的荣誉性,都已经拉满。
宰执天下,并不能让其一生的声名有任何拔高。
作为入阁六年的内阁大学士,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宰执天下,也仅是较为有限的拔高其影响力而已。
相反…
大相公的变法摊子,太难接了!
稍有不慎,新政倾覆,千百年过去,后世人怕是都能将他给骂死。
甚至于,都有可能搞出一些阴谋论什么的。
老话说的好——史书没详细记载是吧,那我就开始编了!
鬼知道后世人能编出来一些什么样的“野史”啊?
另一方面,无非是兔死狐悲尔。
大相公可是变法功成者。
连着六年的相处,韩绛对其不说尽是钦佩,起码也是心服口服。
就这样的人,倘若都得清算,难以善终的话…
“唉!”
韩绛长叹一声。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公道,自在人心!”
齐国公府,书房。
小公爷齐衡,手中执笔,不时作沉思状。
观其摸样,严肃非常,俨然是在作谏书。
“官人。”
一声轻呼。
齐衡一怔,抬起了头。
却见妻子申氏,浅步甫入,手中还有一碗泛着热气的七宝擂茶。
“官人。”申氏走近,轻声道:“庶政繁杂,不免伤神。”
“妾身熬了七宝擂茶,自有滋补之效。官人且歇息一二,解乏润喉、以养精神,再续庶政不迟。”
轻声软语,自有一股书香闺秀的气度。
佳人貌美,米粥甘甜,任谁见了都得为之心头一动。
可惜,这是齐衡!
却见齐衡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俨然是有些兴味索然。
“唉!”
一声轻叹,齐衡摇着头,有心拒绝:“不必…”
半句话未落,便见申氏秀眉微低,自有一股淡淡的伤意,似是为之心有沮丧。
不过,这也不奇怪。
自从结亲以来,申氏便察觉到了丈夫身上的些许异常。
其一颗真心,竟是有大半都在越国公夫人盛明兰的身上!
逢此情形,未免也太过不幸,任谁也得心头哀伤,为之奈何。
要是一些心志不坚的女子,甚至都有可能就此沦为类似于小秦大娘子一样的怨妇。
申氏倒是性子坚韧,仍是期许将丈夫的心抢回来。
而自从夫妻二人诞下了子嗣,齐衡的心倒也被拉回来了一些。
申氏微低着头,就要往外走去。
辛辛苦苦熬的粥,郎君竟是连尝都不尝一口,未免还是太过让人伤心。
齐衡望着,反应过来,连忙改口道:“也好。”
仅是一言,申氏便心头一喜,连忙浅步走了过去。
热粥轻放,齐衡搁笔,拾起勺子,象征性的挖了一口。
申氏偏着头,望了一眼文书。
“官人,这都是在写些什么呢?”
“谏言文书。”齐衡平静道。
大相公称病了。
齐衡是性子正直,常常直言上谏,因而显得有点直愣。
但,他不是真傻。
大相公江昭,莫名称病,其中是否存在隐情,可谓一目了然。
甚至于,十之八九是有官家的手笔。
也正是因此,注定了此事会影响重大。
一君一相,万一真的斗起来,影响之大,实在难以预料。
政局、变法、人事、治政、人心,方方面面,无一例外,都一定会受到影响。
这种纯粹的内耗,实在是太不可取。
为此,齐衡却是决定上谏书,劝谏一二。
“唉!”
一声叹息,齐衡连连摇头。
官家和大相公,可千万不要斗起来啊!
不过,万一真的斗了起来,该站谁呢?
坤宁宫,偏殿。
以帘子为界,皇后向氏与国舅向宗良二人相见。
“大相公称病了?”
向氏听着兄长的汇报,心头一惊。
“是。”
向宗良应了一声,左右望了两眼,低声道:“据说,这里面有官家的手笔。”
“妹妹,要不…”
向氏一惊,连忙瞪过去。
作为多年的兄妹,她自是知晓哥哥都在想些什么。
大相公称病不出,恐怕已有“倒台”之势。
就算是不“倒台”,肯定也是君相相争。
偏生小皇子与大相公相处良久,此为世人皆知。
如此,他即意味着已经沾上了大相公的痕迹。
为今之计,无非就是大相公还没有真正“倒台”,亦或是君相之争还没有彻底开始,落井下石,划清界限,以证“清白”。
“不可!”向氏不禁叱了一声。
“兄长怎的如此目光短浅?”
“大相公得势,便让伸儿靠上去;一有失势之象,便避而远之。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岂是皇子该做的事情?”
向氏冷声道:“再说,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这一道理,兄长应该清楚才对!”
对于大相公,向皇后可没有“解绑”的意思。
一则,大相公不一定就失势。
如今,一切都仅仅是有点苗头而已,天知道事情后续会如何发展?
二则,大相公还年轻。
就算是大相公真的一时失势,那也仅仅是一时而已。
大相公江昭,年仅三十有五!
以大相公的本事,往后的二三十年,真就一次起复机会都没有?
不可能吧?
三则,趋炎附势,太伤人心。
小皇子仅是五岁,便趋炎附势、落井下石。
日后,凡是涉及皇位之争,谁还敢站队小皇子?
四则,大相公一身本事,非同寻常。
且不说大相公大概率会有起复的机会,就算是大相公没有机会起复,那又如何?
以大相公的本事,他日涉及皇位之争,就算是充当一东宫参谋,那也足以支持伸儿脱颖而出。
三十二岁的内阁大学士,三十三岁的大相公,推动大一统实现的存在,一身本事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的!
五则,大相公还有门生故吏呢!
大相公的政治底蕴,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但凡能得到大相公门生故吏的支持,黄伟不说十拿九稳,却也相差不大。
就这种情况下,怕是傻子才“解绑”呢!
雪中送炭,懂不懂啊?
国舅向宗良连忙附和一笑。
他自然是没真本事的。
否则,他早就考进士,入仕为官了,何必等着妹妹的恩泽呢!
向氏没好气的摇了摇头,一挥手,温声道:“来人,挑些药材、珠宝送去江府,以作慰问。”
“是!”
一时间,上上下下,文武大臣,反应不一。
花雪飘飘飞《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花雪飘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