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四十九章 归途

  陈平再一次行礼,他余光见到了公子扶苏的面容,这位公子该是有三十岁了,但公子的面容看起来依旧像是个二十左右。

  与自己相比较,很难想象这样的公子已三十岁了,好似岁月都没有在这位公子身上留下痕迹。

  在陈平的认知中,有些人就是不显老的,大抵公子就是这样的人。

  当公子扶苏与丞相离开之后,陈平独自一人在梅树前站了片刻,回头看着此地两棵还未开花的梅树。

  也不知道为何,初来丞相府,陈平差点下意识向两棵梅花树行礼,悻悻收回目光,退回丞相府的前堂去找少府丞张苍。

  丞相府的另一头,扶苏正送着老师出宫。

  李斯道:“臣恭贺公子,得陈平此人。”

  扶苏道:“需要打磨一些时日,往后陈平可否交给冯右相安排?”

  说起右相冯去疾,李斯想了想,道:“都可以。”

  捉拿冒顿一事,陈平的确立了大功,但此人是庶民以谋士的身份为章邯出谋划策的,只有公子扶苏认可他的功劳,此人才能破格升任御史。

  当支教与考试选吏绑在一起之后,以后的官吏选用会更加严格,能够破格入仕的人一定是少之又少的。

  如今的官吏任用之策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入军中按照军中的功劳任用,二来是参加考试。

  这两条路陈平都不沾。

  章邯是个好人,若不是章邯举荐陈平,李斯觉得公子扶苏甚至可以不认陈平的功劳,章邯也大可不在军报上提及陈平。

  在李斯这样的掌权者看来,正因有了章邯与公子扶苏,才有了陈平的现在。

  陈平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他能够想明白的。

  换言之,公子对陈平的恩情其实更大。

  走到宫门口,李斯停下脚步,行礼道:“公子,不用再相送了。”

  扶苏笑道:“明天早晨,我还在章台宫等着老师。”

  李斯行礼告退。

  陈平回到咸阳城之后,报答了张负当年的恩情,也给了张负一家在咸阳的一座宅院,如果张负过世了,到时陈平离开了这个家,给张负守孝结束,陈平也就不再欠他们家什么了。

  面对有些人,陈平可以数十倍的回报,面对另一些人,陈平也会很无情。

  回到咸阳城的住处之后,陈平面带笑容,告诉张负他今天见了公子扶苏。

  拄着拐杖的张负满眼欣赏地看着这个女婿。

  一家人坐下来,用着饭食,而陈平从当年被张仲与张氏看不起的目光中,换到如今已坐在了这个家的上座,并且一家人都要仰仗陈平。

  夜里的,咸阳城准时宵禁。

  而在咸阳以西,靠近陇西地界的陈仓。

  章邯的队伍就在陈仓县歇脚,此番回去还有两个白天的路上,距离商颜山的那个家已很近了。

  章业道:“我都快忘记兄长长什么样了。”

  当初离开家时,章业也才四岁,现如今他已十岁。

  章邯何尝不想念儿子,偶尔只有书信往来,他还听说章敬如今与两位小公子生活在一起。

  叔孙通养大了自己的孩子,又有公子如此照拂,章邯觉得这辈子值了,哪怕是在战场战死,也别无所憾,他完全不用为家小忧虑。

  让孩子早些回马车内休息,今夜寒风刺骨,星夜赶路是不成了,如今只能在陈仓县的县府内住下。

  县府内,章邯听着士兵们的讲话,这些人近乡情切,如何能不想家?

  “你们与我一起去蜀中,我请你们吃我们蜀中的糯米。”

  “糯米好吃吗?”

  “我们蜀中的糯米最香了。”那年轻人高兴道:“我从江原县来,不信你们能去问问蜀中江原县的糯米如何?”

  章邯笑着听他们的议论,那年轻人是近年才来服军役的,他说起了一个人乃是一位支教夫子。

  没想到,如今的接受支教的学子竟入军了。

  翌日,天边才刚有一些亮光,陈平就早早换好了官袍,今天是他第一次参加廷议。

  整顿好之后,陈平便往宫门走去。

  这一年的冬天,对陈平而言,有太多人生意义上的第一次。

  此刻的咸阳城街道上还没有行人,在宽阔的街道上,他陈平甚至可以走在道路的中间,这种感觉非常好。

  而后距离宫门越来越近,眼前终于出现人影,紧接着人影越来越多,有三三两两走在一起议论着,还有独自站在宫门前,也有正在吃着吃食的。

  陈平站在人群没有开口讲话,安静的观察着,他听到有人说早晨不吃点东西肚子就会不舒服,还有人互相询问廷议上的。

  陈平站在人群中,默默无闻。

  也没有人来与这个新来的御史讲话。

  终于当东边的太阳完全升起来的时候,宫门打开了。

  而原本有议论声的众人纷纷闭口不言,众人陆续走入宫门中。

  进入宫门之后,是一片极其开阔的平地,而在目光所及的远处,有一座巨大的宫殿,这座宫殿的石阶最高,那就是章台宫了。

  早晨,那橘红的阳光照在众人的脸上,群臣的脚步依旧,但依旧无人讲话,四周只有走动时发出的细碎且密集的脚步声。

  天气越发冷了,陈平呼出一口气在空气中化作一团白雾,好似鼓起勇气,迈步走上石阶。

  到了宫门前,陈平与群臣一样脱了鞋履,走入殿内。

  起初,陈平并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是一个人领着他站在群臣中的一个空位上,对方道:“我是程邈,也是御史,以后廷议你就在这个位置。”

  陈平行礼道:“多谢。”

  程邈又道:“不用总是行礼。”

  有了自己的位置,陈平心中就踏实了不少,他安静地等待着廷议开始,而四周又传来的议论声。

  他们都在讨论,皇帝会不会来参加廷议。

  今年的廷议多数时候都是公子扶苏在主持,这眼看还有半月就冬至了,皇帝依旧没有要来主持国事的意思。

  现今,这个国家的国事,都是公子扶苏在主持。

  今天多半也是公子扶苏来主持国事了。

  章台宫外的石阶下,当群臣进入大殿之后,扶苏就等在了石阶下。

  老师虽已年迈,但还能走上石阶,要说老…其实也没苍老到哪儿去。

  今天早晨,依旧是张苍陪着老师前来。

  扶苏行礼道:“老师。”

  “公子。”

  李斯与张苍一起行礼。

  扶苏与丞相一起走上石阶,这景色是国家稳定且祥和的象征。

  一国公子与丞相,还有群臣如此和谐,是前所未有之事,也该是以后的一桩美谈。

  直到公子扶苏与丞相,少府丞张苍来到大殿内,众人停下了议论。

  扶苏站到面前,李斯先朗声道:“皇帝身体有恙,国事依旧交给公子扶苏主持。”

  众人齐齐躬身行礼。

  李斯言罢,来到百官之后,让公子主持国事。

  李斯知道近来皇帝的身体很好,昨天廷议结束之后,李斯还看到皇帝还在北郊纵马驰骋。

  这是陈平第一次来参加廷议,心中紧张,闭着眼听着廷议时的话语。

  九卿将一件件国事告知公子扶苏,而后公子扶苏一一作出回答。

  一件件国家大事就这么安排下去了,还说了章邯大将军的行程,这位大将军最多两天就能到咸阳。

  还有人说起了王太尉,怎连日不来廷议?

  公子说王太尉也身体有恙。

  众人也就不再提及此事了。

  之后,又有人说起了南方的将领赵佗与屠雎,是否召这两位大将军回来?

  可这两位大将军回来了,谁能替换?

  还有说两位南下的大将军已在南方树立了威望,此刻换将绝不是明智之举。

  也有人建议公子派去官吏,来制衡两位将军的权力。

  而后,那位叫程邈的御史站了出来,他说应该给予两位大将军更多的封赏,以此来稳定南方局势。

  专心听了许久之后,陈平反倒是平静了,如果换作是他,他会向公子扶苏说先给南方的两位大将军封赏以安人心,之后再请两位大将军将他们子嗣都送来咸阳。

  办成这件事需要说客,他陈平还不想现在去南方当这个说客,他还要先完成公子交代的赋税之事。

  而且,诸多大臣的意见,公子扶苏都没有采纳,廷议就这么结束了。

  陈平有些诧异,公子为何不采纳一个,再一想他又觉得公子是明智的,公子可以不作选择,选了就会错,但谁都不选,就不会错。

  想到此处,陈平又为自己的狭隘感到羞愧,他怎么能这么想公子,公子一定是有更高明的办法。

  与众人刚走出章台宫,陈平将自己的靴子穿上,他刚走两步,身后就传来了话语声。

  “陈平?”

  陈平停下脚步,回身行礼。

  “不用多礼,丞相府有诸多赋税卷宗,你今天要整理好。”

  说话的正是张苍,他又道:“你身为御史,公子命你来协查赋税,今天就要全部整理好,最迟明天就要将结果告知公子。”

  陈平凛然道:“是。”

  随后,陈平跟着张苍来到丞相府,当看到堆积的一人高的卷宗时,半晌说不出话。

  张苍让人搬来了桌案,又道:“你放心,丞相府笔墨管够,你每记录好一卷就交给我。”

  请:m.llskw.org

哎呦文学网    秦人的悠闲生活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