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476章 风起

  随机推荐:

  一场关于蔬菜的会议正在花城市政府举行。

  会议由陈观叶主持,其一直兼任着花城市蔬菜领导小组的组长。

  没事时风平浪静,有事时就得他出面了。

  最近有关叶菜农残的风潮又吹了起来,再加上菜贱伤农的新闻不断,也让他不得不召开会议。

  陈观叶在上首位置坐下,随后让各部门开始介绍情况。

  叶菜农残的问题由来已久。

  不过花城开展无公害蔬菜城市建设已有两年时间,取得的成果不菲。

  虽偶有漏网之鱼,但从整体上来说,蔬菜农残问题改善很明显。

  最近的这股风有些过了。

  这也是与会者的一致观点。

  “这是日本针对中国叶菜出口蓄意已久的阴谋,目的就是为了限制国内叶菜出口。”

  “目前全市受到影响的菜场和蔬菜基地都不少,无论是国营农场,还是从玉、合兴、东升这样的合资和港资企业都损失惨重。”

  陈观叶挥了挥手,道:“贸易层面的问题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已经在处理。

  我们要做的是尽快消除负面影响,让市民放心吃菜,解决现在大面积滞销的问题。”

  顿了顿,陈观叶看向出席会议的何承平。

  “何总,蔬菜果品公司的生意有受到影响么?”

  “唉,难呀,领导。”何承平说道:“从批发到零售,各个环节都在亏损。

  越秀市场大量商户在持续亏本经营,加大加强加快卖菜,但菜仍不见少,每天还要倒掉不少。

  零售的菜店生意也很差,大街小巷都是走街串户的蔬菜摊贩。

  他们没有税负和人力成本,价钱卖得极其便宜,菜店完全竞争不过。

  再这样下去,资金缺口只会越来越大,经营不下去的菜店只会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暂时无解的难题,涉及到国企改革,陈观叶没有深入聊,只是让何承平继续发挥好批发市场的作用。

  陈观叶又点了农业局局长的名。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产能,今年种植面积增加太快了,供应严重大于市场需求,出口又受阻,才导致了现在的滞销。

  局里跟着会发一份警惕蔬菜面积再扩大的通知”

  陈观叶微微颔首,还算有点用的办法。

  会议持续进行,各部门陆续发言,提出了一个个消除舆论影响、解决蔬菜促销的办法。

  只能说尽力在解决。

  会议结束后,陈观叶在回办公室路上,才想起了靠谱鲜生。

  他向秘书康铭问道:“增城的合利农业怎么样了,有没有受到影响?”

  合利农业带有‘扶贫’性质,涉及的范围广,牵扯的农户多,市里还给配套了项目,如果也发生了滞销,影响不小。

  而且陈观叶还指望着靠谱鲜生多参与扶贫项目,没钱可不行。

  康铭说:“这我近几天还真没了解过,我马上打电话去问。”

  陈观叶想了想,说:“去我办公室打,我也听听他怎么说。”

  “行。”

  到了办公室后,康铭就拨通了电话,过了一会儿才被接通,声音有些嘈杂,片刻后才听清晰了些。

  “喂喂喂,康秘书。”

  “陈总,听得清了。”康铭沉声道:“领导很关心合利农业的情况,最近经营怎么样?”

  “还可以吧。”

  康铭看了看陈观叶,后者示意他继续问,康铭又说:“是么,最近叶菜出口日本受阻的新闻持续发酵,花城叶菜滞销也比较严重,领导刚才还在担心合利农业,毕竟你们的面积大,在番禺和沪市也都还有叶菜基地,生怕你们销售不利。”

  “谢谢领导关心,合利农业的经营很健康。”

  “哦那就好,那就好。”

  康铭略微有点卡壳了,别人都要死要活了,你还很健康,你不该给领导诉下苦么?

  陈观叶也微微皱起了眉,感觉很不对劲。

  想了会儿,康铭才又问道:“陈总,你们的菜怎么卖的?”

  “最近合利农业出口业务做得比较多,卖得还可以。”

  “往东南亚吗?”

  “没,往日本卖。”

  “往日本?!”康铭提高了声音,他刚才提到了叶菜出口日本受阻!

  “对的,小日本”

  语气有点轻挑,陈观叶已经凑到了电话旁,侧耳仔细听着。

  康铭又问:“日本才修订了食品卫生法,提高了农残检测标准,你们是怎么通过审查的?”

  “就直接通过的。”

  “什么意思?”

  康铭能感觉到对面可能很忙,时而还能听到对面的吵闹,但他确实太好奇了。

  许是感受到了他语气的变化,小陈总换了个位置,声音才更为清晰。

  “领导,我知道,小日本刻意下调了氯氰菊酯类农药的残留上限嘛,但对靠谱鲜生没影响,我的菜农残一直在修改后的标准之下。

  而且早就在日本获得了有关认证,抽检了好几次也都全部达标,小日本国内因为这事菜价也在猛涨,闹得民怨沸腾,他没理由不让我这种合格企业通关啊!”

  康铭听明白了。

  陈观叶也明白了。

  还真就如他所说,就那么直接通过的,没有什么弯弯绕绕。

  但正是因为这样,才更令人惊讶和错愕,合着日本搞针对,结果还有一条漏网之鱼在闷声发大财?

  白担心了。

  “让他来我办公室一趟。”

  “陈总,领导让你来一趟。”

  “我听到了。”

  陈家志也被陈大官的声音吓了一跳,他刚好就在越秀的门店里,今天是水果店整顿后开业的日子。

  明亮的装修,丰富多样的品种,高大上的摆盘,还有优惠活动,开业后就引来了大量的客流。

  陈家志是在帮忙接客时接到的康铭的电话。

  此刻却也只能和薛军打了个招呼,然后就赶往市政府,距离也很近,开车几分钟到了。

  这还是他第一次来市政府。

  市政府大楼很有历史,看起来很低调内敛。

  陈家志从侧门进入,还打了个电话,才在指引下到了陈观叶的办公室。

  他打量了下,除了比较宽敞外,也没什么特殊的。

  陈观叶正在一张红木桌子上办公,听到动静,伸手指了指椅子,道:“坐。”

  陈家志没坐,“领导有啥事么?”

  陈观叶瞥了他一眼,又道:“坐下说,也没什么事,就是随便聊聊,康铭,给小陈总泡杯茶。”

  “好。”

  陈家志也就大大方方的坐下。

  陈观叶此时已平复了心绪,问道:“合利农业现在一天能往日本出口多少菜?”

  “也就100吨左右。”

  “100吨?!”陈观叶讶然道:“合利农业现在一天产出多少菜?”

  陈家志道:“大约170吨上下,有70吨主要是供港和内地销售。”

  “难怪你说经营很健康。”陈观叶目光灼灼的盯着陈家志,“你这是在闷声发大财啊!”

  这时康铭也把泡好的茶给放在了桌上,陈家志手指轻轻扣了下桌面。

  “其实也很不容易,为了控制农残,靠谱鲜生这一年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夏天时因为农药减量使用,常常几十上百亩菜地一夜之间毁掉…”

  陈家志娓娓道来,带入了真情实感。

  陈观叶和康铭也颇为动容,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份决心和坚持。

  靠谱鲜生付出了,如今也只是因缘巧合下的丰收了。

  “也就是说除了合利农场,繁荣菜场和江心菜场也在保持对日出口?”

  “嗯。”

  陈观叶没再刨根问到底了,了解到这个程度已经足够了。

  靠谱鲜生不声不响的,确实在闷声发财。

  这对他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小陈总,有没有兴趣接受一下采访?”

  “算了吧,就卖个菜,也算不得什么大事。”陈家志还是想尽量低调点。

  陈观叶沉吟道:“那就不露脸,报道一下靠谱鲜生出口的事。

  市里需要这样的好消息提振一下信心,同时这也是建设无公害蔬菜城市的重要成果之一。”

  “好。”

  花城是全国第一个喊出建设无公害蔬菜城市的城市,也是陈观叶所主导的政策。

  靠谱鲜生在刻意针对下还能获得日本准许出口,这是政绩的体现。

  陈家志明白了他的意思,想了想,又说:“领导,我可以提供一些日本方面的农残数据,应该有用。”

  “说说看。”

  “这次日本针对的是氯氰菊酯,对叶菜类的规定最大限量标准是0.1ppm。

  然而,在日本国内,这一标准却很宽松,比如油菜是2ppm,白菜和圆白菜是1ppm,番茄是0.5ppm,像根茎类的萝卜,其限量标准更是达3ppm。

  相比之下,日本对国内的农残要求标准是极为严苛和不合理的。

  如果说国内的是毒菜,那日方国内消费的农残可达3ppm的萝卜岂不是剧毒菜?”

  陈家志解释了ppm所代表的含义后,陈观叶和康铭切实的感受到了区别对待的差异。

  “小陈总果然专业,难怪靠谱鲜生现在能闷声发大财!”

  “嗨,我也就靠这点东西混饭吃了。”

  一天后。

花城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专题报道:我市叶菜正常出口日本,未受农残检测影响  文章开篇就提及花城两年前提出打造全国第一个无公害蔬菜城市。

  随即引出最近的‘对日叶菜出口频遭退货’事件,提及对比了日本在农残标准上的差别对待。

  紧跟着的文章内容就大篇幅与靠谱鲜生有关。

  即使在日本严苛的农残标准下,花城仍有蔬菜企业保持着强劲的对日出口。

  “据悉,我市蔬菜龙头企业靠谱鲜生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目前仍保持着对日日均出口150余吨叶菜。

  同时,其也是我市‘菜篮子’工程重点保供企业,在江南市场、越秀市场、布吉农批等多地设有档口和配送中心;

  在市区经营有多家零售菜店,为我市市民提供了绿色有机的新鲜蔬菜…”

  在随后的内容里,文章又用近乎照搬的方式,摘抄了靠谱鲜生绿色有机农产品综合有效植保防控体系的内容。

  从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产品收获,到优良品种、种苗基地、病虫害预测预报、防虫网、黑光灯、杀虫灯、粘胶板,以及几个统一管控,最终才确保了产品的全程无污染监控。

  这篇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扬眉吐气,振奋人心!

  陈家志看了后,也猛的喊了一声:“写得好!”

  他不知道此刻有多少人再看这份报纸,但他自己看了很提劲,就像小学生考了一百分回家被夸奖的感觉。

  这时,陈正旭走了进来。

  “咋了,陈总,在楼梯上就听到你在喊好了,又有新的订单了?”

  陈家志把报纸给了陈正旭,“公司上报了,你自己看。”

  几分钟后,陈正旭也在半空中挥了挥拳头,“确实写得好!”

  陈家志这时已冷静了不少,沉吟道:“这篇文章会被市里很多人看到,等中午和晚上还有电视台报道,正旭,让兄弟们做好准备吧”

  “好!”陈正旭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还要出口,基地的菜够么?”

  陈家志说:“浦东新区宣桥菜场和MH区浦江菜场马上有菜上市了,基地还没完成海关备案,暂时不具备出口的条件,可以先往花城发货。”

  “好,我去安排。”

  “你联系配送的,档口我来跟。”

  李才去了沪市,陈正旭肯定忙不过来,有了市里的宣传,配送、档口乃至几家菜店生意都有可能变得不一样。

  接下来发生什么都有可能。

  陈正旭留在办公室打电话,陈家志则拿着寻呼机和手提电话到楼顶联系了档口的几名销售员。

  让他们关注新闻,看报纸,看电视,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及时调整拿货量。

  沟通完,回办公室,陈正旭也差不多联系完所有配送点位。

  陈家志又给宣桥菜场播去了电话,“让胡场长来接电话。”

  等了片刻,胡春梅呼着粗气的声音传来,“老板,有什么事?”

  “有哪些菜能割了,小一点也无所谓。”

  “那就很多了。”胡春梅解释道:“为了抢时间,我播种比较杂,地一出来就播。”

  陈家志说:“没事,准备收菜,有什么收什么,尽快发往花城,不懂的问敖德海。”

  胡春梅很冷静,又问:“具体收多少菜呢?”

  陈家志道:“先收,要得比较多,做好持久发货的准备。”

  “好。”

  不能出口日本,让胡春梅有些遗憾,但菜一种出来就能卖出去,同样很幸运。

  为了宣桥菜场和浦江菜场的蔬菜销售,公司的财神爷可都来了沪市。

  现在,一个电话问题就解决了,作为场长,她仅需要种好菜,其他的交给老板和公司完全足以。

  胡春梅是典型的川渝悍妇,一双胳膊比有些男的大腿还粗,身手却很灵活矫健。

  她挂了电话,骑着摩托车出门,用她的大嗓门喊着一个个小组长的名字,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收菜,拿菜筐收菜!”

  “往花城发货!”

  “李磊,开三轮车去制冰厂买冰袋,没冰袋就买冰块!”

  “快,快,快!”

  “争取晚上把货发走!”

  胡春梅像自带着大喇叭一样,迅速而又准确的下达着一个个命令。

  菜场熟练工不够,收菜效率可能较慢,所以要抢时间。

  她没考虑过今天发不出去货,没有冷库,但离得不远的浦江菜场也能出菜了。

  她和黄山通了信,对方还在犹豫要不要今天开收,但很快就被胡春梅说通了。

  一个菜场收不够发货量,那就两个菜场一起凑!

哎呦文学网    1994:菜农逆袭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