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2275章 现代化冲击波

  在防务展览会上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令人震惊的!

  这一届展览会上的明星是谁?

  是F15、是F16,是T72坦克,首次参展的它们总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虽然他们只是作静态展示,但是那也足够了。

  几乎每时每刻在它们附近都围满了各国的参观者。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远处的F3战斗机。它孤零零地停在停机坪角落,灰色机身在阳光下泛着某种特殊的哑光,鸭翼与主翼的折线勾勒出圆润的线条,像一只蓄势待发的猎隼。

  可路过的人大多只是扫一眼,便转身奔向F15的方向——毕竟谁会在意一架“试飞多年却迟迟不能服役”的战斗机?

  应该说的,大家对它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要知道,早在几年前,它就凭借优异的机动性能震撼了整个世界。

  在随后的几年里,它总是不断的出现在防务展览会上,一直都是展览会上的明星,只不过,这次明星太多了,直接把它的光彩夺走了。

  直到几个穿着草绿色军装的身影,停在了它的面前。

  他们虽然穿着军装,但是领章上却没有军衔,这一特点表明了他们与其它各国军人的不同。

  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防务展,虽然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但也就是如此了。帽檐下的眼神里,既有对陌生环境的警惕,更有被眼前装备震撼的茫然。

  在过去的几个小时里,他们感受到太多的震撼,从T72震惊作为开始,接下来所有的一切简直颠覆了他们的认知,尤其是在SEA的展台,他们看到太多高科技装备。

  他们在爱国者导弹的展台前站了十分钟——那套能拦截弹道导弹的防空系统,在中东战争中曾经拦截了飞毛腿导弹!

  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

  后来又看到“刑天之盾”系统的模型,当听说那艘静海号巡洋舰能携带100多枚导弹时,李卫国下意识摸了摸握紧拳头,仿佛要确认这不是幻觉;甚至连角落里的无人攻击机,都让他们争论了半天“这东西没人开怎么打仗”。

  虽然,越南人早就碰到了它,可是他们…却是第一次听说过它。

  此刻,当F3战斗机就这么展现在他们的眼前,三人还是愣住了。

  “这机翼怎么和别的不一样?”

  赵成东是空军歼击机飞行员,手指忍不住指向那对靠前的鸭翼,声音里带着惊艳。他身旁的张潮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手中的宣传单,在这一场展览会上,他看过太多的这种印刷精美的宣传单,上面不仅有各种武器的清晰照片,甚至还有武器性能介绍,他们就不怕泄密吗?

  阳光照在铜版纸上,一行行数据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指尖发颤:14个武器挂点、最大载弹量12吨,可携带响尾蛇导弹,麻雀中程空空导弹、捕鲸叉反舰导弹、激光制导炸弹…

  “12吨?”

  赵成东凑过来,声音陡然拔高,又慌忙压低,说道:

  “咱们的H6,最大载弹量也才9吨吧?这可是架战斗机啊!”

  这句话看似不经意意,但是却让他们一行人瞬间陷入沉默。H6是空军的最先进的轰炸机,到现在都没有装备几架,可眼前这架看起来比F15小一圈的战斗机,载弹量竟然超过了轰炸机!

  这可能吗?

  张潮的手指划过“兼顾空战格斗与对地打击”的字样,脑子里闪过国内机场里那些六爷——那些还在靠机炮“空中拼刺刀”的老伙计,和眼前的F3比起来,像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他的进气道是方型的,好像和F15有点像。”

  “不对,完全不一样,你看它的好像有些倾…”

  在他们讨论着的时候,更多的好奇,但除了好奇也就仅仅只是如此了,他们并不知道,F3战斗机所采用的新型的方形CARET进气道,涂漆中含有吸收雷达辐射的材料,进一步增强了其隐身性能。机身的延长和翼展的加宽,使得翼载减小,空气动力性能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F3战斗机截然不同的于普通的三代战斗机,它从设计时就考虑到了最大程度的减少雷达反射面积,甚至考虑到了隐身。

  而这也正是它与普通战斗机最大的不同之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是领先于F15半代的战斗机,对此,外界当然是一无所知的。

  甚至,那怕就是南洋航空工业公司也不会刻意强调这一点,就像它的涂漆中含有吸收雷达辐射的材料一样,这种涂料仅仅只用于SEA海空军装备的战机,至于出口型并不采用这种设计,这也是内外有别,当然,得益于其某些设计上的优化,使得它的雷达反射面积甚至小于F16战斗机。

  “几位先生对F3感兴趣吗?”

  一个穿着深蓝色西装的南洋航空工业公司职员走过来,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他刚才注意到这三个东方军人的异样,毕竟在满场西装革履的代表里,这身草绿色军装实在显眼。

  虽然明知道F3战斗机只会对盟友出售,但是他还是主动走了过来。

  张潮站起身,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静:

  “我们想了解一下它的性能。”

  职员笑着递过一份更详细的手册,在向他们介绍着更加详细的一些性能数据后,又特意介绍了它的航程:

  “…在携带3枚副油箱的情况下续航里程可达3700公里,经过空中加油之后航程可达5200公里,如果仅仅只靠机内燃油,作战半径大约800公里,足够覆盖大部分近海防御任务。”

  机内燃油都有800公里作战半径!

  张建军心里咯噔一下。他们现在装备的七爷,最大作战半径才600公里,还得挂满副油箱;而眼前这架战斗机,不用副油箱就能飞到800公里外,还能带着12吨弹药!

  他想起出发前,部队里还在传“六爷万岁”“双三零近战无敌”的口号,想起训练时反复强调的“空中拼刺刀精神”——可在这里,他看到的是能打几十公里外目标的中程空空导弹,是能自动锁定的近距格斗导弹,是载弹量超过轰炸机的战斗机。

  看着这架战斗机,一名军官的眼神里满是茫然:“这么远的距离,怎么瞄准啊?”

  职员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解释:

  “靠雷达和导弹的导引头,飞行员在座舱里就能锁定目标,不用肉眼看到敌机。”

  “不用看到?”

  赵成东脱口而出,他想起自己驾驶六爷时,必须飞到肉眼能看清敌机机翼的距离,才能开炮。

  “是的,这是超视距作战,早在恢复自由军事行动期间,我国空军就使用了这一战术…”

  职员还在介绍着F3的航电系统、复合材料使用率,可张建军已经听不太清了。他抬头看向远处的F15,又回头看看眼前的F3,再想想国内那些老旧的战机,一股巨大的落差感像潮水般涌来。原来他们和世界的差距,不是几架飞机、几枚导弹的距离,而是一整个时代的断层——别人已经在玩“超视距作战”“多用途打击”,他们还在抱着“拼刺刀”的信念,守着那些几十年前的老伙计。

  “走吧。”张潮突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他把宣传单迭好,塞进了手中提着的黑色公文包——这张纸,比任何报告都更能说明问题。赵成东和其它人这时也回过神,恋恋不舍地最后看了一眼F3,转身跟着他离开。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停机坪的水泥地上。

  不远处,F15的展台依旧热闹,有人在欢呼,有人在争论。

  可这三个穿着军装的军人,却再也没凑过去。他们手中黑色的手指包里,装着厚厚一迭宣传单,这些宣传单就是证明。

  时代差距的证明,

  此刻他们的心情重得像一块铅,压在心里。

  酒店房间里,军装被整齐迭放在床尾,他们都换上了便装,其实也就是白衬衫而已,这是上级为他们这次出国考察特意准备的。

  他们对着镜子反复整理衣领,眼神里带着一丝局促,仿佛脱下军装,连走路的姿势都变得不自在。

  走出酒店大门,一股夹杂着汽车尾气与带着海腥味的晚风扑面而来。他下意识停下脚步,抬头看向夜空——没有熟悉的星光,只有密密麻麻的霓虹灯在头顶闪烁,红的、蓝的、黄的灯光交织在一起,把夜空染成了淡淡的橘色。不远处的摩天楼直插云霄,玻璃幕墙反射着灯光,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出街道上来往的车流。

  “这楼…得有上百层吧?”其中一人喃喃自语,手指指向那栋最高的建筑,语气里满是费解。他是在首都见过世面的,可眼前这栋楼,仿佛要把天空戳破,他数了好几次,都没数清到底有多少层。

  而另一人则没说话,只是盯着街道上的汽车。车流像一条发光的河流,轿车公交车源源不断地驶过,耀眼的车灯晃得人睁不开眼睛。他粗略数了数,短短一分钟,就有上百辆汽车从眼前往来经过,

  “家家户户都住着小洋楼,都有小汽车…”他想起出发前,上级关于这里的介绍。

  三人沿着人行道慢慢走,谁都没有说话。脚下的柏油路面平整光滑。路边的商店橱窗里,模特穿着时髦的衣服,音响里传出的歌曲,并不是听不懂的外语,而是熟悉的语言。

  在这里,不仅有熟悉的语言,还有熟悉的文字,还有熟悉的人,他们的相貌相仿,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置身于异国的街头,他们所感受到的是什么?

  是一种格格不入!

  偶尔有穿着高跟鞋的女人走过,高跟鞋踩在路面上,发出“嗒嗒”的声响,她们的身上穿着的衣裙,既有洋装也有被称为“唐装”的裙子,那些裙子花花绿绿的很是漂亮。

  这时,有一个男人从他们身边走过,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方块状物体贴在耳边,嘴里还在不停说着什么“债券”、“股票”之类的事情。

  张建军的目光瞬间被吸引——那东西比砖头小一些,上面有几个按钮,男人一边走路一边说话,表情很自然,不像在对着空气自言自语。

  他们知道,那是移动电话。

  在出国前,他们接受了培训,知道在西方国家有一种移动电话,不用接电话线,走到哪儿都能打电话。

  而且是普通老百姓就可以使用。

  虽然看过照片,可是现在当眼前这个男人,随便走在路上,就能拿着电话聊天,这在他们看来,简直和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一样。

  其实,他们压根就没看过科幻电影。

  男人似乎察觉到他们的目光,看了他们一眼,又继续对着电话说话,脚步没停。其中一个收回视线,然后小声说:

  “这东西要是能装备部队,指挥起来就方便多了。”

  不过,他身边的人并没有接话,只是看着那个男人的背影渐渐消失在人群中。

  他们就这样在街上逛着,感受着异域的繁华,感受着那种熟悉的陌生,熟悉的是文字、语言,甚至食物,可是陌生的是什么?

  是这里的一切。

  当他们来到夜市,在那里看着夜市里摊贩们售卖的各地小吃时,闻着空气中的香味,看着摊位招牌上出现的地名时,他们的神情又有一些变化,这些人中有不少人都是年过花甲,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是乡音未改。

  在他们用乡音招揽客人的时候,一行几人的脚步放缓了许多,在这个夜市中,他们同样有一种莫名的感受。

  不是每一个摊位都很忙,即便是忙里偷闲,那些小商贩们偶尔会交头接耳,聊一些家常。他们大都在那里讨论着最近最时兴的一个话题——探亲。

  因为就在周前,唐山那边允许华侨以旅游的方式探亲,没错是探亲!而不仅仅只是旅游参观。

  是可以回家的那种!

  “哎呀,终于可以回老家了,俺爹俺娘应该还在人世…”

  地址:

哎呦文学网    回到过去做财阀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